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雪中送炭

作品:《官场:重生后,我步步高升

    2月3日,正月初三,中午时分,王伟和姜明月、安秀雯坐上了蜀都直飞港岛的航班。


    下午3点多,港岛机场,安秀琼和张建熙开着陆巡4700,接上王伟三人直接回了峰景花园。


    峰景花园c栋9楼,姜明月的那套房子,这几天吴月华和林小青一直住在这里。


    王伟第一次跟林小青的舅舅吴月波见面,叫了一声吴教授,寒暄两句,便坐下来喝茶。


    吴月华沏了一壶“七子饼”让王伟等人品尝,又去拿了一饼包装完好的茶叶出来。


    王伟接过来一看,上面有陈国益用毛笔手书的“珍藏八八青饼”字样。


    原包装印着繁体字“云南七子饼茶”,公司名称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吴月华沏好茶水,给每人倒了一杯,介绍道


    “勐海茶厂这一批7542生普,制成于1988年到1992年,都是品质很高的古树茶。


    “入口醇厚饱满,满口留香,七八泡之后,茶水都还有余香。


    “陈国益当年花了港币,总共买下了4200筒七子饼,之后五六年都无人问津,他就一直存着。


    “最近这两年零卖了一些出去,大概有四五百饼吧,月波买了一筒,1960港元,相当于280港元一饼茶……”


    吴月波笑着介绍道


    “280港元一饼茶,相当于416元rmb一斤,这个价格在港岛也不低了,在内地市场就比较贵了。


    “普洱茶的市场太小,远远没法跟乌龙茶和绿茶相比。”


    接着,吴月波又介绍茶商陈国益的情况。


    “陈国益是潮汕人,快满55岁了,他幼年时来的港岛,父亲是跑船的海员。


    “20年前,陈国益在宝岛做石油生意,认识了一个精通茶道的朋友,渐渐喜欢上了茶道。


    “1988年,陈老板放弃了石油生意,在港岛创办了茶艺乐园,做茶艺培训,顺便卖茶叶。


    “92年的时候,勐海茶厂一位驻港营业代表找到他推销七子饼生茶,当时生普在港岛也是无人问津的状况。


    “陈老板品尝之后,以75港元一筒的低价买下了勐海茶厂的存货,结果砸在手里十年了。


    “这几年经济不景气,普洱茶更不好卖了,他主要是零卖给茶艺学员。


    “陈老板现在负债累累,有意出让这一批极品生普,解决自己的经济危机,有一个名叫白水清的大茶商愿意接手,只给到了180港元一饼……”


    听完这些情况之后,王伟问道


    “这位陈老板有多少负债?”


    吴月波摇头道


    “具体不清楚,可能有几百万港币吧,他的店铺价值一千多万港币,在银行有抵押贷款。


    “97年以来,港岛的房价一直在跌,生意不好做,陈老板的茶艺乐园入不敷出,快要撑不住了。”


    王伟摸出一盒熊猫烟,给吴月波递了一根,点上烟,想了想道


    “我们明天就去找陈老板谈判,价格不重要,我们也不能趁火打劫,重要的是量,我们要尽可能全部吃下这一批生普。”


    “小伟,你就这么看好普洱茶?”吴月波诧异道。


    吴月华微笑着解释道


    “小伟一直都看好普洱,还有茅台酒,他说这两者的共同点是可以长期储存,越陈越香,越陈越贵。


    “我们丰联茶业专营普洱茶,以存茶为主,等着手里的茶叶变陈变老,然后增值。”


    “这种商业模式需要很多资金来支撑啊,陈老板就是资金不够,撑不住了。”吴月波更诧异了。


    林小青嘻嘻一笑道


    “舅舅,小伟哥又不差钱,他写首歌就是几百万的版权费。”


    王伟笑了笑,接着道


    “这一批生普就由我姐以个人名义先买下来,将来等普洱茶的市场起来了,再通过丰联茶业逐步投放市场。


    “物以稀为贵,我们要细水长流,每年最多卖150筒左右,有上千饼茶流出去就够了。”


    安秀雯抿嘴笑道


    “小伟,是你提议我们做普洱茶的,这些事你说了算,明天就由你来跟陈老板谈价。”


    区区几百万港币,对于安富婆来说只是零花钱而已。


    商量好这些事,安秀雯准备去安秀琼家里休息,吴月华也招呼林小青和吴月波一起出门散步。


    等众人走了,姜明月笑嘻嘻拉着王伟换衣服冲澡,准备滚床单了。


    温存之后,姜明月一脸满足的亲了王伟一口,悄声道


    “晚上我自己做肠道spa,我们试一下好不好?”


    “你还会这个啊,谁教你的?”王伟故作诧异道。


    姜明月笑嘻嘻道


    “婷婷教我的呀,我昨晚已经做过一次了……”


    翌日,正月初四,港股节后开市,姜明月、安秀琼和张建熙又开始上班了。


    吴月波开着陆巡4700,陪着王伟四人去长顺街茶艺乐园。


    陈国益个头不高,穿着一件中式立领外套,头发已经半白,显然压力不小。


    坐下来喝了一杯茶,王伟提出要参观一下仓库,陈国益自然应允。


    王伟等人在仓库里看了十几分钟,这一批极品生普,陈国益确实保存得很好。


    回到茶艺馆后,王伟直接开门见山了。


    “陈先生,这一批青普还有多少存货?”


    “整筒的还有413国益答道。


    “陈先生愿意出手多少筒茶?”王伟又问道。


    “你们想要多少货?”陈国益反问道。


    “越多越好,全部接下来都可以。”王伟答道。


    陈国益愣了一下,又问道


    “王先生,你们愿意出多少价钱?”


    王伟微微一笑


    “价钱好商量,关键是陈先生愿意给我们多少货。”


    陈国益思考一阵,答道


    “我可以给你们4000筒,总共饼。”


    王伟想了想,摇头道


    “4100筒吧,陈先生留36筒就够了,慢慢零卖,卖给真正喜欢普洱茶的人,或许能多卖一些钱……”


    陈国益犹豫一阵,还是点头答应了,他现在急需一大笔资金偿还债务,保住这家茶艺馆。


    王伟又接着道


    “陈先生报个价吧,价钱好商量,我们接下这么多的存货,主要是用于在内地开设专营高档普洱茶的连锁品牌茶庄。”


    陈国益思考了好一阵,开口报出了一个高价


    “一筒茶1610港元,相当于每饼茶230港元,这是很合理的价钱,这一批生茶我命名为‘八八青普’,其中有3成是88年制成的,已经保存14年了。


    “我的零卖价格是280港元一筒,其实也够便宜了。”


    王伟想了想,装作有些肉疼的跟吴月华和安秀雯悄声商量一阵,然后又爽快答道


    “好,那就按230港元一饼茶计价,抹掉1000港元零头,4100筒茶叶,总共660万港币……”


    陈国益没想到王伟一口就答应了,根本不还价,他的心理底线是200港元一饼茶,力争卖到210港元。


    愣了片刻之后,陈国益心怀感激,点头道


    “好,那就按660万港币的总价签合同,先付2成定金……”


    660万港币,陈国益清偿债务之后,还能剩下接近300万,这一笔交易,完全是雪中送炭。


    相比那位认识多年的港岛茶商白水清,王伟每饼茶多给了50港元,4100筒茶叶,多卖120多万港币。


    陈国益原本计划,只要白水清给到200港元一饼茶的价钱,他就会同意出手这10余吨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