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书圣王羲之

作品:《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后世实时弹幕——


    “王氏和庾氏没了,有请下一位!”


    “还真是世族天下。”


    “太惨了吧东晋,三朝三兵变。”


    “皇帝还一个比一个寿命短,司马懿是真把后世子孙的寿命用完了。”


    “司马懿乱发誓,后代还债了。“


    “也太短命了。”


    “回复楼上有可能被士族药死的,毕竟年龄小的皇帝容易掌控。”


    “东晋存在感太低了。”


    “司马懿不光透支了后代的智商,还透支饿了他们的寿命。”


    “这寿命邪性,找高人看看。”


    “东晋君王不行,导致出现了一大堆猛人。”


    “晋朝连历史课本都不愿意多说,都是一笔带过。”


    “回复楼上主要是太乱了,五代十国也是一笔带过说不清楚。”


    “司马懿也算是个精明人,怎么生的孩子全是无能鼠辈?”


    “只能说司马后代不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都可以,尤其是司马师。”


    “司马绍政绩还不错啊,就是命太短了。”


    “那确实,所以有个说法,三国耗尽英雄气,两晋尽是鼠辈出。”


    “回复楼上看你的地址显示,你就是江东鼠辈。”


    “回复撞上啊???”


    “脑子全长前几代人身上了。”


    “诺大的一个王朝,竟然没有拿得出来手的。”


    “我感觉罪魁祸首还是司马炎,都是因为他强行立一个傻子当皇帝,导致了皇权没落,压不住天下群雄。”


    “看晋朝你看皇帝那就没意思了,还是要看一个个权臣。”


    “司马懿家族自带被抹黑圣体。”


    秦朝。


    “三朝三兵变,而且还有两次成功了。”


    始皇嬴政连连摇头道“这样的东晋还算是一个王朝吗?”


    “后世人称呼其为世族门阀推上去的傀儡一点都不夸张。”


    “晋元帝还好,能活40多岁。”


    “晋明帝只活了27岁。”


    “而晋成帝只有22岁,且大部分时间都无法理会朝政。”


    “寡人就不信还有比这糟糕的了。”


    公子扶苏说道“还好这位晋成帝知道以大事为重,没有传位给年幼的儿子,而是传位给了弟弟。”


    “倘若晋武帝司马炎有这份开阔心胸。”


    “立贤而不是立傻儿子。”


    “晋朝哪里会论落到这个地步。”


    西汉。


    刘邦一脸嫌弃道“看天幕披露,晋朝这一王朝的皇帝,恐怕是最被架空权力者。”


    “后世人说是皇室司马家的人不行。”


    “朕却不这样认为。”


    “在东晋这个大环境下,就算皇室想要做些什么。”


    “又怎么可能如愿。”


    “那些士族门阀都还没有怎么动。”


    “一个流民帅都差点灭了皇室,真的太夸张了。”


    帝王空间。


    司马衍从金门中走了出来。


    一众司马家的皇室都是摇头叹息。


    司马懿紧握着打帝棍,手指都握的有些发青道“造孽啊!”


    原本他还以为东晋的建立,是司马皇室的机会。


    现在一看,明明是对他们司马家的惩罚。


    东晋现在的三个皇帝,哪个做错了事?


    他们没有做错事,却也什么都做不了,司马懿只是看着都觉得憋屈万分。


    【在两晋的历史中,也出现了不少影响后世华夏的人物。。】


    【书法中的天花板书圣王羲之,就是其一。】


    【两晋士族门阀的昌盛,间接培养出了不少的风流人物。】


    【首当其冲的便是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在琅琊王氏,算是顶级富二代。】


    【毕竟在王导的庇佑下,琅琊王氏哪怕有王敦谋反,也大多数都在朝中任高职。】


    【王羲之这个文人,就曾经当过将军。】


    【也是有这个顶尖的士族家庭,王羲之小的时候就拜名师学习书法。】


    【“入木三分”这个在后世用来形容字写的好的成语,就是为王羲之量身打造。】


    【当时晋帝去祭祀,特意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木板上。】


    【随后派人雕刻。】


    【木屑削落,刻字者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印在了木板里面。】


    【直到削到三分处方见底。】


    【观看者无不惊叹于王羲之的笔力雄劲,入木三分。】


    【王羲之还有一个儿子叫王献之。】


    【书法也是一绝。】


    【在书法上与王羲之合称为“二王”。】


    【永和九年(353年)】


    【王羲之和谢安等四十余文人,在绍兴兰亭相聚。】


    【聊的兴起时,饮酒作赋助兴。】


    【这场聚会活动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提起过。】


    【聚会散后。】


    【有不少的文人留下了“兰亭”诗,王羲之也写有两首。】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随后这些诗合为诗集,王羲之即兴作序。】


    【《兰亭集序》就是在此时写出来的。】


    后世实时弹幕——


    “提到王羲之,你会想到什么?”


    “兰亭集序。”


    “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在书法史承前启后,影响力无人能及。


    晋代历代大家无不受其影响。


    可谓书坛泰斗。


    汉字发展也注定了他的地位。”


    “儿媳妇是谢道韫。”


    “王羲之的作品,就是他的学生的噩梦。”


    “兰亭集序神作。”


    “家族是东晋超级世家,自己天赋属于天花板,努力也属于天花板。


    有名声还当过大官,暮年和家人游山玩水。


    还有个同样牛比的儿子。


    这已经不是人生赢家的问题了。”


    “回复楼上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


    “听说王羲之的一个字,随随便便超一线城市一套房。”


    “世上有王羲之的真迹么?”


    “目前没有(哭)。”


    “他的字太难练了,手法太多了!一个字都够练很久。”


    “书圣!”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


    “书圣王羲之的光芒仍未散去。”


    “当代还有人说王羲之写的没有他好(狗头)。”


    “驴保国还说两百多斤的英国大力士握不动他一个手指呢。”


    “王羲之已入化境。”


    “王羲之的字有多好,乾隆知道,他盖了不少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