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可悲皇帝宋光宗

作品:《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东汉末年。


    蜀汉。


    诸葛亮微微叹息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时机方面,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有些时候却会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行动,而无法顾全天时地利人和。”


    “比如伐魏,就是不得不为之的北伐。”


    “宋孝宗的处境,好了不止多少。”


    刘禅说道“如果是相父在大宋一朝。”


    “定是能北伐成功。”


    诸葛亮摇了摇头,没有说话,神色落寞无比。


    帝王空间。


    宋高宗抬眼看到宋太祖赵匡胤面色又不善了,忙开口解释道“冤枉啊!”


    “这后世人陈斌分明是对我有偏见。”


    “怎么隆兴北伐失利,也要算在我头上。”


    “我都给赵眘说了。”


    “不要北伐。”


    “他偏不听,我能怎么办?”


    宋太祖赵匡胤一棍子打在赵构脸上,顺便也没有放过赵佶。


    “你还有脸叫委屈。”


    “你要么当皇帝处理朝政。”


    “要么就当个太上皇把权力放了。”


    “你是既当又立!”


    宋朝。


    还没有隆兴北伐的孝宗赵眘呆滞望着前方。


    他仿佛看到了大宋的千军万马溃败不成军,双手用力紧握。


    他赵眘到底还能怎么做?


    如果张浚都不是主将之才,还能用谁?


    从先前天幕上披露的,南宋只维持了百余年。


    算算时间,好像也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他赵眘了。


    【隆兴北伐失败后。】


    【被弹劾多次的张浚辞官,郁郁而亡。】


    【在赵构和大臣的施加压力下,宋孝宗不得已只能和金议和。】


    【但是提出了不能割地。】


    【不过主和派的宰相汤思退告诉使者可以割地,以求能和议。】


    【如此大的事情,要说是汤思退一人拿的主意。】


    【没有太上皇赵构的影子,是不可能的。】


    【你要觉得主和派这也太无耻了。】


    【那你就太小看这群主和派的底线了。】


    【宋孝宗赵眘在得知后,直接把使者的官职罢了,人发配。】


    【宰相汤思退为了能和金人议和,把前线四州的兵都撤了,然后让人密信金人南下以武力胁迫孝宗退让。】


    【汤思退还把反对撤兵割地的官员逮捕下狱。】


    【所行之事,皆是卖国苟且。】


    【主和派赢了。】


    【金军南下轻松取下数州,让宋朝堂惊惧。】


    【而宰相汤思退这种无耻卖国求和的操作,却只是罢相贬官。】


    【汤思退得知大量人请求孝宗赵眘,诛杀自己后,惊吓而死。】


    【然后赵构这个太上皇出手干预。】


    【再加上金内部也是内乱频频,于是双方各退一步。】


    【最终南宋和金签订了隆兴和议。】


    【南宋不再向金称臣,为叔侄之国。】


    【太上皇赵构死后,孝宗赵眘为其守了一百天的丧,不久后也把皇位禅让,随后病逝。】


    后世实时弹幕——


    “一个宰相可不敢做这些灭九族的事情。”


    “所以说是赵构把控朝政啊。”


    “赵构就是背后指使的人,你以为他做不出来?那你可就太小看他了,太像是他做的了。”


    “汤思退这种人居然不被凌迟。”


    “当时金国内乱,政局不稳,北伐时机其实很合适。


    如果南宋上下一心,一次败仗根本不算什么。


    问题是南宋主和派势盛,有太上皇赵构这个瘤子。


    宋孝宗还受太上皇掣肘,根本没法上下一心北伐。”


    “汤思退这个宰相敢这么明着卖国,要是没有赵构的指使,他敢这么做?”


    “赵构掣肘就不可能北伐成行了,隆兴北伐是赵构默认的。”


    “可拉到吧,赵构就曾对孝宗赵眘说过,想要北伐可以,等他死了。”


    “赵构活得时间太长了。”


    “奸贼,干啥啥不行,谋害忠良第一名。”


    “要是没有赵构,主和派就不会这么猖狂。”


    “真是软骨头!”


    “其实前线已经缓过来了,相反金内乱,本来还有戏,结果南宋内部自己崩了。”


    “有那么多机会给你们,可你们不中用啊。


    非要等到不可翻盘的时候,想着翻盘。”


    “可惜了李显忠打了一辈子仗,被一个邵宏渊拖累!”


    “邵宏渊这样的无能之才的人真的是耗子屎。


    毁了宋孝宗的北伐。


    唉!练兵行成战斗力真的是要三年。


    要找到岳飞这样的军事统帅真的是难。


    完颜构误国祸民。”


    “虞允文的去世压垮了孝宗北伐的最后一根稻草。”


    宋朝。


    宋孝宗赵眘神色惨白,难道说北伐注定失败。


    又或者说,他就不该提出北伐。


    要不然也不会造成这个局面。


    望着一道金门显现,宋孝宗赵眘有些失魂落魄的整理了衣冠,他知道要去帝王空间。


    要受到列祖列宗的棍打。


    但是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


    怨不得他人。


    赵眘进入帝王空间,面色惨白走向大宋一朝的所在地。


    “跪下!”


    宋太祖赵匡胤怒喝道。


    赵眘耷拉着脑袋跪在赵构的一旁,连连叩头。


    “知道为什么让你跪下吗?”赵匡胤问。


    赵眘点头道“是我的不可一世,用人不当,又在孝道和北伐之间犹豫不定,导致了隆兴北伐失利。”


    赵匡胤挥起打帝棍重重落下道“你知道就好!”


    一连打了赵眘七八十下,赵匡胤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一旁的宋仁宗道“太祖,赵眘他算是难得的明君了。”


    “隆兴北伐失利一事,也不能全怪他。”


    宋哲宗也是求情道“太祖,可以了。”


    赵匡胤并没有理会,一直打了宋孝宗赵眘两百棍子,这才停了下来道“你为岳飞平反冤屈。”


    “为民休养。”


    “还有志气北伐,有功。”


    “但因为隆兴北伐失利,你必须要负责。”


    “一百打帝棍虽然也可以,但你是我的血脉。”


    “必须要重罚。”


    “你可有不满?”


    赵眘摇头道“没有不满,是我辜负了祖宗们。”


    【宋孝宗虽然隆兴北伐失败了。】


    【但还是打下了一些基础和本钱。】


    【宋光宗赵惇当上皇帝后,只在位五年。】


    【他是个可悲的皇帝,后被大臣和他奶奶废帝。】


    【孝宗可以为赵构守丧一百天,而光宗和孝宗不和,甚至不愿见这个父亲,哪怕孝宗死后,他还是拒绝主持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