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永安村的新生活

作品:《岱别藜

    《岱别藜》全本免费阅读


    李奶奶拍了拍郑藜的手,神秘兮兮的说:“还真有!”


    郑藜一脸好奇的问:“谁啊?”


    “村东头,老刘的孙女儿!”


    郑藜皱皱眉头,脑中不断搜索着重要的信息。


    加载失败!


    她还真的记不起这人是谁。


    李奶奶看郑藜这般,便不再绕圈子:“你家观易前几日不是去老刘家问人家租地的事吗?”


    “老刘同这小伙子闲聊几句,觉得他挺实诚,模样又好,又能干,便相中了。”


    “啊?”郑藜有些惊讶,想着这老刘未免也太草率了。


    “那他孙女儿是如何想的?”


    “自然是他孙女儿愿意才让老刘来说的。”


    说到这里,李奶奶感叹:“这老刘也是个苦命人,也是三年前闹灾荒时才来的永安村,听说儿子儿媳也是在灾荒年死的。眼下身子骨不太中了,便想着有个能干的小伙子替他照顾那孙女儿,继承他那份家产。”


    郑藜听着,倒也还成。


    观易已经十九岁了,在村里,这个年纪的小伙子已经当爹。


    可观易还没个合适的亲事,这些倒是她疏忽了。


    想到这些,郑藜说道:“我今晚就问问,明日给您答复。”


    “成,小藜就是个爽快人。”


    郑藜笑笑没说话。


    “你呀,也别只想着料理家中的事儿,也多操心一下自己。”


    李奶奶说这话,饱含深意,郑藜也明白什么意思。


    可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自在充实,并不想再被什么牵绊。


    ~


    回到家中的时候,麦冬去沐浴。


    郑藜留下观易,二人在院中的竹椅上悠闲的坐着。


    “观易。”


    “嗯。”观易拿着方才杨小胖送他的竹蜻蜓,在手中把玩儿。


    “你喜欢这里的生活吗?”


    离开长安城三年,她从未向观易问过这个问题。


    他本是宋岱的人,可毅然决然随自己奔波,个中缘由不问也能猜到。


    “喜欢。”观易回答。


    “你还想回长安城吗?”郑藜措不及防的提到了那个地方。


    三年来,她再没有提过那里。


    观易认真思考了一下,回答:“藜姐在哪儿,我便在哪儿。”


    郑藜听他这回答,无奈的笑了笑,而后坐直了身子看向观易:“说你自己,不说我。”


    他喜欢长安,也喜欢这里。


    长安城有父亲和世子在。


    而这永安城有她和麦冬在,他们可以肆意的奔跑,也可自在的生活。


    没什么规矩礼制约束,只要他够勤快,家中便能过的殷实。


    想到这些,他伸手摸了摸后脖子,上身前倾,胳膊肘抵在膝盖上,看着墙头随风摇摆的藤蔓回答:“都还成。”


    “你这孩子。”郑藜像一个大人的口气,无奈的叹息。


    “行了,不绕圈子了。”


    “村东头老刘家的孙女儿,刘婉莹看上你了,托了李奶奶来问。”


    “我呢,是想先问问你的意思,再给他们答复。”


    “若成呢,就让你们先聊聊……”


    观易起身,果断回绝:“不成!”


    郑藜讶异的抬眸看向观易:“为何?”


    观易不知道如何说,只是摔下一句:“你改天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回了屋子当中。


    剩下郑藜一头雾水的坐在院中。


    顾老伯学识渊博,观易自小也饱读诗书。后来跟着宋岱,更是学了一身本领。


    如今,随她困在这永安村,整日里做些粗活儿,郑藜都觉得屈才。


    小伙子一表人才,虽是做些苦力活儿,可身上的气质也难遮掩。


    想想,被村里人看上也是正常。


    可观易这反应,也太激烈了些。


    ~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后。


    麦冬跟观易一道儿进城,麦冬要去领新的绣活儿,观易则将这几日晾晒好的海货,给常华原和柳如烟他们送去。


    郑藜站在门前,望着二人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了村口,才返回家中。


    本想坐下写话本子,可突然想起了昨晚的事儿。


    她起身换了衣裳,匆匆向村东头走去。


    李奶奶说,老刘家的门口有棵大柳树。


    柳树下有一个大磨盘,时常有上了年纪的人在磨盘旁的石头上纳凉。


    眼下尚早,应该还没人坐在那里吧?


    想到这,郑藜脚下生风,走的更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