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入戏太深的杨县令

作品:《一月后穿成潘金莲?在线等,急!

    很快,半个月的光景过去了。


    这半个月来,整个清河县,都热闹得如火如荼。


    见大户们一粒粮食都不种了,争相种植火焰菜。


    人们还以为,是朝廷对火焰菜,有什么特殊的需求。


    许多小门小户和中产阶级的佃农,纷纷也效仿种植火焰菜。


    使得清河县一多半的土地,都掀起火焰菜的热潮。


    对此,潘雪儿自然是乐不得。


    糖这种东西,在这种时代,多少都不够。


    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种植火焰菜,会使得这条财路,变得越来越卷。


    但收购火焰菜的人,不出意外,整个清河县,乃至整个大宋,应该只有她一个。


    到时候,她只需要稍稍欲擒故纵一下。


    相信这些种植火焰菜的佃农,就会自发地争相降价,以防最后把他们种植的火焰菜,砸在他们自己的手里。


    到时候,她便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买到质量最好的火焰菜。


    然后,再招募一批人,大规模地进行制糖。


    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这不就可以实现了吗?


    ……


    半个月的光景,家家户户种植的火焰菜,都生长出艳红的嫩芽。


    站在清河县最高的博望楼上,眺望远处。


    便可以看到,全县的山坡土地,都弥漫着一片红色的海洋。


    当然,唯有两人,是对这些红海,感到欣喜的,就是鲁达和潘雪儿。


    至于这些土地的主人,也就是清河县的其他的大户。


    则是一个个的都每天满脸愁容,苦大仇深。


    有的人比较豁达,秉承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等着看潘雪儿的热闹。


    在他们看来,用火焰菜制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姓潘的,先前为了出风头,当着鲁达的面,夸下海口。


    等到了期限,若是交不上那三千斤糖。


    以鲁达的脾气,非一拳将她打成相片不可。


    而更多的人,则是恨潘雪儿恨得咬牙切齿。


    若是交上那三千斤糖,功劳全是她潘金莲一个人的。


    若是交不上,潘金莲固然会倒霉。


    但他们的地,荒废了两个月,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期。


    收成肯定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是颗粒无收。


    许多人都已经暗暗想好。


    若是期限到了,他们种出火焰菜,潘金莲却造不出糖。


    即便鲁达不出手。


    他们也绝不会放过这个信口雌黄的黄毛丫头。


    ……


    傍晚时分,院内。


    潘雪儿正优哉游哉地喝着茶水。


    一边品着自己从大宋名媛那里搞到的大红袍。


    一边看着自己种植的三十亩石台香茅。


    心中思考着,该如何将这些茶,给卖出去。


    北宋的茶,她已经尝过了。


    确实如同大宋名媛所说。


    要多难喝,有多难喝。


    谁家好人煮茶的时候,还要放盐糖酱醋?


    尤其放在火上烧开之后。


    醋酸,酱咸,混合着茶的苦。


    就那股味道,潘雪儿闻了都想吐。


    她的评价是,北宋的茶,和狗尿没什么区别!


    “我带来的这些茶种,肯定是比这些人喝的狗尿,要强得多。”


    “但是,就怕大宋的人,不认啊!”


    潘雪儿脑海中,想到了赵老板的指点。


    “想要推广某样新鲜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流量。”


    “现代的流量,便是短视频广告,直播带货,网红推广。”


    “而古代的广告,就是找那些有名的文人!”


    “文人平日里经常舞文弄墨,聚饮高会。”


    “他们席间交谈的内容,便是引领时尚的先驱。”


    “譬如,李白喝醉酒后,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直接让黄鹤楼,成为了当时风靡整个大唐的文雅之地。”


    “直到一千多年后,都仍然是华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不论是皇帝、武将,还是皇亲国戚、封疆大吏。”


    “只要你笼络住了文人,和这些文人搞好关系。”


    “那即便一辈子再混蛋,死后也能在青史上,留下一个不错的身后名。”


    “不过……”


    “这文人,也不是佃农,说找就能找到的啊!”


    潘雪儿使用系统功能,查看了一下时间线。


    不由得挠了挠头,一时无比头疼。


    她所处的这个时期,实在太过尴尬。


    1117年。


    像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譬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