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深感人生之艰难

作品:《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蜀汉都城。


    “贾诩此人,倒也是个人物。”刘备评论了一句,转而看向诸葛亮道“军师,我想了一下,还是别让云长守荆州了。”


    诸葛亮莞尔一笑道“亮正有此意。”


    关羽心有不甘,但见兄长坚持,只能无奈道“既然军师也有此意,那关某也无意见。”


    张飞一瞪眼道“那我去守荆州好了!”


    洛阳。


    曹操轻笑一声,喃喃道“好一个贾诩,原来早就看好了曹丕,竟然还在未来给我耍了个小心思,位列三公,寿终正寝,很好。”


    站在谋士行列的贾诩,忙上前一礼道“丞相,属下知罪。”


    “你何罪之有。”


    曹操挥了挥手示意贾诩起来,笑道“虽然我不知道未来具体发生了什么。”


    “但是以我对自己的了解,一定不会是因为你的一句话,定下了曹丕。”


    “贾诩,你能排三国十大谋士行列,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而且后世人陈斌也没说错,自从你来了之后,立了不少大功。”


    【第四名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名臣,战略家,曹操帐下重要谋士。】


    【冀州牧袁绍礼待荀彧,但荀彧却在初平二年,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担任帐下司马,负责出谋划策。】


    【建安元年,荀彧提议曹操迎接天子,建都许昌,也就是历史有名的携君子以令诸侯。】


    【荀彧建议曹操先平定张绣、吕布,再举兵与袁绍争雄。】


    【最终曹操攻破张绣,擒杀吕布。】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僵持不下,曹操因为军粮不足,打算退军,也是荀彧劝阻,主张和袁绍展开决战。】


    【曹操最后成为了官渡之战的赢家,也为统一北方扫清了障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上表劝进曹操晋爵魏公,荀彧反对,曹操因此心生不满。】


    【时逢曹操南征孙权,荀彧生病留在寿春,不久病逝。】


    【荀彧终年五十岁,追谥为敬侯。】


    【荀彧劝谏曹操奉迎汉献帝,又举贤能,出谋划策,辅佐统一北方,功勋卓着,其反对曹操加九锡,忠心汉室。】


    【时人对于荀彧的评价很高。】


    【曹操荀彧吾之子房也。】


    【曹植为荀彧撰文,司马懿称赞荀彧才略过人,算无遗策。】


    【更多的人,认为荀彧辅佐曹操本意是匡扶汉室,最终因反对曹操加九锡而身死殉节,可谓忠义。】


    后世实时弹幕——


    “对于荀彧的死,有很多猜测,很多人认为是曹操派人下的手。”


    “最后的汉臣!”


    “荀彧自始至终都是汉臣。”


    “先生王佐之才,何故与孤背道而驰。”


    “我世代皆受汉恩,食汉禄,不与贼子为伍!你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能做曹操幕僚的都不是一般人。”


    “纵观三国,才德志堪称完美者,荀彧也!”


    “荀彧主打战略,荀攸主打的就是一个战术,而且荀彧就是曹操的智囊库,推荐给曹操的人才数不胜数。”


    西汉。


    “看来后世朝代对于子房的评价很高。”刘邦肃穆道“这汉末时期最后的汉臣荀彧,值得朕留言一次。”


    吕雉眼中一亮道“要留什么话。”


    “等下便知。”刘邦笑道。


    东汉末年。


    江东。


    周瑜正在和孙权商量之后的战略部署,突然一旁的鲁肃惊道“快看,历朝历代中有帝王留言。”


    孙权诧异道“公瑾,你认为会是谁在留言?”


    周瑜眼眸加深,刚要开口。


    天幕下方显示汉高祖刘邦留言荀彧身死殉节,忠义两全,朕特追谥忠义王。


    孙权惊道“是汉高祖留的言。”


    蜀汉都城。


    刘备正在为荀彧死的可惜,突然见到汉高祖刘邦的留言,诚惶诚恐跪拜道“不孝子孙刘备,叩拜列祖先贤。”


    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等人,也是跟着叩拜。


    等留言消失后,刘备这才被人扶了起来,说道“没想到荀彧的忠义,竟然让汉高祖留了言,真乃一大佳话。”


    洛阳。


    曹操轻笑道“这后世人真有意思,我怎么可能杀荀彧,简直是无稽之谈,不过最后的汉臣,确实实至名归。”


    就在这时,天幕出现刘邦的留言。


    曹操皱起了眉头,司马懿和许褚等谋士和武将都是面面相觑,有人作势要拜,见曹操无动于衷,停了下来。


    “汉高祖追谥荀彧为忠义王,我代荀彧谢恩汉高祖。”


    曹操话是这么说,却是始终都没有从椅子上起来的意思。


    【第三名周瑜。】


    【周瑜字公瑾,


    庐江舒县人,时人称为周郎,或王佐之才。】


    【周瑜出身世家,其祖辈,父辈多人担任太尉等高官。】


    【周瑜成年后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通音乐,有曲误周郎顾之说。】


    【周瑜十四岁结识孙坚之子孙策。】


    【兴平二年(195年),周瑜率部帮助孙策进兵江东,后周瑜在袁术手下,认为袁术难以成事,遂渡江投奔孙策。】


    【建安三年(198年)起,周瑜随孙策平定江东,受封中郎将,取得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胜利。】


    【孙策死后,周瑜辅佐其弟孙权,与张昭一起稳定江东局势。】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命孙权送人质入朝,周瑜坚决反对,建议孙权确定割据江东的战略方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周瑜力主抗曹。】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火烧赤壁就是由这位羽扇纶巾的周公瑾一手操办。】


    【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后,从而奠定了后来魏、蜀、吴的三足鼎立局面的基础。】


    【可惜天妒英才,在周瑜提出夺取益州,消灭张鲁,结盟马超,进而消灭曹操,统一北方战略,得到孙权肯定。】


    【在启程准备这一计划时,周瑜病逝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近日养伤,深感人生之艰难,就像那不息之长河,虽有东去大海之志,却流程缓慢,征程多艰,江河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


    抱憾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