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弄点小东北菜

作品:《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全本免费阅读


    于老蔫坐在家里一直没敢出屋,就那么靠在炕上的窗户下,望着外面的当街(gai)行人。


    大儿子去老王家的事情,他也听说了。


    可他没选择过去帮忙,他知道大傻儿子的性格,虽然以前不通人情世故,可比谁都孝顺。


    按照他的想法,以大儿子如今的家底儿,绝对不会让王二狗子动心,更何况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古董贩子。


    他不去,儿子至少能带着家底儿全身而退!


    他要是去了,说不得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执念,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把白玉观音带回来!


    到时候,就是两个家庭的毁灭。


    他绝不能允许这种事儿发生,所以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强行让自己去接受白玉观音被古董贩子带走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于老蔫的心里一直在经受着煎熬,直到一辆桑塔纳从眼前当街开过。


    他浑身无力地堆缩在窗台旁,双拳下意识紧握,默默地低下了头咬着牙:“妈,原谅儿子,是儿子不孝……”


    整间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也不知过了多久,屋子从刚开始的寂静,到后来的想起的轻微抽泣声。


    “爸!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啦!”于大为把门拉开,身后跟着二燕和韩静凡俩人,弹簧勾动着大门“砰”的一下合上。


    “啥呀?”于老蔫听见外屋门的动静儿,急忙擦了擦眼睛,抬起头就看见大儿子怀里抱着个红布包裹。


    “好东西!”于大为打开红布包裹,千手合一的白玉观音神情悲悯的坐在莲花台上,每一只手臂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手中的法器更是清晰可辨。


    莲台左右靠后一点,各站着一位金童玉女,金童双手合十穿着肚兜,肚兜上清晰雕刻着一个“福”字。右边玉女身穿绫罗锦缎,手捧如意宝珠晶莹剔透。


    “这,这是!”于老蔫瞪大了眼睛,大悲大喜之间,让他心脏狂跳,他不可置信地伸出手,轻轻地摸了下莲花底座。


    于老蔫抬起头震惊的看着于大为:“你买下来了?”


    “嗯呐!”于大为呵呵笑着,随后从媳妇儿手里抱起大儿子,“伱看看,白玉观音买回来了,沐雨乐得,咯咯咯咯……”


    于大为伸出食指,点在小沐雨的咯吱窝处,小家伙没有痒痒肉,可也是“咯咯咯”直乐。


    “我把它放里屋去。”于老蔫穿鞋下地,默默地抱起白玉观音进了西屋,然后把门关上了,门后面的白色秀红花的帘子随风动了动。


    三个人都默契的没有打扰老爷子,别看二燕小,从小古灵精怪的她,进门第一眼就看见老爸哭过了。


    “咱妈去哪了?”于大为看着外面,好像一上午都没见到人。


    今天上午这么热闹,老妈不应该不在呀。


    “早晨跟隔壁的二姐去供销社了,说要买几个鞋底子,给你跟爸做几双布鞋,还有我和嫂子的呢。”二燕爬到炕上从圆形簸箕里拿出厚厚一摞鞋样子,黑面的多一些,花面的少一些。


    “哦。”于大为点点头。


    隔壁那一家也姓于,是同属老于家四支分脉的其中一个,家里面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大姑娘比小芳还小上五六岁呢。


    印象里,他家小不点长大结婚以后,老婆跑了,留下了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婴。


    那时候,屯子里的农村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了,估摸着没有哪个女孩甘愿在农村守一辈子吧,谁知道呢。


    转眼到了中午,于大为帮着韩静凡摘菜做饭,锅里面闷的是二米饭,是大米跟小米混在一起的,直接放在大铁锅里,放水,有条件的再放一些红色带白点儿的芸豆。


    然后铁锅里面架上个盖帘子,或者弯弯曲曲的饭叉子,总之能跟米饭和水有一段距离,在上面放一些之前剩下的剩菜剩饭。


    韩静凡觉得今天也算是个好日子,便又在盖帘子上放了一盘子鸡蛋,鸡蛋一共八颗,没有搅拌,只是开壳放在盘子里,上面撒点咸盐,葱花,边上滴上几滴酱油即可。


    于大为从院子里摘了一些小柿子,东北园子里的西红柿都是那种灯笼柿子,形状就好像电灯泡差不多,还有一些像西瓜皮似的柿子,远远地,红色的外表皮还有些绿色的细状斑点。


    “好吃。”于大为摘下一颗柿子也不洗,直接扔进嘴里,伴着空气入口,柿子的清香味充斥着整个口腔。


    园子里的旱黄瓜也他也摘了一些,等会自己来个拍黄瓜,韭菜也割了一些,茄子如今还很小,估摸着得七八月份能彻底成熟。


    如今园子里的菜能吃的不多,大多都是七八月份成熟了,才能改善一下伙食。


    如今平常人家能吃的,顶多就是土豆子,土豆子,还是土豆子……


    所以基本上每个人家的里屋的脚底下,都弄了一个土豆窖。


    土豆窖不大,五平米左右,举高一米五到两米之间,每到收秋的时候,地里的和园子里的土豆子加在一起,能堆满整整一土豆窖。


    为什么东北人老一辈都有囤菜的习惯,便是因为东北某个时期的菜品单一,家里孩子还多,不多囤点,真容易饿死。


    于大为小时候又不是没有出现过,韩静凡那个出生了之后饿死的小老弟不就是么。


    韭菜炒土豆丝,凉拌黄瓜,卧鸡蛋,小鸡炖蘑菇(剩菜),花生米,蘸酱菜……


    蘸酱菜里的大酱,是于大为的老妈今年新下的酱,二月份做的酱块子,发酵到四月份,开始在酱缸里下酱,然后每天用酱耙子打酱,主打一个搅拌加陪伴!


    每天一二百下,然后坚持到六月份就可以吃了。


    传言,东北大酱缸下酱的时候,自己家的酱不能让别人看,尤其是双身子的人,于大为也不知道这是个啥规矩。


    老妈下的酱是一绝!于大为每次来后院,夏天的时候,必须得吃蘸酱菜。


    切点水果萝卜,弄点园子里的小葱儿,小辣椒儿,香菜,再来点小白菜叶,呵呵呵……呲溜,——于大为吞了吞口水。


    不着急,大概再有一个月也就都能吃上了。


    如今蘸酱菜里就只有小葱和毛葱先对付着吧。


    饭菜差不多都弄完了,于大为的老妈张云芹,拎着两个小包裹也回来了。


    她刚进村就被一群平日里一起聊天的妇女们围住了,追着问于大为的事儿。


    也是通过聊天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大傻儿子这么有钱了!还把老于家的白玉观音给买回来了。


    一瞬间,张云芹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两天老伴儿精神状态不好了。


    可面对那些个妇女们的询问于大为的事,尤其是一个个眼红地盯着自己,她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这爷俩偶尔聊天都是去外面,有啥事也不当面说,她一个妇道人家能知道个啥。


    便是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废话文学在这位的手里,玩的也不差。


    打发了一群八卦妇女,这才快步回家,一进门便质问起于大为。


    生气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开心。


    她知道,白玉观音被他大儿子,硬是从古董贩子的手里抢回来了。


    她既欣慰又心疼,你说好不容易有俩钱儿,结果这一下子估计又啥都不剩了。


    张云芹对于大为一阵数落,最后还是心疼得给于大为又炒了两个菜。


    饭菜上桌,于大为,二燕,韩静凡目光齐齐看向老妈,意思很明显,“这个时候还得您老去叫他。”


    张云芹对几个人翻了个白眼,放下筷子,下了炕,走到里屋门前敲了两下:“吃饭啦。”


    “知道。”里屋传来了低沉的声音。


    等到于老蔫从里屋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瓶珍藏的剑南春,两个透明的酒盅。他眼圈通红,满脸褶子却遮不住那张笑脸:“今天高兴,咱爷俩少喝点,下午我买点纸,给你奶去上个坟。”


    “好啊。”于大为在炕上接过白酒与酒盅,“我跟你一起呗?”


    “好!”于老蔫伸手拍拍于大为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


    曾经那个最让他操心,最不省心的大儿子,没想到有一天也能独当一面,甚至能帮住他爹做到他爹都做不到的事。


    长大了啊,是真的长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