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宝剑出鞘

作品:《首辅

    第159章 宝剑出鞘


    难民的吸纳和安置是一项大工程,陆远从公私两个方向双管齐下,也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将这十几万难民暂时性的安顿下来。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基建效率实在是太低。


    好在今年的降温来的比较晚,并没有多少难民因为冻饿而导致无辜殒命,巡抚衙门做了个统计,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只有几十人病亡。


    都是老弱。


    如此数字放在这个时代几乎堪称是个小奇迹了。


    这件事也只有陆远能做到。


    十几万难民的安置需要一大笔钱粮,不是陆远居中协调,指望这些个官僚能如此尽心尽责来办?


    真不是陆远居功自吹,你就算让嘉靖皇帝带着内阁亲自来南京坐镇赈灾,他都没这个本事!


    各个部门如臂挥使,从上到下都愿意给陆远这个面子。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成绩出来了,那邀功的事自不可少,南京一道奏本递去北京,请功的名单列了百八十个名字,不指望嘉靖能一一封赏,但这份好名声总得大家一起分,写进史书里谁的脸上都好看。


    作为吏部尚书,名单里写谁不写谁的工作当然交给陆远来做,陆远也不在乎贪这点虚名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懒得写,包括赵学雍、张居正这两位一个月来忙前跑后的属官也没写,拱手都让给了其他人。


    反正实事已经干完,其他的都不重要。


    敲定最后一个名字后,陆远满意的盖上自己的私印和吏部尚书公印,吹干墨迹掖进信封中。


    “走通政使司呈给内阁吧。”


    赵学雍拿了去办,迎面撞上了匆匆赶来的朱纨,执礼问好闪身让开。


    “部堂。”


    朱纨走进值房轻声道了一句:“有件事要跟您汇报一下。”


    陆远便招呼着朱纨落座,亲自动手给后者泡了一杯茶,让后者一阵诚惶诚恐。


    “什么事,说来听听。”


    “小阁老那,给下官写了一封信。”


    一听这话,本打算回自己位置的陆远索性就坐到了朱纨旁边。


    “怎么说?”


    朱纨没言语,只是将信取了出来递给陆远,很是坦诚的让陆远自己看。


    拆开观瞧,陆远不由眯起眼睛。


    信中严世藩要求朱纨将这个罗龙文安排进巡抚衙门或者五城兵马司,并且提醒朱纨,南京不夜城的后面恐有猫腻,可以让这个罗龙文出面探查,要朱纨在明面上帮其转圜,打打掩护。


    明着不敢和自己作对,开始暗中来扫听情报了?


    许久后,嘴角一勾。


    “还当什么事呢,安排一个罗龙文来,能做什么?”


    “鼠有鼠道,这罗龙文和汪逆是同乡,保不齐有些别的门路。”


    陆远哈哈一笑。


    这罗龙文是个什么人,有什么门路,他陆远岂能不知道。


    历史上帮着严世藩勾结汪直的中间人罢了。


    严世藩前前后后收过罗龙文三十五万两的贿银,这笔钱就凭罗龙文一个纸墨行的生意累死也赚不到,至于银子哪来的仁者见仁吧。


    这件事明面上来看是严世藩打算派个敢死队过来挑自己的刺,实际上,这罗龙文是汪直的棋子,不是严世藩的。


    当然,这背后的隐秘除了陆远自己知道,就算严世藩也不可能清楚。


    看来汪直是打算利用这个罗龙文的嘴,来将自己在澳门干的事捅给严世藩,再借助严嵩父子的手铲掉自己。


    这个逻辑关系很好捋清楚,陆远只是稍一咂摸就瞬间拿捏。


    用这么一个小瘪三就想对付自己?


    简直是可笑。


    陆远将信还送给朱纨,没有表态,只笑呵呵反问了一句。


    “子纯你的意思呢?”


    朱纨一咬牙说道:“下官觉得,这个罗龙文有勾结汪逆的嫌疑,不如直接将其捉拿下狱,严加拷问。”


    好样的,够狠。


    这是打算旗帜鲜明背叛严党倒向自己的做法。


    陆远摆了摆手。


    “子纯兄嫉恶如仇这一点陆某是知道的,不过这罗龙文只是有嫌疑又没有实证,贸然捉拿下狱倒显得咱们做事不公允,由着他去折腾吧,是贼是民,是奸臣是忠臣,早晚都会自己跳出来的。”


    朱纨一时间没有悟透这句话的意思,思忖片刻后小心问话。


    “部堂的意思是,让这罗龙文去折腾?”


    “他没有功名,不能安排官身,那就东城兵马司给个巡检让他干着。”


    陆远为朱纨划了一条道:“不是想查吗,大胆去查吧,查的越多小阁老才能越加信他不是?”


    这下朱纨是彻底迷茫了,搞不懂陆远的骚操作到底意义何在,不过他有一点好,悟不透的事就不去悟,领导交代什么就干什么。


    以前跟着严嵩混,虽然也能升官发财,但现在跟着陆远混,赚钱的路子更多更广也更稳当,再不济从岁数上考虑,陆远的前途咋看也比严嵩硬挺。


    毕竟老严同志已经七十岁了!谁知道哪天就两腿一蹬死过去?


    谁也没有天眼,朱纨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行,那下官这就去办。”


    朱纨点点头刚打算离开,又想到件事重新坐回,小声说道:“部堂,那罗龙文到南京后,给下官送了五千两,您看这银子?”


    “最近为了抵御倭寇之祸,各地乡绅踊跃出钱资军,一心为公值得钦佩。”


    这话一出朱纨就明白了。


    银子给兵部那适当送点,剩下的你自己留着吧。


    既捞了银子还能落个好名声,朱纨哪有不愿意的道理。


    跟着陆部堂混,有吃有喝有清名啊。


    于是高高兴兴的告辞离开。


    望着兴高采烈的朱纨,陆远不由摇头苦笑。


    用来用去,自己马上用的全是贪官了。


    说来,自己身边还真没有几个清正的官属。


    张居正算一个,胡宗宪、赵学雍算半个,其他的都是自己这几年用利益团结到身边的。


    这个政治生态不行啊。


    得安排一个能翻天的孙猴子出来,把官场这个大染缸搅的越乱越好。


    “也是时候要请出那把破天裂地的宝剑了。”


    陆远提笔写下一封调令,大印一盖,面露微笑。


    搅吧、搅吧,搅的越大越好。


    唤来赵学雍,将调令给到后者,赵学雍也不二话,拔腿就直奔吏部选封司,将这个盖着吏部尚书公印的调令递了进去。


    “兹调福建南平县教谕海瑞为南京吏部经历司文书(南京吏部尚书陆远印)!”


    (补昨日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