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一代贤相萧何

作品:《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果然,陈平在押送樊哙回京的时候。】


    【刘邦驾崩了。】


    【回到京都陈平主动和吕后说了事情的原委。】


    【吕后放了樊哙,还重用了陈平。】


    【所以在吕后时期,陈平依然混的风生水起。】


    【甚至在曹参死后,陈平也当上了丞相。】


    【而吕后死后。】


    【也是陈平设计恢复了刘氏江山。】


    后世实时弹幕——


    “陈平的谋略肯定是厉害的,不过他最厉害的是谋身自保。”


    “还有一次,刘邦被匈奴围住了,是陈平让人去匈奴王妻子那里疏通,虽然史上没有记载做了什么,但是匈奴自己撤了。”


    “历史上对陈平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韩信要有陈平一半的谋身自保本领,也不会落了个这下场。”


    “陈平的功劳贯穿汉朝初啊。”


    “这就是典型的左右逢源,一切都以谋身自保的情况为前提。


    不得不说,这办法很管用。


    这也让陈平能活的很好。”


    “真是服了,陈平和韩信原来都先投奔过项羽。


    但是因为项羽不轻易听信他人的建议。


    两人无法受到重用。


    只能另寻刘邦。”


    “这么一看,好像刘邦手底下的大功臣,就死了一个韩信啊。


    像是萧何、曹参、陈平。


    就连樊哙也是因为口无遮拦,刘邦在气恼之下决定要死的。”


    “陈平把人心拿捏的死死的。”


    “回复楼上不是拿捏人心,而是陈平对局势看明白了。”


    “所以说陈平和韩信,一开始都觉得项羽能夺得天下。”


    “刘邦手底下第二谋臣,个人觉得他并不比张良差。”


    “张良和陈平不一样,一个是大战略方面的,一个是善攻人心。”


    “要不是陈平的离间计,项羽又怎么会赶走范增。”


    “陈平谋略厉害,就是名声不太好。”


    “说句陈平是第一阴谋家,一点都不为过。”


    汉朝。


    “什么,恢复刘氏江山?”


    还没有死的刘邦疑惑不解道“这天下本就是刘氏的,为何要说恢复二字。”


    “难不成后面发生了什么不成?”


    “唉,还好有陈平啊。”


    “要不然这天下……”


    【能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


    【自然也不简单。】


    【张良和曹参、陈平不同,他出身名门。】


    【而且,还策划了刺杀始皇帝。】


    【但是并没有成功。】


    【后来张良跟了刘邦,在鸿门宴前拉拢项伯,保住了刘邦一命。】


    【像是重用韩信等人才能打败项羽,张良也曾和刘邦说过。】


    【更是劝说了刘邦不要封六国后人。】


    【在汉朝建立后,封功臣方面。】


    【张良也有谏言。】


    【随后张良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


    【一代名相。】


    【也是从一开始就跟着刘邦打天下的。】


    【只不过萧何大多管理的是后勤。】


    【韩信得不到重用,要走。】


    【萧何赶忙去追。】


    【这才让刘邦得到了一员可定国安邦的将才。】


    【后来韩信谋反,也是萧何和吕后商量后杀的。】


    【所以便有成也萧何败萧何的说法。】


    【有一句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说行兵打仗粮草的重要性。】


    【而坐镇关中的萧何,让刘邦没有了这方面的担忧。】


    【甚至有数次危难之中。】


    【多亏了萧何从关中派的援兵支援,使得刘邦可以重镇旗鼓。】


    【不过萧何坐镇的关中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刘邦在前面打仗,时常担心萧何会突然反了。】


    【那他可就完了。】


    【于是经常会有事没事慰问萧何。】


    【萧何反应过来是刘邦猜疑他,于是把萧家的子弟都派到了刘邦身边。】


    【名义上是打仗立军功。】


    【其实就是当人质。】


    【我全族儿郎都在你身边,我萧何总能让你放心了吧。】


    【萧何能主动这么做,打消刘邦的疑虑。】


    【刘邦自是开心。】


    【等韩信被杀了之后,做了丞相受封的萧何,又被刘邦猜忌。】


    【萧何索性自败名声。】


    【以低价强迫收购一些人的土地和房屋。】


    【这才让刘邦放下心来。】


    【萧何这才得以善终,刘邦死后,萧何还辅佐了汉惠帝,死后推荐曹参为相国。】


    【对于汉朝的建立。】


    【萧何居功第一位。】


    后世实时弹幕——


    “给我这么多有识之士,何愁夺不了天下?”


    “忠心耿耿的萧何,都要怀疑?”


    “没办法,你试想一下,刘邦带人拖住项羽屡战屡败,而关中之地的萧何,但凡有反心,满盘皆输!”


    “萧何也很聪明,知道自己不是打天下的料。


    如此,干脆让刘邦放心,把萧家子弟都放在刘邦手底下当人质。”


    “这些开国功臣一个比一个懂事,刘邦也确实没有理由杀。”


    “如果萧何不追韩信,刘邦还能打败项羽吗?”


    “要不是萧何,刘邦还真不一定能管理好国家。”


    “我只能说刘邦运气是真好,这么多能人甘愿追随他,且还没有反心。”


    “萧何的第一功臣,实至名归,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和吕后合谋杀了韩信。


    还灭了韩信三族。


    有点过了。”


    “论功劳的话韩信最大吧。”


    “回复楼上怎么论,萧何的功臣都是最大,而且还是原始股东,韩信都是萧何追回来大力推荐的。”


    “我一直有些疑惑,为什么项羽就眼睁睁看着韩信在北方抢地盘。


    不去骚扰。


    要不然不至于败这么快。”


    “回复楼上项羽没有想到刘邦那么难打。


    也没有想到韩信占据北方这么快。


    要知道当时项羽打了齐国两年,愣是没有什么事。


    最后项羽让人去支援齐国,还是被韩信灭了。


    胜败在一念间。


    反应过来后,已经晚了。”


    “萧何这人眼光是真毒辣,一眼就看中了刘邦和韩信。”


    “汉初三杰,只有韩信结局不好。”


    “萧何自毁名誉,要是刘邦真的想杀他,岂不是有了借口?”


    “回复楼上一个劣迹斑斑的大臣,想要造反,是不得民心,也基本不会有什么成就,会被天下所不容。


    而且萧何的功劳,犯点错。


    有罪,但罪不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