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陈年信件

作品:《仙曾在此

    县衙的门外,杨岱缓步接近,守门的差人也早就注意到这位先生的接近。


    此时杨岱穿着一件很普通的麻布长衫,虽然看似朴素,却难掩其风采。


    他每走一步,脚步落地的节奏都完全相同,就连呼吸吐纳都是极慢极细,若非仔细观察,甚至无法发觉他的气息。


    这种江湖一流武夫才具备的特征,寻常百姓根本看不到。


    杨岱拱了拱手,客气的说道


    “请问这位官爷,在下想取陈年累月积攒的的信件,需要有什么手续?”


    差人上前打量了一番杨岱,很明显来人是一个中年文士,他对杨岱第一印象极好,态度也更加客气。


    差人也回了一个礼,说道


    “先生若想取信,得带上户籍文书在此处登记造册方可进去,进去之后直走左转第三个房间里找主簿大人就好。”


    “巧了,在下带了,不然还得白跑一趟。”


    杨岱说着从右臂袖中取出了一张折好的纸,随后递给差人。


    上头有云中负责户籍事物的主簿私印,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章子。


    “先生这边请!”


    差人伸手引领,带着杨岱朝着县衙内部走去。


    县衙的院墙比较高,两扇朱漆大门敞开着,门口两侧各放着一尊石狮。


    两座狮子并排摆着,昂首挺胸,栩栩如生。


    “杨先生,这里就是主簿大人的公厅,我就不送了,主簿大人就在里面,我先行退下了。”


    差人指着前方的一栋楼宇,向杨岱说道。


    “好,劳烦你了!”


    杨岱再次拱手致谢。


    差人点点头,随后便躬身退下。


    杨岱走了过去,扫见里头的人正提着笔在哪不停写着。


    写完一部分在换一本文书,如此往复不间断。


    “倒是很勤勉,怪不得被选拔成了主簿呢。”


    杨岱暗暗赞叹,随之敲门。


    “咚咚咚。”


    “谁呀,进来吧!”


    杨岱推门而入,只见桌案前坐着一名男子。


    男子四十岁出头,留着美髯,穿着一套灰色的儒袍,双目炯炯有神,透着精明。


    “不知道先生有何事啊?”


    男子看见杨岱,立刻放下毛笔,起身拱手询问。


    “在下杨岱,来取一下邮驿的信件,冒昧打扰,望海涵。”


    杨岱也赶紧拱手作揖,观此人之气,还算上是一个好人,想必品性应该不会太坏。


    “敢问杨先生户籍文书可带了?”


    主簿问道。


    “带了!”


    杨岱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交给主簿。


    主簿接过信件仔细查验,又抬头仔细盯着杨岱的脸,半晌,他才放心的说道


    “杨先生稍等,我查查你的东西在哪,这几个月来邮寄信件的人是在过多,又没人来取,我怕出错。”


    “嗯,没关系,我理解。”


    杨岱微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能够理解。


    他的确不急,慢慢等呗,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可以做。


    邮驿一般是只收信件,但若是钱财给的足,不管还是大件或者小件,其他东西也会顺带送一下,所以杨岱并不担心。


    当然,一些轻功卓越的江湖武夫也会担任起邮差的角色。


    一般是送件到县衙,要是钱给的足,或者家里独留老弱病残才会亲自送上门。


    主薄从边上找出几本册子,翻找过后找到仁清坊的簿册,然后一页页翻过去,花了些时间才终于找到了杨岱。


    簿册的名字,大多数后面都打了勾,一眼望去也就杨岱的没打勾,这样也省得麻烦。


    “这是陈年旧信的账单,杨先生看一下吧,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


    主薄将厚厚的账本推到杨岱面前,他刚刚已经看过一遍,上面记载的情况很详细。


    杨岱拿起账册,粗略看了一遍,便放下账册。


    主簿在桌案上写了个条子,然后盖上自己的私印。


    “呼呼……”


    主簿又吹了吹纸条上的墨,随后递给杨岱,笑着说道


    “先生既然看过账册,应该不存在误差,这个条子就送与杨先生了,拿着往里走,给过门处的衙役,会领着你去库房的。”


    杨岱笑呵呵接过条子,随口道谢道


    “多谢主簿,那在下告辞。”


    杨岱说着抱拳离去,主簿则依旧低头看着桌案上的账册,继续忙碌着。


    杨岱按照主簿说的路线,走到库房前,果真见到一名皂衣衙役站在那里。


    这皂衣衙役见到杨岱,立即迎了上来,说道


    “杨先生,请随我来。”


    “有劳了。”


    杨岱交了条子,跟着皂衣衙役朝着库房深处走去。


    半刻钟后,县衙库房内部呈现在杨岱的眼帘。


    “好家伙,这么多啊。”


    杨岱看着一摞摞的信件,忍不住咂舌。


    这里的信件每一份都装的严实密闭,用黑油纸包裹着,看不清里面究竟写的什么。


    “先生,你这信数量可真不少,你这是得有多久没来拿了?”


    每一个坊市都有不同的差役负责,若有信会去那人家处看看。


    无人才会打回县衙,这衙役观有些信面纸封的色泽,知道不少信有年头了,便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这送信可未必是苦差事,有道是家书金不换,战乱的时候,家书可是最宝贵的东西。


    有时候会给些铜钱或者给点吃的意思意思,算是跑腿费都是很正常的,也是县衙默许的衙役收益。


    听这衙役这么说,杨岱笑了笑,解释道


    “唉,别提了,最近一段时日实在是太忙了”


    杨岱一副唏嘘感慨的模样,让衙役也附和了几句。


    两个人并未多聊,杨岱独自离开,出了大门还向着之前那位差人拱手致礼。


    那名差人正和边上同僚聊天内,肩上就被人一拍,力道之沉,险些把他吓死,他猛地转过头却发现一个面如点漆,胡须如雪的老者站在自己身旁。


    老者孔武有力,身穿县令官服,虽然满鬓银丝,却显得极为威风,尤其是背脊挺得很直。


    县令姓李,名德业,年纪约莫五旬上下。


    “李县令!”


    见到李德业,衙役恭敬的喊道,李德业淡淡的颔首。


    不同于前任县令陈升高升而去,李德业如今早已告老,但云中县至今没有县令来接他的班,只能一直干下去。


    李德业皱眉看着杨岱离去的方向,随后看向身边的衙役问道。


    “刚刚那先生我看着有些面善,是来取信件的么?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