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鱼上钩了

作品:《三国:克复中原

    《三国:克复中原》全本免费阅读


    诸葛巡在地里检查一番,土质优良,十分适合耕种,算上蔡氏给的优待,这地确实不错。


    人家诚意已经给足,自己也不能再挑拣,诸葛巡当即决定选这里,另外两处也不去看了。


    回到马车,他难掩心中喜悦,连声向蔡家二爷道谢。


    整得蔡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租块地而已,又不是白送,明明是蔡氏得利,至于高兴成这样么。


    回到襄阳城,已是未时,两家定好契约,此事算最终敲定。


    诸葛巡告辞后,蔡勋快步回屋,去见蔡瑁,其实蔡瑁一直在宅子里,并未去军营。


    让蔡勋接待,只是因为她姐姐说要给诸葛氏好脸色。


    “大哥,事情都定下来了。”蔡勋说着递过契书。


    蔡瑁随手将契书置于一旁,“汝觉得这诸葛巡如何?”


    “他只看了一处田,便十分高兴地定下了,听他的口气,似乎还有治理迴水的想法。”


    “哼,不自量力,若迴水能治,这田岂会留着等他。”蔡瑁随口吐槽一声,又递给蔡勋一封文书。


    “兖州军报,张邈欲救张超,路上被部下所杀,张超不日则亡,看来孟德已解兖州危局,你将此信报于主公。”


    蔡勋伸手接过,“大哥,孟德兄收复兖州,是否会再度对徐州用兵?”


    蔡瑁紧了紧眉头,摇摇头道:“兖州战乱不止,蝗灾四起,孟德恐怕早已粮草难支,该是要休养生息一番。”


    而后他猛然想起另一事,嘱咐道:“长安近来局势再度动荡,令我难安,你速命人盯紧武关!”


    “诺!”


    ……


    诸葛巡一回家,院中的诸葛均便迎了上来。


    “兄长,事情可还顺利?”


    “妥了!明日开始,就是日复一日的耕耘,你随三弟好好读书,将那途中荒废的学业尽快补上。”


    “怎么补?”诸葛均随口反问。


    诸葛巡笑着拉着诸葛均朝书房走去,这个时候,诸葛亮应该在书房看书。


    怎么补的问题,他还真有门道,今天见蔡勋,将荆襄之地的天南地北聊了个遍,他便专门请教了这個问题。


    步入书房,诸葛亮连忙收起《管子》书简,“兄长归来啦,租契可否敲定?”


    诸葛巡另一手将租契一扬,笑道:“为兄保证,至少五年内,不会饿肚子,至于五年后,再说吧!”


    “哈哈!”两人爽朗一笑。


    三人围坐一案,诸葛巡面色转为严肃。


    “今日问了蔡家二爷,南阳大儒宋仲子在襄阳做五经从事,你二人不如也效仿北方学子,前去讨教一番,学一些济世经略。”


    说罢和诸葛亮与诸葛均对视一眼,两人明显各有想法。


    “兄长,五经乃基础之学,倒是适合均弟。”


    诸葛亮言外之意,不适合他自己。


    诸葛巡倒也认同,用他的话来说,诸葛亮早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拓宽知识面,触类旁通,再有就是找一下定位,确认自己深耕的领域。


    “那便送阿均去学!”


    诸葛巡当即决定,诸葛均顿时哭丧个脸,但又无法忤逆。


    长兄如父。


    至于诸葛亮,诸葛巡倒是想到了司马徽庞德公这些名士,如何让三弟尽快的结交到他们呢?


    这种事可遇不可求,当务之急,还是聚焦自己的种田大业比较好,毕竟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翌日。


    天刚蒙亮,诸葛巡便领着孙和孙贵两兄弟去了早市,两兄弟的父亲是诸葛珪的忠仆,自小长在诸葛家,这次迁徙,也没将他们遣散,而是带来了荆州。


    诸葛巡先采买了一些种田工具,还有待播的冬麦种子,最后斥重金购买了一头水牛以及一辆板车,充当交通工具。


    要是靠步行,每天来回襄阳,也不用干活了,除非在迴水附近的聚落找地方住。


    这一轮采买下去,差点让诸葛巡当场破产,果然当家才知柴米贵。


    天气阴沉,行至半途时,竟下起了绵绵细雨,不多时,远方山峦与前路都笼上一层朦胧雾气。


    秋意很浓。


    诸葛巡与孙家兄弟虽戴着斗笠,等到了田地,外衣已被雨水润湿。


    “看,这百亩田地,未来五年,就是我们的战场!”诸葛巡立于田埂上,颇为豪气地指着。


    “一人五十亩,倒也不多。”哥哥孙和道。


    他的意思是这片地都是交给他们兄弟种的,若按传统的方法随缘粗放耕种,一人随便照看几十亩,确实问题不大。


    然而诸葛巡设想的,可是精耕细作,工作量可能十倍不止,靠两兄弟,是不可能的。


    他也没有说破,怕吓着孙家兄弟。


    “东家,现在种下冬麦,岂不是会影响明年春耕。”孙和再次提醒,诸葛巡购买冬麦种子时,他已经提醒过一次。


    “阿和放心,我心中有数,你们只管照做即可!”


    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