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登高必跌

作品:《仙曾在此

    “不错是不错,可是太过铺张,浪费资源。”


    杨岱微微颔首。


    “杨小侯爷莫非在乡下过惯了苦日子?如此看重资源?”


    谢咏絮轻笑一声,话语中隐约带着好奇之意。


    她身穿月牙白宫装,乌黑秀发梳着高耸的双髻,插戴珠翠步摇、凤钗玉簪等物。


    容颜清丽,姿态优雅端庄。


    “怎么说呢……”


    杨岱沉吟道


    “乡野穷苦,没什么值钱东西,自然要省吃俭用。”


    他顿了顿,又问道


    “不知谢姑娘,平常都做些什么营生?”


    谢咏絮淡淡一笑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说完,她又补充道


    “其实还可以绣刺绣、烹茶论道、品茗饮酒。但那些东西太麻烦,就不献丑了。”


    她神情坦然,丝毫没有骄傲自满之处。


    “原来如此。”


    杨岱微微颔首,赞叹道


    “难怪谢姑娘如此清新脱俗,不染尘埃。”


    谢咏絮抿嘴而笑。


    二人谈笑风生。


    这样的交际应酬,对于她而言,简直信手拈来。


    只见不远处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座白玉台。迎风而长,广如田亩。


    无数火红色的珊瑚树耸立其上,株株丈许来高,光彩溢目,腾起熊熊焰光。


    一群贵女身披羽衣,手持金击子,翩翩跃上白玉台上。


    当……一株珊瑚树被击得粉碎,响起天籁般的音符,袅袅回旋,久久不绝。


    接连几次之后,众女兴致越发高昂,挥舞金击子击打白玉台上的各色珊瑚,将它们击得四分五裂。


    一时间,彩旗飞扬,火光冲天。


    “杨小侯爷,这些火珊瑚取自金乌海,皆有千年火候,不过对我大齐豪门而言,也就砸碎它们听个响罢了。”


    谢咏絮微笑道


    “今儿,我们还能欣赏更加壮观瑰丽的景象。”


    杨岱饶有兴趣地抬眼看去,袁弘长笑一声,一只黄色葫芦跳出掌心,喷出大股雪白的粉末,在半空凝成无数团云雾,遮天蔽日,飘落下来。


    每一团都晶莹剔透,洁白如霜。


    “这是蜜玉磨成的玉粉啊!”


    有个识货的散修失声惊叫,恨不得冲上天空,去吞食云雾。


    “袁老真舍得下本钱。”


    谢咏絮笑盈盈道


    “蜜玉乃是极为稀罕的材料,采集不易。”


    蜜玉虽然珍贵,但对她而言却算不上什么。毕竟她家中宝库中的蜜玉,多的堆不下了


    不过这些蜜玉磨成的玉粉确实价值不菲,即便在世家宗门中也是稀缺的资源。


    又有不少侍女捧出一斛斛色彩斑斓的珍珠,银白、绛紫、乌黑、翠绿……


    颗颗圆润光洁,不含一丝杂质。


    她们将珍珠当场磨成粉末,依次注入美酒摇匀,再将一坛坛酒水倾倒入河,使之流淌成一条条绚丽的银河。


    酒香扑鼻,引来无数宾客围绕,欢声雷动,尽情享受。


    谢咏絮也举杯畅饮,与宾客碰杯,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各大世家无不大肆欢庆,极尽华丽奢靡。一时天地间丹药飘香,仙黍流脂,锦绣拱虹,宝光射霞,瑞气蒸腾。


    光是各种被宰杀的奇禽异兽的尸体就堆积如山。


    杨岱看的直摇头,暗自腹诽不已。


    他不禁想道,果真是世家豪门才能办得出这种事情。


    一些二三流的世家也开始盘算起结交杨岱的主意。


    武安侯府的族老们迎上去,对杨岱满脸慈爱嘉许。


    杨氏族人开始莺歌燕舞,洒金抛玉,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杨岱并不骄狂自恃,反而对众人彬彬有礼,谦恭招呼,赢得一片交口赞誉,颇为受用。


    宴席从早日开到深夜,爆竹声声,千万道炫丽的烟花绽放夜空。


    数百艘艳丽画舫遥遥驶来,舫上张灯结彩,丝竹靡靡,美人击鼓起舞,戏子唱曲。


    杨岱与各大世家族老觥筹交错,谈古论今,相谈甚欢。


    众多世家年轻弟子哄叫着,围拢在杨岱周围,请求赐教。


    杨岱一番推辞后,随口答应一番,指点两句,让诸位年轻子弟喜形于色。


    此时杨岱在建安城贵胄圈中已经名声斐然。


    不知何时,河面上飘起一盏盏莲灯,宛如萤火飞舞。


    莲灯在秦淮河上飘荡,又有莲灯飘上夜空,水上天上,闪闪烁烁。


    马车驶入乌衣巷,段峯醉眼迷离地揭开车帘,外面已是深夜,繁星点缀,夜风习习,吹得他浑身舒爽。


    “世子爷今日真是给武安侯府长脸,不仅赢得了世家豪门的尊重,同时还拉近了和各方势力的关系,实在是妙计!”


    段峯感慨不已,拍起了马屁。


    “呵呵。”


    杨岱淡淡一笑。


    他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似乎陷入某种遐思中。


    良久。


    “世子爷,您在想什么?”


    段峯忍不住出言询问。


    杨岱睁开双眸道


    “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段峯微怔


    “属下愚钝,不敢妄加揣度。”


    “你跟着我这么久了,自然知晓一些我的心思。”


    杨岱缓缓说道,顿了顿又说道


    “今日宴会,你怎么看?”


    段峯闻言心中一凛,连忙低眉顺眼,躬身说道


    “世子爷英明睿智,定然早已看破一切。”


    “哦?”


    杨岱眉毛一挑


    “你倒是很会夸奖人嘛。既然如此,那我且问你,你觉得我今日行为,究竟对是错?”


    段峯一阵迟疑。


    他想了想,斟酌措辞道


    “世子爷的所作所为,必然是有理由的,否则,岂不是辜负了世子爷一番心血?”


    杨岱闻言点头,表示赞同。


    段峯继续说道


    “至于那些世家豪门的态度,根据属下观察,他们或许有些恼怒、嫉妒,但未必会彻底敌视咱们武安侯府。毕竟世子爷刚正不阿,从不仗势欺人。”


    杨岱笑着摆摆手。


    “这话你就错了。”


    段峯愕然


    “这是何解?”


    “我虽然从不仗势欺人,但我若是强硬起来,谁敢忤逆?”


    杨岱淡淡地说道


    “世家豪门不是蠢货,哪里肯因为一点口角之争,就得罪一个前途无量的侯爵世子呢?”


    段峯沉默了,不知该如何评价。


    世家豪门确实是聪明狡诈之辈,但他们更懂趋吉避凶。


    如今的武安侯府虽然比较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若没有必要,谁愿意与武安侯府撕破脸皮?


    杨岱叹了一声,说道


    “今日太过奢迷,你身为武安侯府的管事,我最信任你,你是聪明人,也知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大齐世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有变故,可是悔之晚矣!”


    段峯沉吟道


    “世子爷莫非担忧朝廷削藩?”


    杨岱颔首道


    “朝堂之事,远胜江湖恩怨,牵涉到国运社稷,我等凡夫俗子又岂能插手其中?只是,若能稳固朝局,维护国祚绵延,总好过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吧?”


    段峯恍然大悟,原来世子爷是在为朝廷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