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烂陀寺

作品:《仙曾在此

    “杨叔父,紫英就送到这里了!”


    敖紫英说完,杨岱微笑着颔首致意道


    “江神娘娘请回吧,不用送了,好自珍重。”


    敖紫英闻言微微一笑,随即朝着杨岱施了一个万福礼后,便化作烟气飘散在空中,消失不见。


    目送她离开,杨岱才慢慢悠悠的划动乌篷小舟,江风习习,吹拂在脸上很舒服。


    水面底下,敖紫英其实依然在透过荡漾的水波看着上头的小船,只是当杨岱看向水面时。


    却发现敖紫英已经隐没在了水下,根本找不到了。


    杨岱起划桨来也很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惬意与随波荡漾的潇洒,开口唱道


    “交往~~非仙~~即道~闲来哟~对坐讲黄庭呐~”


    声音清亮,传遍四周。


    敖紫英闻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水面,似乎在仔细倾听他歌声的韵律与含义。


    直至一曲终罢,她才缓缓浮出水面,凝望着渐渐远去的杨岱,嘴角扬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当初爹爹和杨叔父遇上的时候,又是怎么一番光景呢?”


    杨岱还了渔船后,便驾云自天上而行,只见天空之中云海翻腾,白云苍狗,飞速掠过。


    但见下方良田千顷,稻谷丰茂,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他心情愉悦的哼起了调子,忽然间,眉头猛然微蹙,看向了不远处。


    只见西方一处山峦高耸,其山顶有一坐宝寺散发出阵阵金芒,佛光普照之下。


    将整座大山笼罩,显然有人居住在山上,并且修建了庙宇。


    杨岱略微停顿了一会儿,便朝着那处宝寺飞了过去。


    杨岱轻飘飘的落在了到寺门口,看一眼寺院门口的那道大直匾,上面红底写着三个大大的金黄字体


    烂陀寺。


    大多数庙宇名匾,多横书悬嵌于寺庙三门之楣,而烂陀寺为直匾,实乃罕见,堪称奇观。


    由于烂陀寺修建在山头,所以没什么香客前来,倒显得有些冷清。


    除了整座山头笼罩的佛光,杨岱实在看不出来此地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若真有世外高人,又怎肯落脚于此?


    他站在门口沉思了片刻,略斟酌了下,仍然抬步行了进去。


    寺门虽然敞开,但是并没有人把守,寺中佛像庄严,木刻石雕碑帖林立,浓浓檀香缭绕其间,令人熏陶忘俗。


    越接近大殿,杨岱的心绪反倒愈加平静,趁着僧侣们不怎么注意,专向那些僻静的地方行去。


    杨岱虽然是道门中人,但对禅宗也有一定的了解,自然有一种亲切之感。


    禅宗修行功德金光的法门杨岱心神向往,但是苦于没有门路,所以无可奈何。


    如今机缘巧合的来到此处,自然想要一探究竟。


    杨岱嗅着身边檀香袅袅,闻着耳旁谒语声声,自觉心体俱适,神清气爽。


    烂陀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每个院子都有独立的禅房,供弟子日常居住。


    杨岱穿堂而过,院内青砖碧瓦,墙壁斑驳,屋舍陈旧,院落内更有一棵百年老槐树。


    枝桠虬结,枝繁叶茂,遮挡了阳光,让原本晴朗的天气变得昏暗。


    院内的石桌石凳早已破损,满是灰尘,石凳缺了一角。


    不知如何,杨岱竟慢慢走出了正寺,来到了后园。


    他走到后园才发现,先前看着格局颇小的烂陀寺原来五座庭院是散落有致地分布,红墙黑瓦。


    竟让观者感觉这整座寺庙便是一道红色为底,金线穿织的袈裟。


    从寺庙一角的小木门里走出来一个白衣和尚,对着杨岱双手合十,低诵佛号道


    “阿弥陀佛!这位施主,您来了不该来之地。”


    白衣和尚约在不惑之年,生的眉目如画,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眼神流光溢彩,皎皎君子,泽世明珠。


    好一个俊和尚,颇有些得道高人的感觉。


    “敢问大师,何处不该来?”


    杨岱行了一礼,问道。


    那僧人面色平静,悠然道


    “佛门清静地,岂容俗子打扰?”


    杨岱见他说话不客气,不免来了兴趣,微微一笑应道


    “既然此处大开方便门,何处不是度世之所,谈何打扰?”


    杨岱恼他无理,回他这句话,用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


    那僧人被杨岱这么一堵,登时哑口无言,一张秀美的面孔微微涨红起来。


    杨岱此言,另有深意。


    当日西行归来的金蝉子以《楞伽经》授曰


    “我观汉土,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这句话便是暗刺僧人无理,既然寺名点明了要大开方便之门,依愣伽经度人度世,为何又要阻止别人进来呢?


    这简直是欲盖弥彰嘛!


    那僧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辩驳杨岱,略一凝神,便悟了这句意思。


    僧人似是没有想到这位年青人对佛经也有如此了解,面上露出一丝诧异来,旋即微微一笑重新合十躬身道


    “施主说得极是,贫僧一时失察,失敬失敬,没想到施主也是法门中人,难怪能够懂得这些佛家妙理。”


    僧人的态度转变的有些快,让杨岱也是一怔,忙还了一礼道


    “哪里哪里,大师太过谬赞了。”


    杨岱刚刚谦逊两句,那僧人又含笑道


    “愣伽经是否是金蝉子由西携来,还是二话,施主这话有失偏颇。”


    杨岱心知这僧人是和自己较上劲来,心底里暗自嗤笑了阵,道这和尚争强好胜,哪里能体悟禅宗的精髓?


    杨岱心里想着,嘴上却也不慢,问道


    “师父这身袈裟倒也素净,不知是谁人缝制?”


    那僧人脸色微变,但还是低眉静道


    “外物多扰心,应持素净观,不染尘埃,方是真谛。”


    杨岱笑,道


    “大师果然境界高深,不过袈裟为五衣七衣等,便是所谓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黎,你这袈裟模样像是六衣七衣,不知是哪一部?”


    僧人闻言,眼眸一闪,面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随即恢复如常,道


    “施主慧眼识真相,不过贫僧认为,施主所说的六衣七衣,皆是妄念之言,与贫僧本身毫无干系,故而施主还请慎言。”


    听到这话,杨岱心里不免咯噔一下,看来这位大师是个很有脾气的主啊,这般油盐不进,怕是不好对付。


    杨岱想着,便继续开口说道


    “又有三坏色、五坏色之谓,青黑相混,取之不正色,名为坏色,你这一身素白,又算哪种色?”


    僧人闻言,平静的说道


    “色乃虚妄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了,大师为何要执迷于色?”


    杨岱追问。


    僧人面带微笑,不慌不忙道


    “色身修行,魔障难解,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