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

作品:《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黄巢在占据一城之后,对待城内的百姓非常客气,还约束手下不准杀百姓。】


    【所以黄巢大军的名声在百姓眼中是很好的。】


    【一来二去,黄巢拥兵60万大军。】


    【这股势力是让唐朝廷都不敢小觑的存在。】


    【而且黄巢先后占据了洛阳、潼关,下一步就可以长驱直入京都长安城!】


    【唐僖宗可吓坏了。】


    【直接逃了。】


    【黄巢没有费多少力气就进入了长安城。】


    【登基为帝,国号大齐。】


    【并组建了自己的朝廷。】


    【一些有功的将领也是论功行赏。】


    【长安城的老百姓和三品之下的官员,黄巢不动。】


    【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杀了。】


    【黄巢对权贵严厉镇压,也没拉拢各地节度使的意思。】


    【导致了这些藩王和贵族联合在一起对抗黄巢。】


    【公元882年。】


    【黄巢大将朱温叛变,带着部下归唐。】


    【朱温加入大唐一方后。】


    【黄巢大军被打的节节败退。】


    【并从长安撤离。】


    【黄巢十几万大军逃离的路上,攻打城池,久攻不下。】


    【粮食又没了。】


    【最终被追击而来的唐军前后夹击,兵败。】


    【黄巢的结局,众说纷纭。】


    【有人说黄巢被击败后,带着残余的部将逃了。】


    【知道无力回天。】


    【于是让外甥砍下自己的头颅,交给唐朝。】


    【这样能保住性命。】


    【外甥哭着不愿意,黄巢取刀自刎。】


    【第二个说法是,黄巢带着残将逃跑后。】


    【外甥突然发难,杀了黄巢。】


    【把他的头颅交给了朝廷。】


    【第三个说法是,黄巢并没有死。】


    【而是成了一个僧人。】


    【瞒过了所有人的耳目。】


    【这个说法是因为黄巢的一首诗《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使识,独倚栏杆看落晖。】


    后世实时弹幕——


    “王仙芝起义了?”


    “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很有希望灭唐的,可惜朱温被唐朝收买。”


    【根本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本来这些藩镇是被唐宪宗镇压了的,后面几个皇帝也不同程度。】


    【遏制了藩镇的势力扩张。】


    【哪怕是在唐懿宗时期,也没有成什么气候。】


    【唐僖宗时期才有些不对劲。】


    【起义前,个别的藩王就有些不老实。】


    【在黄巢起义后,唐朝廷自顾无暇。】


    【这也导致了藩镇招兵买马,势力扩张的更加厉害。】


    【等黄巢被灭了。】


    【这些藩镇不再把皇权放在眼里,而是开始互相攻伐,抢夺地盘。】


    【之所以造成这一局面,主要还是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唐玄宗李隆基了,因为是他在位时期。】


    【把节度使的权力扩大了。】


    【几乎算是一地的土皇帝了,在一地之内,甚至权力比皇帝都大。】


    【而因为黄巢起义的缘故。】


    【藩镇割据的藩王有五十多个。】


    【他们的势力之大,皇权已经在他们眼里形同虚弱了。】


    【其中李克用和朱温这两个藩王势力最大。】


    【藩镇的地盘争夺,让刚刚回长安的李儇,吓得又不得已逃亡。】


    【三年后,才又回长安。】


    【这一次回来,兴许也是累了,不久李儇去世。】


    【年仅27。】


    后世实时弹幕——


    “这皇帝当的也太窝囊了。”


    “朱温和李克用崛起了,大唐也要亡了,乱轰轰的五代十国即将来临。”


    “像朱温这种背信忘义的小人,反倒成了大赢家。”


    “回复楼上也不能这么说,朱温还是有些能力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回复楼上朱温算是个枭雄了。”


    “历朝历代的王朝末期,大多都如此。”


    “后梁太祖朱温!”


    “唐僖宗李儇还给朱温改了一个名字——朱全忠,太讽刺了。”


    “朱温投降这件事也是技术活。”


    “朱温确实有点能力,要不然也不会以起义军大将的出身,最后成为了后梁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