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淝水之战

作品:《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帝王空间。


    晋废帝司马奕满含热泪走出金门,对着晋朝的祖宗重重一拜。


    他真的过的太憋屈了。


    被废了不说。


    没蒙上了耻辱的名声。


    司马绍怒道“这个桓温真是好大的狗胆!”


    “他乃是臣子!”


    “竟然妄图废帝!”


    “早知道我就该杀了他!”


    “当个臣子不好吗?他娶了南康公主,司马家难道还会亏待他不成。”


    “还敢觊觎皇位。”


    司马懿落寞坐在地上,紧紧闭上双眼。


    不想去看后世子孙的遭遇。


    然而他司马懿又怎么能静下心,无论是脑海里还是心里不停浮现看到的一幕幕。


    气急攻心的司马懿,哇的一声,再次张口吐出一大口血来。


    【在废了司马奕后。】


    【桓温拥立司马昱为皇帝。】


    【司马昱历经东晋七朝皇帝,先后为琅琊王、会稽王、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


    【并受诏总理朝政。】


    【褚太后觉得也行,至少司马昱不用她垂帘听政了。】


    【五十多岁的司马昱当上皇帝后。】


    【很是听命桓温的话。】


    【在病重的时候,甚至下诏书让桓温入京辅政。】


    【桓温不理睬。】


    【于是司马昱写了遗诏,大概的意思就是让桓温辅政太子。】


    【要是太子实在不行,就让桓温代为称帝。】


    【不过这个遗诏被大臣撕掉了,并进行了劝说。】


    【于是司马昱又换了一个遗诏,家国大事都要先经过桓温,让太子要像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


    【次日,司马昱病死。】


    【享年53岁。】


    【庙号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在位不过八个月。】


    后世实时弹幕——


    “虽然桓温拥立了简文帝,但最终还是没有如愿以偿。”


    “桓温要是脸皮厚一点就好了,让司马家禅让有点不现实。”


    “桓温要是拥有王猛,说不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


    “王猛看不上桓温,不愿意跟他走。”


    “王猛自己是心动的了,还特意问了他师父,后来才下定决心不去的。”


    “桓温还是差了点枭雄气。”


    “说到底还是桓温太讲究了,本以为废了晋废帝,拥立简文帝能得到禅让。”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桓温这个时候的权势已经很大了,司马昱就是日日担心桓温会对自己和自己家人不利,忧愤而终。


    从他的遗诏就能看出来。”


    “雪中里面的桓温原型是不是这个啊。”


    “桓温和司马昱斗了一辈子。”


    “回复楼上没有,司马昱没当皇帝之前和桓温关系还不错。


    后来被扶持当皇帝以后,没多久就死了。”


    “桓温格局还是小了一点。”


    “我查桓温生平的时候,被我见犹怜震惊住了。


    大概的意思就是,桓温平蜀后,收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女儿为妾。


    南康公主妒忌万分,于是带着人杀去李氏的住所。


    然而等南康公主见到了李氏,却被她的容貌惊为天人。


    一把抱住李氏,说出了我见犹怜,更何况是老奴。


    此后,两姐妹相处的还挺好……”


    【晋简文帝司马昱死后,由他的儿子司马曜继承皇位。】


    【因为小皇帝才十岁。】


    【褚太后不得已再次临朝听政。】


    【桓温没有得到禅让皇位,还不是摄政大臣。】


    【不久后进京,朝堂上有风声说桓温是来争夺皇位的。】


    【桓温此时已经患病,逗留了不久,就返回了。】


    【并且让人催朝廷,给他加九锡之礼。】


    【谢安和王坦之得知桓温病重,故意拖延。】


    【直到桓温病逝。】


    【桓温死前把兵权交给了弟弟桓冲。】


    【而东晋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


    【在司马曜在位期间,重用谢安为相。】


    【且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说起淝水之战,就要介绍一下主导这场战役,率90万大军南下进犯的苻坚了。】


    【什么样的人,率90多万大军被东晋8万大军击败。】


    【难道说是又一个赤壁之战?】


    【苻坚是前秦开国的弟弟,在他弑杀哥哥的儿子后。】


    【登上了皇位。】


    【苻坚在位期间先后灭了前燕等国,统一了北方政权。】


    【无论是皇权、亦或者是悍将都远远不是东晋可以比拟。】


    【要知道苻坚可是拥有90多万大军。】


    【有人反对他南下讨伐东晋时,说东晋有长江天险,不好攻伐。】


    【苻坚就曾说,投鞭断流的话。】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他们前秦大军每人丢一根鞭子,就能让长江断流。】


    后世实时弹幕——


    “没有这么多兵力,至少苻坚的大军没有全部到达,是总90多万大军。”


    “我都傻眼了,这兵力苻坚怎么输的。”


    “王猛死的时候嘱咐了半天,不让苻坚打东晋。


    他不听,本来和东晋划江而治不香吗?


    结果落了个兵败身死,何苦呢?”


    “苻坚后期有些飘了,好大喜功。”


    “其实当时苻坚的实力,他要统一全国也是可以的,只是战没打好而已。”


    “这兵力阵容在当时统一全球都没问题。”


    “回复楼上曹操也是这么想的。”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一样,如果北方胜了。


    国家就统一了。


    不会有后来的连年战乱,百姓颠簸流离。”


    “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骄兵必败。”


    “跟袁绍一样,优势打成劣势了。”


    “苻坚这么豪华阵容居然败了。”


    “东晋胜在运气好啊,谢安好像也没啥计策。”


    “回复楼上谢安坐在那里就已经安定军心了,没有运气一说,换个人可能早跑了。”


    “所以说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乌合之众一看不利自然就一哄而散。”


    “苻坚也不会打仗,至少没有统领军队的能力。


    王猛一死,他统领就完了。”


    “这么一看还是东晋厉害,十六国除了前秦,没人主动招惹他。”


    “慕容垂故意不出力,对不起苻坚。”


    “淝水之战,打完了,一大半人还没赶到现场。”


    “慕容垂会真心替苻坚攻打东晋么?


    假设淝水之战东晋打输了,苻坚打赢了。


    南北统一,慕容垂还有机会光复大燕吗?


    所以别看他兵力多!


    人心不齐没用!


    反观东晋,门阀士族与东晋皇室遭遇灭顶之灾时上下齐心,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