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救人(1)

作品:《客居大明

    第二天一大早,向枫告诉柳兴生说他要去一趟蕲州,便带着范志高和章松身着便服骑马出了营房。


    湖泗镇在江夏南。


    三人到了纸坊镇地界,向枫想打听一下到湖泗的路程,见前面的田里有一汉子正在劳作,另有一个村童爬在田埂上,便牵马走了过去。


    向枫走近那汉子,拱手问道“大哥打扰了!请问这是哪呀?离湖泗还有多远?”


    那汉子四十来岁,当下停了手里活说道“你客气了!这里是纸坊广芳村,湖泗就在前头,个把时辰就能到。”


    “爹,不对,要不了一个时辰。”


    这时,田埂上的那个男孩爬起来喊了一句,他手里还拿着一卷发黄的书。


    向枫见到这个十来岁模样的男孩这般用心读书,当下好奇起来,笑着问他道“小哥,那你说要多久?”


    男孩看了看向枫等几人,大声道“湖泗就在南边,过了贺站就到了,要不了半个时辰,日落前就能到。”


    那汉子在一旁道“你个小娃晓得个么事?莫误了人家赶路。”


    “爹,我听人说过,湖泗离这里有三十来里,他们骑着马,半个时辰足够了。”那男孩说得理直气壮。


    “嗯。你说得有道理。”向枫朝那男孩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读书好用功啊!读的啥书呀?今年多大了?”


    男孩双手将书卷往向枫面前一推,说道“叔叔,我读的是《论语》,今年十二岁,入社学好几年了。”


    向枫暗自惊讶,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都可以自学《论语》了,又问他道“那你读得懂么?”


    “有的懂,有的不懂,有的多读几遍就懂,实在不懂的就去请教先生。”


    这男孩回答得极为认真,向枫不禁暗暗称奇“小哥,你能背几句给我们听听么?”


    “这有何难!”


    只听那男孩清了一下嗓子,大声背诵道“《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汉子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满意之色,范志高和章松两人也是一脸惊奇。


    不一会,那男孩就背了一大段《论语》,向枫连忙让他停了下来,冲他竖起大拇指。


    “真棒!小哥,你叫啥名字呀?”


    “叔叔,我叫熊廷弼,我爹娘都喊我熊娃子。”


    熊廷弼?!


    向枫惊得一跳,这是日后经略辽东后因兵败下狱被天启帝杀了传首九边的熊廷弼熊蛮子?对了,他是江夏人,看他小小年纪这股见识和用功的劲,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了。


    “你真的是熊廷弼?”


    向枫伸出双手扶着熊廷弼的肩膀,忍不住又问了一声,神情还有些激动。


    熊廷弼有些疑惑地看着向枫,他不知晓这陌生人为何听了他的名字后面带异色,点头答道“叔叔,我果真叫熊廷弼,不信你可以问我爹——有何不妥么?”


    向枫哑然一笑,随即道“没有没有。在这乡野之地,见到你这般聪明用功的孩子,一时有些惊讶了。”


    他摸了摸熊廷弼的头,随后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来,说道“廷弼,你我今日相见也是场缘分,叔叔几人还要赶路不能多呆,这点银子你留着,希望对你日后读书有所帮助。”


    熊廷弼连忙摆手说不要,他爹也过来推辞,范章两人有些奇怪地看着向枫。


    见父子两人推却不受,向枫对那汉子道“大哥,我等几个是从黄州来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对廷弼一见就喜欢,随身也没带别的,这点银子就当是给晚辈的见面礼了。你替他收了吧,督促他刻苦读书,以后有机会我再来看他。”


    那汉子见向枫说得诚恳,终于双手接过了银票,口中多谢不已,要熊廷弼下跪致谢,被向枫拦住了。


    向枫拍了拍熊廷弼的肩膀,与父子俩告辞。


    熊廷弼恳切问道“叔叔,敢问尊姓大名?请告知廷弼!”


    “我姓向,有缘再会!”


    三人打马而去。


    熊廷弼在原地一直看着向枫的背影,直到拐过路口不见了人影。


    傍晚时分,向枫三人便到了湖泗镇上。


    湖泗是个小镇,水道通达,桥比路多。


    向枫以买茶为名,很快就打听到那王姓茶商的住宅就在镇东头,还打听到这王茶商有钱有势,茶叶生意做得很广。


    找了客栈住下后,向枫便带着范志高佯装逛街,绕到王姓茶商的住宅附近转悠了一圈,查看了周边的环境。


    这是一处深宅大院,临街而建,一侧有扇小门,后面是一排树林,周围环境倒也幽静,向枫查看一番后当时就有了主意。


    回到客栈后,向枫要章松今晚在客栈等着,马不卸鞍喂足水草,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戌时过后,然后要范志高将绳索带上,跟他一起出门。


    范志高问道“向头,不带刀么?”


    向枫摆了摆头“又不是去杀人,不用带刀。”


    “财主家都有护院,万一打起来咋办?总不能赤手空拳上吧?”范志高还是有些担心。


    向枫一笑,说道“真个动起手来,那营救就失败了,动不动刀也没多大意义。走吧!”


    两人出门后,沿街径直朝王宅方向走去。


    镇上昏昏暗暗,几盏灯笼挂在一些店铺门口随风摇晃,有几处卖宵夜的摊子,零散的有些人过往。


    路过一处地摊时,一阵香味让向枫停下了脚步,是他熟悉的芝麻香味,他看了看那地摊,原来是买汤团的。


    汤团就是后世的汤圆,向枫转身走到摊位前,问道“老丈,这汤团如何卖?”


    摊主是一位老者,胡子花白,只听他说道“客官,五文钱一碗。”


    向枫又问道“是芝麻馅的么?”


    那老者点头道“嗯哪!黑芝麻,还加了糖,可香呢!两位来一碗不?”


    “好嘞!来两碗。”


    向枫在一个小板凳上一屁股坐了下来。


    范志高急了,不住的朝他使眼色。


    向枫道“急什么呀?就寝还早着呢——你也坐下,吃碗汤团垫垫肚子,这香味闻着就正宗。”


    老者一边将汤团放进滚烫的锅里一边道“对啰!老汉我这手艺可是家传的,从我爷爷辈起,就在这湖泗镇上卖汤团,向来童叟无欺——两位是外地人吧?”


    “嗯。我们去河南,路过湖泗歇息一晚。”向枫答应了一声。


    范志高只得也坐了下来。


    没多久,两碗汤团煮好了,老者端了过来,热气腾腾地散发着一股让人难以拒绝的香味。


    向枫迫不及待地拿起瓢羹捞起一个放到嘴里,随即又“啊哟!”一声被烫得吐了出来。


    “掌柜的,你这是多久没吃汤团了?”范志高笑着问道——这“掌柜”的称呼是他们事先定好的。


    向枫笑着道“每年都吃。不过是街上买的,可没这个香。”


    他又捞起一粒,放在嘴边吹了吹,轻咬一小口,顿时一股芝麻的浓香流入口中,让他秒回到儿时的记忆里了。


    一碗汤团下肚后,向枫感觉舒坦无比,满口还有着芝麻的余香,暗自遗憾以后估计也再难来此吃汤团了,见范志高结了账后,便起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