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预兆

作品:《南朝不殆录

    《南朝不殆录》全本免费阅读


    太平二年,正月。


    侯安都父子与家人草草团聚几天,就赶回了豫章上游的驻地,准备出征讨伐萧勃的事宜。


    二月。


    萧勃察觉到了朝廷风向,起兵于广州,遣欧阳頠及部将傅泰、从子萧孜为前军。


    南江州刺史余孝顷举兵响应。


    萧方智诏令平西将军周文育率诸军讨之。


    ……


    整个平叛的过程有点乏善可陈。


    叛军沿着陈霸先昔日的进军路线出了南康,分为两路,欧阳頠屯苦竹滩,傅泰据蹠口城。


    余孝顷则以其弟余孝励守郡城,自出豫章据石头。


    欧阳頠曾经是最早支持陈霸先的旧人,讨伐侯景的有力盟友和后盾,如今摇身一变,彼此成了官军和叛军的立场。


    巴山太守熊昙朗两面三刀,左右逢源,一头引诱欧阳頠一起袭击高州刺史黄法氍,一头又勾结黄法氍,相约共破欧阳頠。


    此人眼中唯利是图,视财货如同性命一般,两边都开出条件:”事捷须与我马仗。”


    表面上,熊昙朗站在萧勃一边,出军与欧阳頠成犄角之势前进。


    不这样怎么骗得到装备呢?


    熊昙朗对欧阳頠道:”余孝顷欲相掩袭,须分留奇兵,甲仗既少,恐不能济。”


    欧阳頠不愧是岭南名士,以诚待人,还真信了,送了铠甲三百领给他。


    来到高州城下,将要开战,熊昙朗佯装败走,跑了。


    黄法氍乘此机会进攻,欧阳頠没想到友军突然撤退,狼狈失措只得跟着败走。


    熊昙朗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欧阳頠遗留下来的马仗。


    周文育的讨伐军还没来,萧勃的一路兵马就这样轻易地败退了。


    ……


    周文育军到达豫章,缺少船只。


    余孝顷有舴艋三百艘、舰百余乘在上牢,军主焦僧度偷袭得手,尽取船只归来。


    有了船只,周文育仍在豫章立栅,然而军中粮尽,诸将欲退。


    周文育不许,派遣长史陆山才说服了临川内史、信威将军周迪,和他约为兄弟。


    能和陈霸先麾下首席大将结交,周迪甚喜,承诺馈以粮秣资助。


    这下粮草也有了。


    得到补给的周文育分遣老弱乘旧船顺流而下,烧掉了豫章栅,伪做遁去状。


    余孝顷望之大喜,不复防备。


    周文育于是率军间道兼行,占据芊韶,切入敌军中央。


    上游是欧阳頠、萧孜,下游是傅泰、余孝顷。周文育居于几支敌军的中间,隔断上下,筑城飨士,欧阳頠等大骇。


    要是让侯胜北来说,这难道不该是前后夹击周文育的好机会么?


    结果欧阳頠不战而退,撤入泥溪,被严威将军周铁虎追击擒获。


    几年前就不会打仗,只能派郡兵助威,看来打仗需要天分,不会的果然还是学不会啊……


    不过想深一层,难道他老谋深算,故意借此机会投诚脱离萧勃?


    不管怎么样,周文育看在旧日情分,没有太给他难堪,与欧阳頠乘舟而宴,陈列兵甲,巡蹠口城下。


    城内军心动摇,周文育使部将丁法洪攻打傅泰,一举拿下。


    萧孜、余孝顷撤兵,来犯的几路叛军都被击退。


    三月。


    周文育把欧阳頠、傅泰送去建康,陈霸先念及与欧阳頠的交情,加以厚待。


    萧勃在南康听闻欧阳頠等兵败,军中震怖。


    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反正,攻入广州城杀了萧勃。


    说起来这谭世远还是萧勃心腹,当初任曲江令,用来拖陈霸先后腿的人物。


    如今反戈一击,要了自家主公的性命。


    不过叛主之人也没有得到好下场,萧勃旧部兰敱袭杀谭世远为主报仇,军主夏侯明彻又杀了兰敱,持萧勃的首级投降。


    四月。


    等到侯安都率领援军赶到战场时,反叛的罪魁祸首已然授首,剩下萧孜、余孝顷占据石头为两城,各居其一据守,多设船舰夹水立阵,面临的是这么一个局面。


    周文育为侯安都接风洗尘,商议进军策略。


    ”周叔,你太不地道了。就留了些残羹冷炙,虾兵蟹将给小侄啊。“


    侯胜北对着周文育这位军中笔头,没大没小,毫不客气地说道。


    ”战机来临,难道放着不打,等着贤侄你来了不成?“


    还没等侯安都出言呵斥,周文育就两眼一翻,顶了回去。


    他又好奇道:”我比你父还大十岁有余,你为什么叫我周叔?“


    ”因为周叔你一直活力充沛,坦率直爽,给人至少年轻二十岁的感觉嘛。“


    看周文育貌似相信了自己的胡说八道,侯胜北心想:那日陈霸先说你推心过差,猜防不设,真是没说错。


    到了五十岁这把年纪,还是那么好哄,哈哈。


    侯安都最近被儿子气到多次,已经有些懒得管他:”你这小儿无法无天,怎么和周将军说话的?景德不要理他,我们还是商议如何进军吧。“


    ”没事,我家那个也是这样,一开口说话能气死老子。“


    周文育摆摆手表示无妨:”叛军首脑已死,士气不能久持,只要不能速胜则必败。我军无非是水步两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而已。“


    ”景德你已取得平叛首功,此番陆路就交予我,匀些功劳如何?“


    ”咱俩好说,那我就率水军,顺流配合你进兵便是。“


    ”多谢。虽是以正兵合,也不妨以奇兵胜。我今晚先偷袭敌军水军,为景德开路。“


    ”成师,你打仗就是鬼点子多,总是使些阴招。不过还真管用,敌军多半想不到。“


    ”胜北,还不快去准备!今夜令你队为前军开路,要是出了差池,小心军法从事。“


    ”啊?遵令!“


    ……


    是夜,侯安都引一路人马,人衔枚,**口裹蹄,摸到石头津,乘夜烧了萧孜、余孝顷的战舰。(注1)


    侯胜北率本队为前部,探路开道也算小有功劳。


    敌军没了战船,周文育率水军放心前进,侯安都领步骑,登岸结阵。


    余孝顷迂回截断后路,侯安都令军士多伐松木竖栅,列营渐进。


    数次接战,频战屡克。


    ……


    ”阿父,这帮南川酋豪可真是难缠啊。“


    杀退一次敌军来犯,侯胜北脱下头盔,抹了把脸上血污:”明明萧勃都**,还是死缠烂打不放。“


    ”事关家族利益,哪有那么轻易臣服的。


    侯安都给儿子解释道:”江州是从荆州和扬州两个大州分割而出,本意是削弱两州实力,却造就了一个新的强藩。”


    “江州全盛之时拥有十一郡,地处大江中游,连接荆扬,诸多侨置流民安顿于此。温峤就是凭借江州之力平定苏峻之乱,与周边势力周旋。刘义康被贬江州,与天师道勾结,有了’江州当出天子’的说法。来江州任职的多为宗室重臣,不**都不好意思。”


    “侯景之乱,江州酋豪趁势崛起,成为地方的实权掌控者。南川余孝顷、周迪、熊昙朗乃至闵中陈宝应、留异之流,割据地方掳掠流民,顾恋巢窟,私署令长,不受召唤。(注2)国家有此等毒瘤,则日渐衰弱。“


    ”须得一个个讨平了他们,我朝才能凝聚力量对抗外敌。“


    侯胜北听到这里,有些明白陈霸先为什么要出兵东征西讨,一直没个消停了。


    ”只怕是随剿随起。外有强敌,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他们纠缠。宜当抚剿并用,他们如果臣服为朝廷效力,自然也就不为己甚。“


    侯安都看了一眼儿子,补充道:”你管人家叫南川酋豪,可知我们侯家也是岭南酋豪?“


    ”啊?“


    “酋豪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像我们侯家、张家兄弟、黄法氍、鲁悉达等,都是效忠主公,愿意离乡北上,建功立业进入中枢的酋豪。和余孝顷之流割据一方的酋豪不同。”


    听阿父这么一解释,再结合此前萧妙淽的代表之说,侯胜北彷佛窥到了一丝国家治理的本质,但还是有些朦胧不清。


    选择自身代表的阶级,结交利害一致的盟友,讨平对立不服的势力,不就这么回事嘛。


    他一走神,阿父接下来说的几句话全部漏过,只听到最后一句。


    ”不过余孝顷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萧孜这个软蛋快扛不住了。“


    ……


    不久,萧孜出降。


    余孝顷逃归新吴老巢,遣使诣丞相府乞降,请入子为质。


    陈霸先许之,下令周文育、侯安都引兵班师。


    由于欧阳頠声著南土,陈霸先复以为衡州刺史,使讨岭南。


    欧阳頠未至,其子欧阳纥已克始兴。待欧阳頠至,诸郡皆降,遂克广州。


    不过数月之间,岭南之地悉平。


    陈霸先封赏有功之臣:


    周文育授镇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广衡交等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侯文都授镇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其余官职不变,仍为南徐州刺史。


    至此,两人确立了陈霸先军中并称”双璧”的地位,位列其余诸将之上。


    -----------------


    “好可惜,只打到豫章,叛军就投降了。”


    侯胜北有些不满:”都没能一路直下广州,顺道看看阿爷阿嫲。”


    “既然离乡从军,那也只有恪守职责。我也想念你阿爷阿嫲,只是实在不得空闲。”


    侯安都安慰道:”况且有司来报,王琳在上游大治舟舰,恐有相侵之意。我们需要尽快回师提防。“


    ”那个三姓家奴敢来?我们先打过去。“


    ”你这孩子,从军之后诸事颇顺,有些浮躁了,心境须当磨砺一番才是。“


    ”自从跟着阿父袭王僧辩,一战建康、二守梁山、三抗北齐大军,加上这次讨伐,两年大大小小也打了好几仗,阿父怎么还以小儿视我呢?“


    ”你长再大,也是阿父的孩子呀。“


    侯安都摸摸儿子的头发,表情满是慈祥和蔼:”个子真的比阿父还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