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章 朝议郊祭,大宴醉归,与民同乐!

作品:《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

    《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全本免费阅读


    献礼已毕,接下来便是朝贺第三项——朝议。


    “今日朝议之事,其一,乃右丞相王绾自感老疲,请辞相位,朕再三请留,终不得愿,奈何允准。”


    右丞相王绾固然曾经反对全面郡县制,然其对大秦对始皇帝也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更是劳苦功高。


    值得嬴政在大朝贺朝议时特意提出,以显隆重。


    先前左丞相隗状请辞,李斯继任,虽不及今日这般隆重,也是三请三留,史官皆有记载,全了情面。


    王绾出列,感激并郑重地行礼拜谢:“谢陛下恩准!臣今生能为大秦、为陛下右相,立死亦无憾无悔矣!”


    周邈望着这两年来,已是须发全白,愈发老态龙钟的王老丞相,也是心生唏嘘。


    不过大秦一切向好,王老丞相也可以放心退休了,荣养天年不胜美哉!


    “朕亦谢老丞相。”嬴政并非感性君主,终究也言一句谢,并道:“赐田宅如伦侯者,以养天年。”


    像之前的左丞相隗状一样,陛下未赐伦侯爵位,但比照规格赐下田宅,足令他荣养天年,惠及子孙,也全了一场君臣情分。


    王绾再次拜倒,深深谢过。


    既然现任右丞相卸任,接着就该确立继者了?


    周邈好奇张望,视线在几个可能的人选中来回。


    他回来得晚了,之前密谈也没来得及说起这事,继任右丞相人选他还真不知道!


    左丞相的李斯不动如山,九卿之一、历史上二世右丞相的冯去疾面色如常,三公之一、历史上二世大将军的冯劫一如平日,还有几个嬴姓宗室上卿……


    都是有可能接任右丞相之位的人选,但都没露出丝毫情绪。


    周邈:他还是太嫩了!


    就算再来一个七年,论心机城府,他也都赶不上这些人尖子!


    “朝议其二,授官治粟内史左丞萧何,为右丞相。”


    嚯!


    始皇陛下一声惊雷,劈得周邈头皮发麻!


    竟然是萧何萧丞相,接任大秦右丞相!


    萧丞相自然能当右丞相,毕竟都是历史严选了!


    更重要的是,入咸阳历练六年有余,相信始皇陛下已经考察确信过了。


    周邈只是没想到,始皇陛下竟然真在知晓萧


    何是大汉丞相的前提下,授官右丞相!


    乍然惊讶之后,可再一想,其实也不算匪夷所思。


    嗡嗡嗡!——


    先前装得云淡风轻的朝臣上卿们,一旦听到接任右丞相之位者,竟然是年轻的萧何,到底忍不住与左右小声议论起来!


    人一多,殿中就像飞进来一群蚊蚋,嗡嗡嗡嗡地叫。


    却又惧于始皇帝陛下威严,不敢在朝议上公然反抗。


    而且,最有可能升任、继任右丞相之位者,如李斯、冯劫、冯去疾等人,闻言却全无意外之色。


    竟是意料之中一般。


    于是渐渐地,嗡嗡议论声就也小了下来,重又归于安静。


    李斯觑着,心内微讽。


    早在萧何仅用一年余,就从籍田令升任治粟内史左丞时,便已经昭示了今日之景。


    只因萧何生于微末,并非出身大秦旧有的大家贵族。


    今日之萧何,就如昔日之李斯。


    他们二人今日能分任左右丞相,在才干之外,何尝不是还有这一个原因。


    萧何激动,却不算惊讶。升任右丞相这样大事,他本人总会闻听些微风声暗示。


    在殿中议论声渐歇时,就出列领旨谢恩:“臣萧何,领旨!”


    “虽微肩担重任,然亦不敢言歇。臣必竭尽全力,处右丞相之位,为大秦、为陛下死而后已!”


    冯去疾、冯劫等人旁观右丞相之位的新旧交替,思绪复杂难言。


    但一瞬之后,就又念头通达了。


    虽陛下独掌乾坤,制衡朝臣,然也都是煌煌阳谋,光明正大。


    他们虽一时怅怅,转头也就想开了。


    况且陛下一向慷慨,只看如何待隗状和王绾便知,他们以后只要不犯大错,总也能善始善终的。


    就像现在的王翦老将军,当初冬日病过一场得仙使关怀,痊愈后便也过得快快活活的,老当益壮,前两日还出城观景游玩呢。


    “朝议其三,自七年始改历。依御史张苍及众博士所修《仙使新历》,除十月为岁首,改春一月为岁首正月。”


    嚯!


    周邈转眼一看,就发现果然白白胖胖的张苍出列领旨。


    啊啊啊啊!好羞耻啊!


    再次被点名的周邈,


    啪地收回视线,目视前方,绝对不去看张苍!


    张苍:仙使你看看苍啊不喜欢苍了吗……


    #边儿去羞耻死了啊啊啊!#


    ……


    所幸朝议流程在公布这事后,就宣布了结束。


    随着礼官高唱一句散朝,百官便各自散开,可以去休整片刻。


    接着将是老流程,前往郊外祭圜丘。


    周邈在章台宫偏殿,就地换上方岩备着的第二套礼服,整理仪容。


    稍候片刻,就有礼官前来相请,“百官业已就位,请仙使登车,前往郊祭。”


    周邈跟着引导的礼官出门,来到始皇陛下的六马拉舆车后面,登上属于他的驷马拉车驾。


    之后就是熟悉的流程——穿过章台街,往上林苑所在南郊方向驶去,到达圜丘祭坛。


    然后在礼官的唱诵祭文声中,礼乐伴奏,跟着礼官高唱指引,有条不紊地完成祭祀。


    郊祭完毕,乘车原路返回。


    返程时,顺路前往选定的牺牲将士家中抚恤,授以棉袄毛衣以做御寒冬衣。


    今年挑选的几户军属代表,皆是来自南征百越之中阵亡将士之家。


    甚至其中两户,周邈还叫得出他们家阵亡儿郎的名字,脑海中也能浮现出两张朦胧面容。


    “未能将你们的儿郎带回来,我很抱歉……”


    “仙使莫伤心!家中老大虽不能回来,但我们还有幼子在身旁,仙使莫伤心!”


    老翁老妪就是咸阳城中的寻常黔首,不会说漂亮话,虽然悲伤,但也真的不怪仙使。


    相比往年出战十去无回,先前仙使带的大军却只有数百将士阵亡,已经好得太多了。


    他们家老大,只是运气不佳,不幸轮到罢了,实在不能怪仙使。


    况且仙使大军中阵亡者,抚恤皆是如数发放,抚恤堂的啬夫还常来关心他们,够多了,已经做得够多了!


    周邈扯出一个笑来,“好,不伤心。”


    以后的大秦,眼见不会有大的征战了。


    唯愿往后数百年,都是天下太平年景。


    郊祭返程,又授寒衣,最终浩浩荡荡重回章台宫。


    而后大宴即将开始。


    从章台宫正殿,到殿前平台,再到宫前广场,里外


    上下,过道两旁,桌椅整齐排列。


    座位前后,尊卑排列,只待入座。


    卤簿陈设,威严井然。


    “传令,天下大酺!”


    大宴开,雅乐奏响。


    一道道国宴菜肴,被盛放在青白瓷器、雕花铁釜中,如水般流入。


    即使是大朝贺日的大宴,周邈也没有太过拘谨,该吃吃,该喝……喝!


    这具身体是易醉酒体质,自从当初一杯倒醉过一次被肩舆抬着送回去后,他就再没沾过酒精。


    但大概是即将退场,周邈放松了,他飘了!在吃了半饱垫垫肚子后,自斟自饮,仰脖就是一杯甘甜米酒!


    【……尔后大宴,仙使邈醉卧乃归。


    ——摘自《秦书》】


    ……


    再次被肩舆抬回六英宫的周邈,整夜酣眠。


    十月初二,清早就醒来。


    又重复昨日的情景,洗漱罢,吃过朝食,换上礼服。


    再次前往章台宫前候场。


    今天有幸被批准随行,前往上林苑中咸阳剧场观赏歌舞,与民同乐的文武官员、宗室侯爵,在周邈之前皆已到达。


    没多一会儿,始皇陛下的车驾就从章台宫驶出。


    周邈又在礼官的指引下,登上属于他的车驾,随行百官等也各自登车。


    车马辚辚——


    始皇帝车驾在前,缓缓驶向上林苑方向。


    周邈仍是跟在始皇陛下车驾后,被特许行于道中。


    而沿途章台街上,人头攒动,万人空巷,一如当年。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仙使千岁、千岁、千千岁!”


    ……


    呐喊声倒比以前更响亮了。


    前面的始皇陛下端坐车中,只不时地颔首示意,矜持威严。


    周邈就热情多了,举着胳膊,探出身,热情地同两旁人行道上的咸阳黔首挥手!


    “大家新年好啊!”


    “新年好!恭喜发财!”……


    于是原本整齐划一的呐喊,也被正主搅乱了,掺杂进许多杂音——


    “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