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逛街?约会?

作品:《神瞳宝鉴

    “老伯,正冰的给您愣是抬高两截,有些不合适吧?”


    赵亮轻笑,不客气的揭穿对方。


    黄金瞳一扫而过,五块毛料的底子尽收眼底。


    全是正冰,两块绿翡,一块沉底糯冰种,剩下的则是豆种白底青。


    虽说都开的大窗,露出的水种极好,但都是障眼法。


    顶好的只有袒露在外的薄薄一层。


    赌石也看资历。


    人家瞧你年龄小,当然会糊弄。


    但亮明本事,对方自然有所收敛。


    果然,赵亮一句话过后,老伯明显收起笑意。


    “啧,小伙子是行家呀?行行行,算我碰上硬茬子了。十万一块,正品也不差啦,收你十万是你女朋友合我眼缘。”


    “老头子我给你的都是实诚价。”


    “不瞒你说,我这每一块最差也能开糯冰种,料子够大无裂痕,绝对够你打个镯子。切割师傅手稳当些,两个镯子也是有可能的。”


    王嫣然脸蛋红扑扑的,小眼神不断朝赵亮那里飘。


    满脑子都是“他没否认!救命!”,跟循环似的,一遍遍的放。


    如何定线切割都有讲究。


    内行人才懂的技巧。


    老伯乐呵呵的,好一通推销。


    换作旁人来,自然看不出这五块料子有什么区别。


    表皮油光水滑,内里却天差地别。


    运气差些的,十万买到豆种白底青,本都回不来。


    赵亮就不一样了。


    直接锁定最左侧的两块正冰。


    只是,料子要拿,其他的他也要。


    正冰的确实也不错,但赵亮看中的还有老伯布包里的东西。


    只露了一点边角,不过在黄金瞳下无处可藏,是清朝的瓷器。


    一个乾隆粉彩黄釉八仙碗,一个光绪年间的花卉瓷瓶。


    都不大。


    清朝的也好脱手。


    加一起卖个小一千万绰绰有余。


    他现在要为赵氏积累资金,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额的金钱。


    春秋战国的,唐朝的,甚至汉代的,在国内想要出手都很危险。


    赵氏珠宝又不像沈氏集团,有京城的关系托底


    违反规定必然会被巡警收拾。


    罚款事小,吃牢饭事大。


    他只想赚钱,不是想去监狱体验人生百态。


    所以老伯一通吆喝结束,赵亮冲布袋子努努嘴,“那里面的东西什么价位?”


    “嘶……你小子是真奸诈啊!合着我口水都说干了,毛料你是一个没看中?”


    “咳,如果是高冰我当然会买。正冰嘛,还是差点。”


    “……行行行,便宜卖你呢?”


    老伯眼珠一转,悄咪咪拿出布袋中的瓷碗和瓷瓶,“碗二百八十万,瓶四百二十万,你再多出十万,捎带个毛料怎么样?”


    赵亮盘算,差价一捯,他顶多赚三四百万。


    好像也不是不行?


    他看中这俩样物件,主要是因为都是皇帝用的,宝气中蕴含着淡淡的金色。


    从汉章帝真迹中,赵亮得出结论。


    但凡宝气显金色,多半是帝王之物。


    长久陪伴在皇帝身边,自然而然沾染上帝王之气。


    比寻常的宝气更为浑厚。


    既方便他修炼,亦能挣钱。


    “五百万,左边两块料子我一块儿收了!”


    赵亮开口。


    王嫣然弯腰细看,也瞧出点苗头。


    但她有点嫌弃清朝物件,就没说话。


    “你小子怎么不去抢?!六百八十万!料子送你,不能再便宜了!”


    老伯斩钉截铁,赵亮心里一乐,点头答应,“好!”


    讨价还价完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银货两讫。


    检查过后,赵亮问老伯拿了俩蛇皮袋,又掏二十块钱在隔壁地摊买了俩大盒子,将物件分门别类归置好。


    “你怎么看中清朝的东西?卖不出价呀!”


    王嫣然忍不住问他。


    “帝王用过的,还是可以抬一抬的。就是又要麻烦你家的拍卖行了。”


    赵亮有些不好意思,“手续费我照常付,底价二百万。”


    “你怎么知道是帝王用的?!”


    王嫣然惊诧。


    王家的拍卖行,所有外来的物件在上拍卖会前都必须由众多鉴定师过眼。


    清朝距离现代很近,几百年的功夫。


    鉴定师们早就研究的透透的。


    流出来的古董也最多,价格相对也低。


    不过,帝王御用的除外。


    “我的眼睛告诉我的。”


    赵亮指指自己,难得在王嫣然面前装了一回逼。


    他拎起蛇皮袋挂在肩上,继续揽着人朝潘家园里走。


    跟着人流走走停停,好几个摊位都有人讲价叫卖。


    王嫣然想寻和田玉,赵亮自然帮着看,顺带也问问其他价格。


    不过现在来的,大部分是外省市的古玩爱好者,基本都有点眼力劲儿,没那么好简陋,给出的价格也差不离。


    赵亮连续问了好几个,差价没超过三百万,他就不感兴趣了。


    很快,王嫣然被一只青瓷迷了眼。


    她扯着赵亮衣袖催促,“快帮我看看,是汝窑吗?真的假的?好好看!”


    晶莹剔透,在阳光折射下熠熠生辉。


    聚在摊位前的大部分人,都在盯着瞧。


    赵亮黄金瞳扫过,瞬间得出结论。


    “假的。”


    【现代仿汝窑工艺品。】


    【价值:265元。】


    “哎!你小子识不识货啊!不懂不要瞎说!”


    摊主激动,五十来岁的小老头窜老高,指着赵亮鼻子骂:“我家祖传的宝贝,北宋汝窑天蓝釉,拿到拍卖行能卖上亿好吗?”


    “哦,那你怎么不去,非要摆地摊?”


    赵亮敷衍的问,惹的周围人哈哈大笑。


    “去去去!笑什么笑!你看着成色,这质感!跟外边的假货完全不一样好吗?要不北宋的东西上拍卖会犯法,我早掏出去了!”


    小老头有句话说的不错。


    他这工艺品,技术确实很到位,跟博物馆的几乎差不离。


    难怪得二百多块。


    赵亮腹诽,正要说什么,没想到又遇到裴恒。


    “老人家,他眼瘸,您别跟他一般见识。汝窑是官家用的,您这最次也是明朝民间仿制,一个亿是卖不了,几百万还是会有人买单的。”


    裴恒大言不惭。


    不过他说的话,却也是在场其他人的想法。


    有人劝赵亮。


    “小伙子不懂就少说话,别一门心思只想在和女朋友约会时抖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