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北极定风大真君

作品:《仙曾在此

    杨岱心念一动,天眼顿时闭合,恢复原本模样。


    杨岱掐算了一下时间,发觉庚子年都快要过去了。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他这一清修就是十年的时间。


    寻常炼炁士要到达他如今的境界,不知要苦修多少年,其中更是可能有天灾人祸,或者是机缘造化的干扰。


    但是他仅仅用了十年,就完成了其他人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够走过的路。


    算起来他满打满算修行了也不过只有三十年而已。


    若是被人知晓,恐怕会嫉妒羡慕死,这根本就是不讲道理啊。


    杨岱从二十岁的斯文少年郎一步迈入三十


    岁的中年人,这中间跨越的距离简直就像是鸿沟,一般人穷极一生恐怕都难以逾越。


    而杨岱如今的容貌也是变化颇大,虽然依旧斯文非凡,但是和当年却截然不同,那时候的他稚嫩青涩,眉宇之中带着一股青涩,给人以书卷气息,宛若温润如玉。


    但是如今的他则不一样,整个人都沉淀了下来,锋芒收敛,变得平静祥和。


    杨岱双目开阖之间隐隐有神光流转,让人望之生畏。


    不过下一瞬间,神光隐去,变成了普通的黑色眼珠,看起来与普通人并无两样。


    “三十载匆匆一晃而过,如今我距离真正的仙人还是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杨岱低语道,随即又看向云州的方向,云中县的家,好久都没回去过了……


    “回家吧。”


    杨岱淡淡道,身形缓缓升空,化作一道遁光而行。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通常情况下捕鱼村的渔民们都是在近海捕鱼维持生计。


    可这这些年来近海的鱼获十分稀少,原因无他,渔民们都不懂得禁渔,鱼类繁殖速度跟不上捕捞量。


    于是乎近海的鱼类逐渐减少,捕鱼村不得已频频出到更远的海域去。


    因为外海水路遥远,一来一回的花费的时间很长,也容易遇上危险,因此近海的船只基本都停泊在了定风岛。


    传说三年之前定风岛上有仙人庇护渔民,这也使得许多人趋之若鹜。


    不论是什么天气,在那岛屿附近的风雨都会小很多,就是突然遇上暴风雨天气。


    只要及时躲入定风岛附近,都能够安然无恙。


    他们甚至给那位仙人起了一个尊号。


    名曰北极定风大真君,并按照杨岱的形象塑以泥像,供奉在捕鱼村的祠堂里,祈求风调雨顺,平安无事。


    杨岱自然不知晓这件事情,自空中而行之时无意间扫了附近的村落一眼。


    正巧看到底下一个村庄敲敲打打的好不热闹,有不少的人都在聚集,似乎有什么集会。”


    “咦?这是在赶大集吗?”


    杨岱见状微微诧异,仔细看去又不是很像,心生好奇,便准备下去看看。


    他好久没凑这种热闹了,去见识见识也好,说不定还能混顿饱饭吃。


    以前这种事他可没少做,毕竟这是最稳妥填饱肚子的方法。


    杨岱从高处飘飞而下,降临在了捕鱼村附近,然后慢悠悠的往前走去。


    不远处,一个年轻渔人穿着蓑衣在前面走着。


    杨岱眼前一亮,叫道


    “前面的小兄弟,留步,留步!”


    杨岱叫住了这个年轻渔人。


    年轻渔人听到声音,回头疑惑的问道


    “这位先生……你是?”


    眼前之人是个中年斯文先生,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


    年轻渔人见对方如此客气,连忙躬身道


    “先生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大事,在下杨岱,是从远方云游过来的,到这里有些迷失方向,我见有许多人朝着那边村落走去,而且听起来敲敲打打的很热闹,想去凑个热闹,不知道小哥愿不愿意带路呢?”


    杨岱笑着解释道。


    乡野上的这种年少之人其实心思纯粹,警惕性并不高,因此杨岱几句话就忽悠得这年轻渔人信以为真。


    年轻渔人点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请杨先生跟着我走,我带您过去。”


    杨岱点点头道


    “劳烦了。”


    年轻渔人边走边介绍道


    “这几天我们捕渔村要祭拜北极定风真君,明日会有游老爷,也就是扮演北极定风真君,之后还有千人宴……”


    年轻渔人滔滔不绝的介绍着,杨岱听闻也露出感兴趣之色。


    “…这倒是稀奇……”


    杨岱很是恍然的应和几声,看向那边村子的方向,眼眸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过思索的神情只是一瞬,很快杨岱就装作一副茫然的模样,继续询问关于北极定风大真君的消息。


    年轻渔人显然对这方面的消息知道的不多,杨岱问了半响也不见什么结果,只能放弃。


    “杨先生,如今世道之艰难,晚上出门在外,万万要小心。”


    年轻渔人见杨岱不再问关于北极定风大真君的事情,忍不住说道。


    杨岱奇道


    “世道艰难?朝廷不是下令改革,我记得年年拨款粮饷,各地官府也重新立法,应该不至于这么困难吧?”


    年轻渔人叹道


    “杨先生您有所不知,三年前应州大疫,朝廷拨下的救济银钱早就花得差不多了。”


    “而且这几年贪腐横行,导致许多地方官员鱼肉乡里,百姓怨声载道,有不少已经闹着要反。”


    杨岱听罢,脸色肃穆了几分,道


    “朝廷怎会允许这等事情发生?”


    年轻渔人苦笑道


    “哪里管得了那么多,朝廷只知道收税收赋,却从未真正将大疫当成一回事过。”


    “一开始封锁大疫消息,各州府谎报感染人数欺瞒朝延,后来更是有人冒充神仙骗取财物,还囤了不少物资……三年之前早就乱套了。”


    说到此处年轻渔人的脸上满是愤怒,又说道


    “幸亏道门各户派弟子下山救治,才算勉强的保住了百姓一条命,否则现在怕是早就全都病死了,哪儿还会活蹦乱跳的赶集啊!”


    年轻渔人口齿伶俐,说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让杨岱颇有好感。


    他见杨岱这番自来熟的样子,倒是有些不自在了起来,眼前的这位杨先生,一看就是有大学问的人。


    “杨先生,这附近的渔村都挺好客的,但就是缺少像您这样的读书人,要是我们这里也能多出向杨先生这般文采斐然的读书人,想必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年轻渔人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羡慕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