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21章

作品:《古代采药养家日常

    《古代采药养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掌柜跪在堂下,他左思右想,当初配的方子对症的,药是他亲手抓得,怎么会害死人,他百思不得其解。


    余光瞥见周公子,两人不过见过一面,没什么交情。约莫不会帮着自己说话。


    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这次怕是真的栽了,孙西羌想到这里,心理颓废到极点。


    百姓熙熙攘攘,坐在公堂看着密密麻麻的攒动的脑袋,县令没想到,这次审案的阵势这么大,不过他本来就打算秉公处置,倒也不惧人多。


    “肃静。”一个惊木拍下去,四周议论声瞬间小。


    县令满意颔首。


    “带上物证。”下面的衙役,立马从堂后面,把物证带过来。


    云瑶踮起脚尖看见,周小六紧随其后,可能是是一宿没睡好,眼圈泛着青黑。


    物证呈上去,县衙里面请的大夫,上去辨别了一会儿,“这药确实是医治风寒的。”


    孙西羌一听这话,瞬间抬起头,辩解道:“我这药确实是对症的,并没有乱开药,更不会害死人。”


    “噤声。”主簿呵斥,“老老实实跪着,哪里轮到你说话。”


    掌柜垂下头,只渴望看着县令,期望他能够给自己做主。


    “不过,草药倒是对症,只是……”大夫的话音一转,掌柜心提到嗓子眼,“这里面加了一味附子,这药与半夏川母相克,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导致人昏迷,或许老翁年纪大,承受不住药力,这才丧了命。”


    方才一直盯着死人看得赵大夫,瞬间愤怒暴口说道:“放你娘的屁。”


    四周很是安静,这声暴吼顿时显得异常响亮,县令朝着堂外看去:“何人喧哗?”


    主簿眼神一闪,“定然是掌柜的熟识,在这里大放厥词,我现在让人赶走。”


    县令刚准备点头,这桩案子基本上定了,就是掌柜医术不精,把相克的药材加进草药里,导致出了人命。


    周青远阻拦:“我看着像是城里的大夫,既然他有异议,不妨听听他的话。”


    县令看着周青远一眼,见他只笑不语,但态度坚定,便想着卖了这个人情,不过是是费点事。


    “请人进来。”


    他的话音刚落,赵大夫走进来,他后面跟着一个小药童,县令并没有在意,他的目光放在赵大夫身上。


    等人走近了,他这才发现面熟,赵大夫曾经到府上看过病,这人医术十分高明,当初儿子急症,县城的大夫都看遍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赵大夫一剂药治好的。


    语气态度放缓许多:“赵大夫,你可有异议?”


    主簿心里一咯噔,撇了一眼赵大夫,这人就是粪坑里的石头,软硬不吃,平生最恨学艺不精害人性命。


    千万别被他看出端倪,他岔开话题说的。


    “这个回春堂大夫,自己医术不精就罢了,还随意开方子,这不是活生生耽搁了一人命,赵大夫,你可要好好瞧瞧啊。”


    赵大夫若是放在平时,定然会勃然大怒,相克的药物放在一起,这已经是愚蠢了,不过他之前听说这是一个局,心里不免嘀咕起来。


    心里一犯疑,原本忽视的细节就被记起来,曾经主簿想要开医馆,还找过他两三次,不过他不肯屈就。又加上他救了县令家的独苗,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这次审案主簿针锋相对,该不是这回春堂大夫得罪了他吧。


    “大人明察,半夏川贝确实与黄连相克,但最多让人呕吐恶心,腹泻头昏,并不会导致人命。”


    县令看了看药渣子,又看了看笃定的赵大夫,“会不会是老翁年迈体弱,受不住药效。”


    赵大夫摇摇头,方才他观察老翁尸体,面色黑青,嘴唇发紫,明显是中了毒。


    “老翁这是中了毒,具体什麽毒,还得老夫细细看看。”


    刚才说话的大夫,一看是赵大夫出马,立即缩了脑袋,现成谁不知道赵直愣子,若是被他抓住尾巴,往后别想在县城里面混了。


    赵大夫直接走到木板跟前,细细掰开眼睛嘴巴,直到在牙齿残余的缝隙里发现黑褐色残留,他命人找到白色巾帕,剔除出来。


    查看一番,笃定说道:“这是乌头残渣,半夏当归与乌头混在一起,激发了乌头的毒性,所以老翁才会喝了药,不到一个时辰便一命呜呼了。”


    这……


    县令觉得膈应,捂着鼻子草草看了一眼,“刘大夫,你怎么看?”


    主簿捅了刘大夫一下子,后者硬着头皮上前,“这也不能断定都是乌头的毒,那个方子不妥……”


    赵大夫直接打断,“既然药渣里面没有乌头,而老翁嘴里却残留乌头,说明是有人后来下了毒,刘大夫医者仁心,凡事要凭着良心说话。”


    刘大夫支支吾吾,半晌没说出个好歹。


    时机到了,云瑶对着周清远使了个眼神,后者微微颔首。


    “说来奇怪,我家小厮跟着去取药渣的时候,看见门口鬼鬼祟祟一个人探头,便上前询问,谁知这人撒腿就跑,显然是心里有鬼,所以我家小厮就一并带过来。”


    县令正为难,这时候的审案陷入僵局,药渣证明回春堂掌柜只是药方不当,并不足以要人性命。


    后来莫名出现的乌头,证明真凶却是另有其人。


    县令正头痛,听说有人贼头贼脑张望,觉得这没准是个突破口,直接吩咐:“把人带上来。”


    人带上来,主簿一看来人,瞳孔畏缩,这不是吴记药铺的伙计嘛。


    县令一看,果然畏畏缩缩,眼神闪烁,他猛地一拍惊木,把堂下的人吓得一激灵。


    “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伙计缩了缩脖子,“小的丛鸡,是吴记药铺的伙计。”


    这就有意思了,两个都是镇上药铺里的,县令的思维立马发散开。


    “你为何鬼鬼祟祟偷看衙门办案?”


    这话问得,丛鸡不仅心里一苦,本来埋了药渣他心里就提着,听说县里的衙役来了,掌柜便让他探听消息,他刚露面,就被逮了个正着。


    “小的瞧见热闹,过去凑着看,谁知就被人提住了,小的冤枉啊,望大人明鉴。”


    丛鸡磕着头,余光朝着主簿隐晦看去,后者凌厉的目光,让前者一哆嗦。


    “我看他胆子这么小,想必就是凑热闹。既然与案子无光,不如就放了他,咱们好接着审问回春堂掌柜。”


    县令摸了摸胡子,这人目光闪烁,怕是不清白,可是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