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万事俱备,只等开工!

作品:《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

    《自爆穿越后,为始皇陛下搞基建》全本免费阅读


    [精选非转基因、种性稳定的纯天然优质玉米。]


    “嚯!嚯!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大惊喜!”


    大秦君臣唰地投来期待目光!


    周邈置身众人瞩目之中,揭晓惊喜:“工餐竟然是配发的玉米!”


    “新年抽奖时,抽到的那种玉米!”


    哗!


    殿中气氛于无形间,陡然火热!


    一向温文谨慎的萧何,此时却最激动:“如此一来,岂不是不用耗费两三年时间,今年春暖之时,便能广播至南北各地!”


    按每名役夫一日八升口粮计算,每月便是约二石半玉米,十个月便是二十五石。


    二十万人,共计就是五百万石玉米!


    做种子够够的了!


    甚至还大有富余!


    治粟内史左丞的萧何,激动之后回归理智。


    摇头自我否定:“不,所谓欲速则不达,今年春暖太过仓促。”


    全秦推广种植玉米,兹事体大,宜稳扎稳打,不可操之过急。


    “待筹备周全,明年天暖之时,就能全面推广种植玉米了。”


    殿中大秦君臣众人,无不喜形于色。


    就连上首的嬴政,也淡笑道:“遵循修建驰道时的旧例,仍旧是每月一轮,每次发放一石口粮。”


    玉米种子绰绰有余,当作口粮吃掉些便也无妨了。


    朝廷都大可不必兑换种子再下发,直接让各郡各县役夫带回乡里,便能将种子散播至天下。


    就像当初的‘糙米’,没有朝廷插手调运,如今仙稻也已广播天下。


    而且这样任其自由,这些役夫回归乡里时,将富余玉米兑换给旁人做种子时,还能小赚一笔。


    萧何这样继续在心里盘算:之后只需将玉米的种植诀窍,传授郡县,便能完成玉米的推广种植。


    任务进行已有十来环,工餐口粮都在稻、黍、稷、麦、菽、秫五谷中循环。


    原以为不会有新品种的高产粮种了,没想到天降大喜,抽奖获得了玉米!


    因大秦已存在玉米,系统又配给玉米做工餐口粮。


    否则玉米也要像长绒棉种子一样,历经三年之久,才能开始推广。


    如今一步到位!


    正如仙使所言,正是个大惊喜啊


    !


    身在其位的萧何,激动心绪更比殿中君臣外显。


    另一边,嬴政说完,周邈也在心里算账:


    “但这样一来,十个月积攒,每名役夫不也还有……十五石玉米没有发放吗?”


    十五石,约后世的九百市斤呢!九大麻袋啊!


    “以前还罢了,积攒下来也就每人八.九石口粮,役夫又都来自驰道沿线郡县,幸福的烦恼(口粮)重了一些吧,也能运回去。


    很多役夫的家人估摸着时间,还会来接人(粮)。”


    “这次固然长城沿线九郡的役夫十万,占据总数一半。


    却也还有天南海北各郡县的役夫十万啊,又没家人来接应,难道让他们背着扛着九百斤玉米走回去?!”


    周邈整个头昏眼花!


    此时,嬴政:“最后就要麻烦周邈你了。”


    “嗯嗯!陛下你说!”


    始皇陛下亲近地称呼他名字诶!


    周邈一秒神清气爽,头不昏了、眼不花了!


    李斯(心内小人嫌弃.jpg):……啧,还是这么没出息。


    嬴政说出解决之法:“最后一轮的口粮赐发完毕,再动身往驰道沿线各郡赐福一轮,将积攒的口粮按郡赐发完毕。”


    “小事一桩,有瞬行千里的神兽,各郡先前也已建好‘登仙台’。到地方就放粮、放完就走,这样快速跑一圈,都要不了十天时间。”


    周邈满口答应。


    嬴政:“各郡役夫名单,系统及郡中都有详细记录,届时役夫结伴归乡后,拿上身份符节,再一道去郡中粮仓支取应有份额的玉米即可。”


    至于剩下的路程?


    都帮忙送到郡中了,余下的路程是雇佣车马,还是叫亲人乡里来接,就各自想办法去。


    难道还要送到每名役夫家中才可?


    不过到时需得下一道旨令到诸郡,严令郡尉亲自率兵巡逻缉盗,维护郡中安宁。


    工餐口粮的分发章法,商讨完毕。


    今日商讨部署新任务的会议,就接近尾声了。


    至于万里长城工程分六段,六班施工队监督施工的‘工头’是谁?


    这不巧了吗不是!


    修建驰道的时候,也是分成六段六班,配备六个工头。


    直接启用上岗就是了,方便快捷!


    再之后的繁琐工作,自有六个工头去负责,他们各个也都有经验,驾轻就熟了属于是。


    接下来嘛……


    “所以,二十万役夫名单准备好了吗?天南海北的役夫赶得到吗?”


    仙使两连问之下,殿中君臣不急不躁。


    胸有成竹的样子。


    ……


    “因役夫人数巨大,又路途遥远,南至长沙郡阳山关,东至胶东郡成山,正所谓天南海北是也。”


    至于西至与北至的北境一线役夫,都在长城途经沿线,采取应召原则,下令开工前动身应召也来得及。


    接任隗状的李斯,能力到底出众,在担负新修秦律的大事之余,也完全没耽搁其他诸事。


    征召调动役夫一事,便是他的职责。


    李斯出来解答周邈疑惑:“早在仙使出游勘探之初,确定各郡征召役夫数额后,陛下便下令:


    南地及各方路远诸郡,速速征选具名足额役夫,名单呈递咸阳。同时郡中将士带领、看护役夫,即刻动身北上九原至辽东一带诸郡。”


    “各郡皆有对应,已有条不紊地,于半月前动身北上各郡。”


    “而西域东郡一带至九原一带,除本郡、河西、陇西三郡外,便是对应蜀郡、汉中郡西南一带役夫。总之,遵循就近原则。”


    “这样一来,便更不容错疏,于是严令各郡严格征选具名,但凡有一人错漏,便计入年终考绩。”


    棒!灵活又周密!


    周邈向李斯竖起大拇指。


    “果然专业的事,就要专业的人做!”


    始皇陛下和上卿们不可能想不到调动役夫的难题,这不就早有绸缪?


    他果然是瞎操心!


    李斯(被夸的心内小人傲娇.jpg):或许,是都明白指望不了某人,于是便要事事早做准备。


    能者多劳,莫不如是。


    既如此周邈一挥手:“既已万事俱备,役夫名单推上来!”


    除开路途遥远诸郡外,其余诸郡只如旧例,征选、具名、呈递名单。


    如今二十万役夫名单,早已聚齐咸阳。


    蒙毅令殿中四名宦者,推出满满两大车名册,堆得冒尖了!


    周邈看得不


    由感叹:“这也就是改进造纸术了,有了纸张,要是用竹简木牍,那得多少车啊!”


    以姓名、籍贯、长相悉数记载的详细程度,一片简牍也就能记载一人。


    二十万片简牍……啧啧!堆起来真就山一般高了!


    殿中君臣皆认同周邈的感叹,造纸术的出现、运用及推广,大大方便了大秦方方面面的公务。


    周邈走到车前,熟练地点击提交役夫名单。


    同样是熟悉的音光声效过后,一束蓝色光线在两车名册上缓缓移动扫描。


    第一次见的韩信和英布看得目不转睛!


    这般神通,即便本身不存在基建仙人及其使者,但又与仙人及仙使有何不同?


    不是仙使,胜似仙使。


    这一刻,韩信和英布的想法认知,彻底追上殿中君臣并同频了。


    周邈毫无所觉,只是寻常地扫描提交完毕,查看不合格名单。


    再正常不过了,即便旨令严格,二十万名单仍免不了会有错漏。就是不是主观故意,也有抄录错误的可能。


    “近一千名不合格。”周邈还算乐观,“相比修建驰道时首次征召十万役夫,十分之一不合格的惨状,这已经很好了!”


    周邈又仔细看了看:“路远诸郡中,陛下特意下旨严令,与郡官年终考绩相关,倒是少有错漏。”


    “只有少数几个郡,有一二不合格的。”


    “但这些不合格的役夫,却已经赶赴对应各郡待命了。总不能叫人白跑一趟、空欢喜一场,或者做了白工吧?这也太不公了。”


    周邈再次苦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