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庐江之约,志同道合

作品:《三国:克复中原

    《三国:克复中原》全本免费阅读


    正月十五,上元节。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这是正月最后一个节日。


    淮汝新区,新息县,自诸葛巡从复阳回来之后,离开短短半月多,便发现新息县较初来时热闹了不少。


    据马谌所述,这是因为有不少远走他乡之人,历尽辛苦回乡过年。


    然后发现黄巾被赶走了,再见到淮汝新区的新气象之后,便不打算走了。


    甚至,还要通知远方避难的亲朋友人,回来这里。


    伏波将军府向来开阔宏伟,自诸葛巡驻扎于此后,许多闲置的老屋子都清扫修缮了出来。


    诸葛巡基本上借宿在此,还有魏延,像个上门女婿。


    上元日宴会,诸葛巡借马氏府邸宴请诸路将军,马谌对此颇为高兴。


    他年轻时,也当过伍卒,两個儿子也皆是行伍出身,马氏还是十分崇尚武风的。


    故而马谌对魏延这个女婿,也是越看越喜欢。


    如今列席堂下的,皆是统兵之将,马氏已不知多久没有这般排场了。


    这场宴会,主要是诸葛巡让大家相互熟络一下,日后交战之时,也好默契配合。


    正式的联军会议,在第二日,地点依然是在马氏正堂。


    只不过仅隔一夜,正堂已无半分宴会迹象,堂侧甚至还陈列着兵器,俨然有一种行伍之风。


    马谌,可真有你的。


    诸葛巡,诸葛亮,魏延,刘备,赵云,文聘,王威七人,围着一案,上方是一副巨大的庐江舆图。


    “诸位,庐江北部局势复杂,势力林立,联军第一阶段目标,便是肃清闲杂势力,以打通淮汝通向江东西部要道。”


    “这些占山占水甚至占据城池的匪寇宗贼,实力不强,我打算分头清剿。”


    “三弟,你来宣布各军进军路线。”


    诸葛巡说罢,挪腾一下位置,将诸葛亮拽到了上中位置。


    诸葛亮礼貌地冲兄长见礼,又朝诸位一一拱手。


    “庐江北部平地自西北向东南延伸,我等兵分三路。”


    “王校尉与文校尉一路,自弋阳出发,沿大别山以西进军,目标是占据安丰、雩娄二县。”


    “王威领命。”


    “文聘领命。”


    二将先后回应,诸葛亮目视刘备。


    “听闻刘豫州已得原鹿县,不如刘豫州与赵护军经此县渡淮,占据阳泉、安风二县,再南下沘水,与我等汇合。”


    刘备拱手,赵云效仿。


    “备谨遵先生之策。”


    诸葛亮冲其爽朗一笑,旋即望向诸葛巡与魏延。


    “兄长与文长为中军,自期思县南下,先取蓼县,再从泄水西岸进军。”


    “诸位且看。”诸葛亮手指舆图,落在一点上,“此乃六安县,乃我联军三路兵马最终汇合之地,若进展顺利,联军三月可攻六安。”


    众人目光齐齐汇聚舆图。


    六安县,可谓庐江南北第一重镇。


    众人目视舆图,皆心领神会地点头。


    “先生,备既自原鹿出发,自当早行。”刘备先行一步辞行。


    “好,预祝玄德兄旗开得胜,诸位!”诸葛巡声音嘹亮,“三路并进,六安再会!”


    刘备以及诸将皆拱手作别,随后各自回军。


    待众人离去,诸葛巡长舒一气。


    “三弟,庐江之约,总算开始了,也不知黄公那边如何了。”


    “兄长勿虑,黄公亲自坐镇寻阳,想来不会有什么大碍,现在虽有皖县李术与皖口周瑜拦着,不过等兄长拿下六安,兵锋指向舒县之时,周瑜恐怕就坐不住了。”


    经诸葛亮这么一解释,诸葛巡更明白庐江之约的必要性了。


    从寻阳方向攻舒县,确实掣肘颇多,很容易被人断了后路。


    而从六安方向攻,舒县不仅无险可守,也几乎无路可断。


    唯一能做的,就是往舒县增兵增兵增兵。


    而以诸葛巡麾下魏延军的攻城手段,可不是荆州军那般的城头鏖战。


    当日下午,也就是正月十六,诸葛兄弟带着不少猪羊肉,亲往魏延军中犒军。


    翌日,正月十七,大军开拔。


    两日后,期思县令齐处于城外迎候,照约给大军补充了粮草。


    期思与蓼县,其实不过三十里路,只是隔着两条江,显得远而已。


    路上,诸葛亮给诸葛巡介绍蓼县的情况。


    陆康为庐江太守之时,蓼县就已经被豪族宋氏把持。


    “兄长,据传,这宋氏并非普通豪族,往上数两辈,可皆是皇亲国戚。”


    诸葛巡疑惑,“什么来头?”


    “何皇后之前,皇后姓宋。”


    懂了,汉末三大势力之一的外戚,不过是个落魄外戚。


    落魄凤凰不如鸡呀,想想那宛城的何氏未亡人,孤儿寡母的,连守家业都难。


    上次诸葛巡出手整治豪族,何氏其实是最大受益者。


    因为别的豪族或是巧取豪夺,或是趁火打劫侵吞,都是缺乏官方凭据的。


    而何时家宅与那千顷良田,可是正儿八经朝廷封赏给何氏的。


    “这宋氏既有如此背景,为何不混个一官半


    职,反而干起了霸占城池的勾当了?”


    “因为宋氏遭何氏陷害,险些被灭门,这不过是幸存的一支。”


    诸葛巡不太理解其中逻辑,因为被何氏陷害,所以对汉帝甚至朝廷心怀不满,便当起了反贼?


    “我不理解,不过这些地方还真是卧虎藏龙,新息有个伏波将军封地,这蓼县,有个宋皇后亲戚,还真是宗亲外戚,遍布天下。”


    诸葛亮笑笑,“兄长说笑了,光武皇帝还是章陵人呢。”


    一路谈天说地,行军倒顺利无比,这一路上虽然遭到不少视线注视,但看到魏延军的军容之后,没有任何人敢来触霉头。


    渡河后,只消半日,就兵临蓼县城下。


    此刻正好天黑,诸葛亮建议休整一夜,次日再攻城。


    于是魏延军在城外五里处,安扎了一个简易营地。


    晚上,诸葛兄弟正打算抵足而眠,帐外突然传令魏延的请命。


    “主君,捉到一名细作,自称是宋氏之人,是否要见?”


    诸葛巡与诸葛亮对视一眼。


    “这宋氏倒也专业,这就派人来刺探军情了。”诸葛巡笑着说。


    诸葛亮也打趣道:“只是细作不专业。”


    “带进来。”诸葛巡冲外喊道。


    魏延带人入帐,出乎诸葛巡意外,来人一袭墨蓝锦袍,面容生得姣好,虽被魏延反绑着双手,却依然昂首挺胸。


    “宋氏之人?”诸葛巡问。


    “方才这位将军不是说了,何必明知故问。”那人一句话怼了回来。


    “气度倒是不错,可惜嘴巴便是臭了一些。”


    诸葛巡起身,走近那人,仔细打量一番,脑中莫名生出一个念头。


    小白脸。


    “姓甚名谁,来此作甚。”


    那人依旧昂首挺胸,自以为很有气质,可惜在诸葛巡看来,这种愣头青的姿态,像个傻帽。


    莫不是还觉得自家亲人是皇后?


    “宋氏宋潜,字渊龙。”


    潜龙在渊?


    诸葛巡觉得这个宋氏,有点奇葩。


    诸葛亮也打量了几眼,看宋潜人畜无害的模样,他冲魏延摆摆手,


    “替他松绑。”


    诸葛亮接着面向宋潜,“不知阁下前来,所谓何事?”


    兴许是诸葛亮的礼貌,给了宋潜台阶下,他也冲诸葛亮拱手一揖。


    “听闻是破黄巾的诸葛子谦驾临,宋某久闻其名,已仰慕多时,特来一见。”


    诸葛巡愣愣地看着对话的两人,魏延则若无其事地将脑袋别向一旁。


    林默默默掩住脸,双肩耸动着,憋着不出声。


    唯有诸葛亮神态自若,与宋潜攀谈。


    宋潜自认出了“诸葛子谦”,便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滔滔不绝。


    “汉室倾颓,权臣汹汹当朝,贼寇横行于野,百姓流离失所,至此国难之际,朝臣不思平乱报国,却彼此征伐,以致关中百姓,十不存一,中原乡野,十室九空,每每想到都令潜痛心疾首。”


    “潜听闻近来有章陵太守诸葛子谦忽入汝南,平定黄祸,好奇之下,便于年前往章陵游历一趟。”


    “到那才知,这天下也不尽是焦荒废土,还是有勃勃生机,安居置业之所的,想来章陵太守,定是那定国安邦之才,宋某自不量力,愿以宋氏存蓄,助君成就匡扶大业。”


    诸葛亮被说得有些动容,听的过程中连连颔首。


    真正的当事人诸葛巡则眉头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