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范文程的毒计!

作品:《回到明末做枭雄

    天寿山位于昌平县北部,属于燕山山脉的一个分支,本来叫做黄土山,后来改名天寿山,而且是永乐大帝—朱棣亲自给改的名字。


    一代帝王,为何给一座山改名字呢?


    皆因朱棣靖难成功、夺了侄子的江山之后,将大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并改称京师……既然皇帝生前住在北京,死后自然也要埋在北京附近了。


    于是乎,一番精心挑选之下,朱棣相中了山体周正、高大如屏,气势雄浑、卧虎藏龙的黄土山,作为自己和后代帝王们的万年吉壤。


    不过嘛,黄土山那里都好,就是名字太土气了,配不上皇家威严,于是乎,朱棣亲自为其改名为——天寿山!


    之后的岁月里,大明朝共有十二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埋葬在了天寿山中,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皇家陵墓群!


    现在知道,范文程这一计的狠毒之处了吧?


    派一支人马埋伏在京师通往万寿山的路上,再派另一支人马大张旗鼓的进攻天寿山,这就等于要刨老朱家的祖坟啊!


    普通老百姓家被刨了祖坟,还要拿起菜刀拼命呢,更何况是皇帝呢?


    得知天寿山被女真大军占据,祖宗陵寝有了危险,朱由检肯定发狂发疯,而后立刻从京师驻军当中,抽调人马前去救援天寿山。


    明军人马一到,两路女真大军前后夹击,必能将其一举歼灭!


    如此一来,不仅能削弱大明京师的防守力量,还能逼迫崇祯皇帝下死命令,让袁崇焕火速前来救援,袁崇焕的人马只要一出永平城,女真大军就能利用善于野战的优势,将其团团包围、全部歼灭了!


    ……


    关于天寿山、大明皇陵的事情,一众旗主、贝勒们并不清楚,范文程又费了些口舌,详细讲解了一遍。


    这些人听完之后,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计策,真是好计策,咱们去刨大明皇帝的祖坟,看他着不着急、上不上火,哈哈!”


    “说的对,只要大明皇帝上了火,袁蛮子就死定了,咱们要用他的项上人头,祭奠老汗的在天之灵!”


    “说的好,生擒袁蛮子,千刀万剐、开膛摘心,血祭老汗!”


    “大汗,快下令出兵吧!”


    ……


    与急于出兵的一众旗主、贝勒们不同,皇太极就稳重的多了,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问道“范先生,天寿山既然是大明历代先帝沉眠之地,想来必有兵马守护吧?”


    “回大汗的话,按照大明朝的规章制度,每一座皇陵建成之后,都要调拨一卫人马,专门护卫皇陵,而且是子孙承袭、世世不绝!”


    “哦,如此说来,天寿山一带驻扎着大明十二卫人马,按一卫五千六百人计算,这个数目可不少啊?”


    “回大汗的话,据下臣所知,天寿山一带确有十二卫兵马驻扎,并设有天寿山守备一名,负责统领这十二卫人马。


    不过嘛,自从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大明的卫所军就完全腐朽了,军户逃亡者极多,加之缺粮缺饷、疏于训练,毫无战力可言,只要我八旗精锐大军一到,扫平天寿山十二卫,不费吹灰之力!”


    “哈哈,既然如此,本汗就放心了!”


    听了范文程一番解释,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沉思了片刻,确定没有任何遗漏了,这才下达出兵的命令


    “豪格听令!”


    “在!”


    “命你率领镶黄旗十五个牛录、和蒙古喀尔喀部骑兵,共计八千人马,明日启程,前往天寿山!”


    “喳!”


    “李永芳听令!”


    “奴才在!”


    “豪格的人马太单薄了一些,你带领本部两千汉军,随他一同前往天寿山!”


    “喳!”


    “阿济格、多铎听令!”


    “在!”


    “你们二人带领镶白旗三十个牛录,再加上蒙古科尔沁、兀良哈两部骑兵,共计一万七千人马,一起埋伏在京师通往天寿山的道路上,明军通过之时,不要管他们。


    等明军通过之后,立刻断其归路,再与豪格、李永芳部前后夹击,一举歼灭这支明军!”


    “喳!”


    “其余各旗主、贝勒听令,多派一些游骑兵出去,监视永平城内的一举一动,如果大明皇帝派来了信使,不要阻拦,让其顺利入城。


    如果袁蛮子带领人马出来了,那就全军一起扑上去,将其全部歼灭……此外通告各旗将士,无论是谁,只要能生擒袁蛮子,赏赐黄金五千两、白银五万两、庄园十座、骏马五百匹、壮牛一千头,汉人奴隶一千人,本汗还要亲自为其敬酒庆功!”


    “喳!”


    命令下达之后,军政会议宣告结束,被派了任务的旗主、贝勒们分头准备去了,四位汉臣也离开中军大帐,返回各自的住所。


    不想四汉臣中的宁完我,并没有回自己的住所,而是跟在了范文程身后,并找了个机会,将其拉到了僻静之处。


    “公甫兄,有何见教?”


    “宪斗贤弟,你为何向大汗献计,派人马占据天寿山,你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后果吗,当然知道了!”


    “既然知道,为何还要献这样的毒计,你想被天下汉人唾骂,进而遗臭万年吗?”


    自古以来,毁人陵墓都是有损阴德之事,而毁人陵墓者更是被天下人咒骂、鄙视,甚至是人人得而诛之,因此上,宁完我才有这样一问。


    面对责问,范文程的脸色立刻黯淡下来,随即紧握双拳说道公甫兄,如你我这样的人,还在乎被天下人咒骂、鄙视吗?”


    “这个……唉!”


    “公甫兄是知道的,你我自从归降了大汗,就已经骂名在身了,横竖是被人骂,多一声、少一声,又有什么区别呢?


    为今之计,你我只有竭尽所能,辅佐大汗成就霸业,只要大汗能攻灭大明、入主中原,你我就是开国功臣,那时候,自然有人为你我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洗刷一切污名!”


    范文程饱读诗书,自然知道毁人陵墓是可耻的事情,可自己汉奸都当了,还怕背个盗墓贼的名声吗?


    而且范文程坚定的认为,只要女真灭了大明,自己就是开国功臣,到时候只有美名、绝无骂名,因为华夏的千年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面对这样的解释,宁完我呆愣许久,最后无奈的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可了范文程的说法,当汉奸是没有回头路的,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话又说回来了,理智上是想通了,可感情上依旧难受,最后二人长吁短叹一番之后,肩并肩回到住所,借酒浇愁去了。


    皇太极曾经下过命令大军出征期间,军中不得饮酒,违者杀无赦;不过嘛,有两种人是例外的一是汉人谋士们,因为需要借酒寻求灵感。


    二是各旗旗主、贝勒们,拥有喝酒的特权。


    比如两白旗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此时就围坐在一座帐篷内,推杯换盏,商议秘事。


    三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其中阿济格最长,今年二十六岁,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


    多尔衮居中,今年十九岁,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多铎最小,今年只有十七岁,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也是最受疼爱的儿子。


    一奶同胞的亲兄弟,说起话来自然没什么顾忌了,首先开口的是阿济格


    “大汗真是太偏心了,让自己的儿子豪格带领人马入住天寿山,搜刮明朝皇帝陵墓里的金银珠宝,却让我和多铎带领人马,拦截明军的退路。


    明军得知中了埋伏,肯定拼命向南突围,到时候压力全在咱们这边,一场血战下来,咱们两白旗的人马肯定损失极多,等于无形中吃了个大亏!”


    “哼,咱们吃的亏还少吗,父汗升天之后,皇太极违背遗命,夺走了咱们整整一旗人马,还夺走了两黄旗的旗号,还有咱们的母妃,也是被皇太极和三大贝勒逼着殉葬的,这个仇,早晚得报!”


    “十二哥、十五弟,说话小声一点,小心隔墙有耳,若是传到皇太极和三大贝勒耳朵里,可就不妙了。”


    阿济格、多铎一边喝着酒,一边发牢骚,而且言语直指皇太极和三大贝勒。


    多尔衮连忙提醒二人小心一些,又走到帐篷外面看了看,确定周围无人偷听,这才返了回来。


    有人问了,阿济格、多铎为何对皇太极和三大贝勒切齿痛恨,又为什么说皇太极夺走了他们一旗人马和两黄旗的旗号呢?


    这就要说一说八旗往事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