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乌衣巷

作品:《仙曾在此

    第二日黎明


    “喔……噢噢……”


    颜卿自然而然睁开了眼睛,他发现自己在身上竟然没盖着任何东西,就趴在石桌上睡着了。


    颜卿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看周围,发现还是五味斋的院子,石桌上还摆了酒杯,他昨晚居然喝多了?


    “怪事儿,莫非我只喝了一杯就醉的什么都不知道了吗?”


    颜卿嘀咕了两句,摇晃着脑袋站起身准备去厨房里弄点吃食。


    他仔细回忆着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位敖姓老先生来找杨岱,然后与他喝了一杯酒,这之后的事儿,颜卿却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罢了罢了,想不起来就不想了,一会儿还要去学堂教书,这一身酒气可别给人瞧见了才好!”


    颜卿摇摇晃晃的朝厨房走去,却没看见绣娘缩在角落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昨晚的事儿带给了绣娘一点点极大的震撼,以至于现在心脏仍旧怦怦直跳,久久无法平复。


    那位年长之人竟然是一条真龙!自己还胆大包天的去吓他,怎么敢的啊!


    绣娘现在整个脑海里都是一片混沌,她感觉自己就像做梦一样。


    绣娘一边担惊受怕着,一边暗暗庆幸,好在对方并没有把自己当回事,否则她恐怕就完蛋了。


    几个时辰后,云中县的学堂里,今日并无学子读书声。


    学堂上的学子中,一小半年龄偏大的学子


    都离开了,因为家里不能没有他们,他们还赶回去播种。


    剩下的一些学子得到升学机会,前往了邻县几个知名的书院深造。


    如果考试通过,他们将有机会留在城里,或者被某个书院录取,毕业后可以谋个差事。


    所谓的升学机会便是每年县衙举行考试,选拔出三十六名优秀学子,由各乡镇推荐,然后送往各县府参加乡试,最终决定留下哪个县府。


    而且乡试必须是秀才级别,因为只有秀才以上,才具备引荐资格,否则就算通过乡试也没用,因为没有文凭。


    此刻堂内的学童们最小的只有七八岁,大部分都是十四、五岁的模样。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贫苦农户的孩子,虽然家里贫困,但是他们的目标都是要考取功名,走出大山。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和弟妹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而不再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


    颜卿没有说话,只是在夫子案桌前提笔书写文章。


    颜卿的字迹蕴含了一丝洒脱和随性,笔锋流畅看上去十分漂亮。


    而颜卿书写的时候,脸上也露出一抹轻松之色,仿佛遇到什么喜事般,眉梢上扬,透着一股兴奋之色。


    良久之后写完一篇,则将之轻轻吹几下,使得墨汁更快变干,然后放置桌前一边。


    今天,云中县学堂的颜夫子,要给每一位学子与夫子写一封告别信。


    颜卿写完后将信封闭合放到一旁,叠加到案桌那头,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摞。


    整个学堂上鸦雀无声,静谧异常,学子静坐,没有任何孩子打闹。


    没有交谈,就连呼吸声都很小,似乎害怕吵到颜卿。


    这是学子对老师的基本尊重,也是一种学识的体现。


    大约又过去半个时辰,颜卿才将笔放回笔架之上,等待最后一张纸上墨迹干了后入封放好。


    颜卿抬头望向众学子,微笑说道


    “好了,书信共有二十份,下课后,你们每个人都拿一份。”


    颜卿说道,顿了顿继续说道


    “夫子明日就不来了,今日给你们讲最后一课,读圣贤书,知礼义廉耻。”


    “然,当今世道,想要推行仁义治国,难,难如登天;然,若不懂得知恩图报,又枉费圣人传授的道理!”


    “夫子我好歹也是曾经解试甲等第三,此番入建康春考自是有信心的。”


    “若能再进一步就能日后施展心中抱负,桃李一世育百代,若是为官,亦能惠及后世。”


    这些年来颜卿在周边十县都有了一些名气,因其教书育人很有手段,经授学子多数都获益匪浅。


    听了颜卿的话,学子们纷纷低头思索,许多人都认同颜卿的观点。


    颜卿望向学堂外园中的竹林,眼神飘渺,陷入沉思。


    虽说心中没有忐忑,但也有一些紧张,他越来越觉得,天下学堂众多,夫子良莠不齐。


    如果自己能够教好这些孩子,那就是对百姓的福音了!


    颜卿收敛情绪,自己走后,代课的夫子也已经确定下来,是从隔壁的县调来的。


    叫孙玉恒,是个四旬左右的男子,身材略显肥胖,看着有些憨厚。


    时间到了学堂下课,学子们纷纷要回去了,颜卿就站在院子里,将属于学子的信亲自交到他们手中。


    也会针对个别比较优秀的学子,特意嘱咐一番。


    这次离开,下一次相聚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希望他们都能好好的,将来能够成为大齐社稷栋梁,造福一方。


    离别总是伤感的,颜卿将该吩咐的全都吩咐了,这才转身离开。


    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原本安静的学堂突然响起一阵哭泣声,颜卿的脚步停下,回过头看向学堂内的学子,叹息一声,挥袖离去。


    …………


    建康朱雀门以南,毗邻淮河畔,这条巷子名叫乌衣巷,曲折蜿蜒数十里。


    月光清照,高墙幽邃,马蹄声踏碎夜的宁静。


    马车在幽长的胡同里缓慢穿梭着,偶尔传来一声马嘶鸣,嘶鸣,在寂静的夜空下,显得有几分刺耳。


    这里朱阁绿瓦,雕檐斗拱、飞檐翘脊,瑶台琼庭尽皆融汇其中。


    “小世子,这里便是名扬天下的乌衣巷,我大齐门阀世家皆聚集在此地。”


    段峯掀帘而入,对着马车内正襟危坐的楼渊恭敬说道。


    马车内的楼渊闻言,挑帘望向窗外,漆黑的眸子闪过一丝冷意,嘴角勾勒出一抹讥讽的笑容,


    “呵呵,好一个名扬天下。”


    段峯面色一滞,垂首不语。


    “小世子,您要不先歇息一会?到了地方,属下再唤您。”


    段峯问道。


    楼渊闻言,轻轻摇头,又看向左面的墙壁,只见一只只兽曈从两旁的墙上接连睁开。


    兽眸交错投射,若是,无数妖兽的妖魂镂刻在青石砖上,哀嚎嘶吼着,令人胆寒。


    “小世子勿怪,这是仙道高人从荒州拘来的妖兽魂魄,共计八万零九千余魂魄。”


    “全都封印在乌衣巷里,一旦有低贱下民靠近,妖兽就会苏醒,撕咬他们,直至吞噬他们。”


    段峯小心翼翼的解释道,并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古符递给楼渊。


    “这是识别符,还请小世子收好。”


    “嗯,这倒是稀奇。”


    楼渊淡淡应了一声,拿了过来放好,便不再言语。


    马车内一片死寂,气氛压抑,段峯只得闭口不言,继续驾驶马车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