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不可多得之苗

作品:《仙曾在此

    这话一落,全场哗然。


    “二弟,你像他下跪干什么?”


    此时这位中年人还是搞不清楚情况,看向自己的二弟问道。


    蓝袍中年人此时已经忍无可忍,回头冲着自己的大哥低吼道


    “大哥别说了,这位可是武安侯府的世子爷啊,想活命就快跪下,莫要冲撞了上位。”


    中年人虽然没见过武安候,但是关于武安侯府的传闻却如雷贯耳,那绝对是建安最为顶尖的勋贵之一。


    这样的身份,根本就不是他们区区商贾所能比拟的。


    中年人此刻反应过来,也是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此时鸦雀无声,整个屋内一片寂静,唯独呼吸声格外清晰。


    杨岱微微一笑,缓缓将茶杯放下,淡淡说道


    “两位这是怎么了?刚刚不是还挺横吗?这才眨眼的功夫就怂了,我还以为你们能坚持一会呢。”


    “小侯爷饶命啊,小侯爷息怒,是小人错了,小人该死。”


    中年男子和蓝袍中年人此时心慌意乱,赶紧拼命磕头求饶。


    “别,在下可受不住你们的磕头,在下印象里并不没有你们的印象,你们是谁的家奴啊?”


    杨岱笑道。


    “小人是谢家的家奴,二十年前跟随二公子见过小侯爷一眼的。”


    蓝袍中年人赶忙回答道。


    “喔,原来你们是谢亦的人啊,那二世祖这十年来还好吗?”


    杨岱淡淡的说道。


    “二公子身体健康的很,他时常挂念着杨小侯爷。”


    蓝袍中年人陪笑道。


    他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谁知道杨小侯爷竟然和钱家有亲啊!


    “呵呵。”


    杨岱淡淡一笑,没多说什么。


    “杨小侯爷,我们可以走了吗……”


    两个人战战兢兢的抬起头来,试探性的问道。


    杨岱看了两人一眼,笑道


    “书言这姑娘是我的学生,你们高攀不起,婚事就此作罢吧。”


    “是是是,作罢,一定作罢。”


    两人连连点头。


    听到杨岱松口,两人哪敢耽误时间,赶紧转身离开。


    等他们走后,媒婆也坐不住了,连话都没有说几句便急匆匆的离开了。


    钱家众人面面相觑,杨岱轻笑的说道


    “钱老伯,书言想不想成亲,具体还是以她为主,咱们也不要逼孩子太紧,顺其自然就好,您觉得怎么样?”


    “唉,也罢也罢,就这样吧。”


    老钱叹气一声,也没有继续多说。


    杨岱最终留在钱书言家一起吃晚饭,晚饭是老钱亲自张罗的。


    钱书言的爹娘只能在边上打打下手,杨岱就站在客堂门口看着厨房那边,虽然看不清里头忙活成什么样。


    但看手忙脚乱的动静,肯定不是什么简单菜色。


    “先生,您看什么呢,过来入座了,菜很快会端上来的!”


    钱书言招呼了声,里头已经架好一张小圆桌,摆好了椅子等人入席了。


    片刻之后,钱氏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有鱼有肉有鸡汤,看上去非常丰盛。


    钱家人热情地向坐在上首的杨岱敬酒,而杨岱也是来者不拒,敬几杯喝几杯,脸色丝毫不变。


    叙旧的话题说得差不多了,最终还是拐到了钱书言的婚事上,老钱再次敬了杨岱一杯后,斟酌着道


    “杨先生,书言能有今天,也是因为有您,如今她已经是婚嫁年纪,是该寻门好亲事了,您觉得如何?”


    “老伯,我明白您的顾虑,在下既然收了她做学生,自然会负责到底。”


    “只不过,谈婚论嫁乃是人生大事,书言自己不愿意咱们也强迫不了她,一切还要看孩子怎么想。”


    杨岱淡淡笑道。


    钱父也开口说道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书言确实到了该说亲的时候了。”


    钱母也在一旁附和道


    “先生说的没错,言儿确实该找个人家了,否则拖久了也难免被人诟病。”


    钱书言一听这个就一阵烦躁,她犟嘴道


    “我不想成亲,想游历江湖。”


    “胡闹!”


    钱父顿时沉着脸道


    “你都多大了?都成老姑娘了,若是再不找个依靠,以后如何办?”


    钱书言一阵气馁,直接离席回了自己房间。


    杨岱咽下口中的食物和酒水,放下筷子,很认真地看向老钱道。


    “当年我曾说过,钱家有任何事,都可以来找我,如今只是为了这婚事吗?”


    杨岱一脸笑意,视线扫过所有人。


    老钱微微一愣,张了张嘴,口中一个是字却没说出来。


    “先生,您看!”


    钱书言又回了客堂,手中展开了一副字帖。


    杨岱转头望去眼前一亮,钱书言手中字帖是她的笔迹,字迹灵动,透露出一股英气,颇有神韵,让人赏心悦目。


    杨岱接过字帖,仔细看了看,不由得满意点头。


    “书言,你这幅字帖写的不错。”


    “那当然了,先生教导,学生岂敢懈怠?”


    钱书言傲娇的扬了扬眉毛,又道


    “先生,钱家有事可以找您,但钱家其他人,代表不了我的!”


    钱书言这句话说得铿锵有力,杨岱展颜一笑,点头道。


    “言之有理。”


    说完,杨岱继续看钱书言写的字帖。


    越看杨岱越是觉得这字不简单,灵动与柔和中内蕴一股隐晦气势。


    这种情况下也契合了所谓见字如见人,字帖上的文字好似隐预钱书言自身,所以说表面看上去平平无奇,实际则如同潜龙在渊。


    内心渴望清静又涟漪四起,这种灵性既代表着渴望蜕变,也说明着蜕变的可能,可遇不可求。


    “先生,您觉得我的字怎么样?”


    钱书言一脸骄傲的询问道,显然对于自己的字极度满意。


    杨岱笑了笑,称赞道


    “笔法娟秀,灵性十足,很不错,我猜一定有很多人找你求字吧?假以时日再多练上一阵子,一定能成为当世书法大家。”


    “真的吗?”


    钱书言惊喜交加。


    杨岱点了点头,这其实已经是杨岱很克制的结果了。


    钱书言的字已经学得他几分真髓,世间难寻,可以说大大出乎了杨岱当初的预料。


    若是请建安城的那几位书法名家给她提供指导的话,绝对能更进一步。


    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甚至超越他。


    这种好苗子杨岱怎么舍得埋没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