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亡国之相

作品:《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隋朝。


    隋炀帝杨广愣住了,喃喃自语道“征伐一个弹丸小国。”


    “百万大军竟然败了!”


    “这怎么可能!”


    “还有为什么隋朝各地已经开始四处起义了。”


    “不是说,只是一些小毛贼而已,一点气候都没有吗?”


    “这些误朕的臣子!”


    刚说到这里,隋炀帝杨广看到了天幕上出现的大明一朝,大明战神朱祁镇一脸不屑说的那番话。


    噗!气得杨广直吐血。


    他被大明战神朱祁镇看不起。


    这简直比杀了他杨广都难受。


    唐朝。


    “真是好笑,竟然有人拿一个亡国之君来和朕比较。”


    李世民被气笑了。


    说句不好听的,他李世民真的不屑于和杨广比较。


    但是,后世弹幕说多了。


    也让人很烦躁。


    李世民是真的不明白,他和杨广有什么好比较的。


    【第二次征伐高句丽,隋炀帝杨广就收敛了不少。】


    【不带后宫嫔妃。】


    【也不带闲杂人等了。】


    【而且还把指挥权让给了前线征战的将领。】


    【甚至还拿出了重金,招募了一支骁勇果敢的队伍。】


    【不得不说杨广还是挺聪明的。】


    【要不然也不会逆袭成为隋炀帝。】


    【这第二次的调整,隋军可谓是无敌之师。】


    【事实也是如此,隋军一路高歌猛进,兵临辽东城下,打的高句丽都快撑不住了。】


    【结果,隋军后方出事了。】


    【隋朝内部杨素的儿子杨玄感造反了。】


    【他带着叛军也包围了洛阳。】


    【隋炀帝杨广只得收兵,回去平叛。】


    【有人就有疑问了。】


    【这隋炀帝杨广是不是傻,明明知道隋朝各地多有起义大军,他为什么不先稳定国内局势,以后再灭高句丽。}


    【我给你解释下。】


    【一开始有起义的时候,还不是很严重。】


    【隋炀帝不爱听坏消息,所以下面的大臣也就没往上报。】


    【后面起义军多了,隋炀帝听到了风声有起义的事情。】


    【下面的人就说,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气候,故此没有禀报。】


    【所以隋炀帝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另一个呢,对于第一次大张旗鼓征伐高句丽,却输了。】


    【这让隋炀帝很生气。】


    【故此,次年就发动了第二次征伐高句丽。】


    【然后杨玄感就在后方造反了。】


    【这个时候的起义军已经是非常严重了,你想想,朝廷内部都觉得要天下大乱了,那起义军反抗朝廷的能少到哪里?】


    【隋炀帝杨广在平定了杨玄感的谋反后。】


    【还没回过味来。】


    【杨广就像是失了智,还要御驾亲征第三次征伐高句丽。】


    【这一次他还下了诏令。】


    【凡是青壮年都要征调随军出征。】


    【这个时候军心涣散,不少士兵不愿意为朝廷效力,纷纷出逃。】


    【不只是士兵,不少将领也跑。】


    【隋炀帝于是就杀,谁跑杀谁。】


    【高句丽是个小国,几次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力。】


    【也认了怂。】


    【说愿意纳贡称臣。】


    【杨广这才满意而归,班师回朝。】


    【高句丽就认了个怂,使了个缓兵之计,等杨广回去了,他还是不承称臣也不纳贡。】


    【隋炀帝杨广的三次东征高句丽,基本是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好处。】


    【当然,也是他自己造成了这一切。】


    【要不然隋朝哪里会这么的被动。】


    【比较讽刺的是,在隋炀帝班师回朝的时候,隋朝是乱成了一锅粥。】


    【到处都是过不下去的农民起义。】


    【甚至一股起义军,还抢走了班师回朝的杨广大军不少的粮食和马匹。】


    【大隋朝天子大军,竟然被起义军抢打劫了。】


    【可想而知,隋朝乱成了什么地步。】


    后世实时弹幕——


    “杨广把自己玩死了。”


    “洗杨广的出来,起义军这么多,你说是为什么?”


    “杨广是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只是太心急,缺乏战略推进。


    最后得罪了士族和百姓,被历史抛弃了。”


    “回复楼上原来贪婪无知,也可以叫做雄才伟略,那基本每个人都可惜了。”


    “古今中外皇帝中就属杨广最实诚,别人几万军队能吹成十几万。


    曹操二三十万军队就敢吹成八十万,杨广是唯一说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


    就真带百万大军去的。”


    “回复楼上杨广可是号称二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的。


    对比一百万的实际兵力,还是保守了(狗头)。”


    “你这样说让杨广吹怎么活啊(笑哭)。”


    “回复楼上那还不简单?责任推给李世民,都怪李世民篡改历史。”


    “这不是蠢吗?死要面子活受罪,可惜了老百姓。”


    “第三次是投降了,隋炀帝一走,高句丽扭头就不鸟杨广,这是投降?这是耍猴。”


    “回复楼上没事,让高句丽再苟活苟活,李家上来就灭了他们了。”


    “要是杨广不亲征,高句丽都不知踏平了多少遍,一步错,步步错。”


    “李世民都败了,杨广打不过很正常。”


    “回复楼上李世民那叫失败吗?他只是没有灭了高句丽,而不是败了,蠢货!”


    “三次征高句丽败了,小弟会不会有人不服啊。”


    “回复楼上第一次失败各地起义军就有了,第二次杨玄感起义,第三次杨广自己快完蛋了。”


    东汉末年。


    曹操怒道“岂有此理,竟然有人来打趣我。”


    “八十万大军,就是八十万大军。”


    “有什么好吹的。”


    “打赢了应该,打输了丢人现眼。”


    “说我吓唬人,可笑,打胜仗是靠的真本事,岂是吓唬就能成事的。”


    “要不是有火烧赤壁,这天下早已统一。”


    帝王空间。


    隋文帝杨坚惨笑道“哈哈哈……逆子误我大隋啊。”


    三次耗费极大的征伐,结果被人耍了。


    隋朝国内还起义军到处都是,还抢劫了班师回朝的杨广。


    这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亡国之相啊。


    隋朝。


    “啊?”隋炀帝杨广傻眼了。


    三次征伐高句丽,他获得了什么?


    他获得了一个天大的笑柄!


    为了征伐他费劲了心思。


    然而最后没有成不说,还导致了国内起义兵大起。


    “这些大臣害朕啊!要是早知道起义军这么多,朕又怎么会坚持连续三次征伐。”


    杨广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