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判官也爱玩

作品:《仙曾在此

    武判官顿了顿,颇具酸意的说道


    “不过高人留敕令也是讲缘法的,观其意义,沈家日后若真出个不识好歹的不孝子孙,违了敕令真意……”


    “你这老家伙,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还是先办完公务,赶紧下值吃饭去!”


    文判官瞪了武判官一眼说道。


    武判官见状讪讪闭嘴,随后取出一本特殊造册,用判官笔于其上勾勒字迹,算是重点照顾。


    屋宅内,唐秋与沈玉奴两人已睡着,不知为何,此刻唐秋却是醒了过来。


    并且感觉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香味,就好像是庙里的檀香味,不过更浓郁。


    而且此时的唐秋浑身燥热难耐,好似火烧般,她伸手摸了摸身下床榻,滚烫如铁,显然已经被炭炉烘烤许久了。


    她睁开眼睛四处张望,敕令所在,竟是让唐秋一介武夫闻到了神道香火味儿。


    并且感觉体内气血翻腾,好似有一股力量蠢蠢欲动。


    “这是怎么回事?家中也没有点香啊。”


    唐秋有些懵,遂披了衣服想出去看看,只是掀开布帘出了房间,一阵冷风吹拂而来,使得唐秋瞬间清醒了几分。


    奇了,外厅无任何异常不说这檀香味反倒更重了,唐秋嗅了嗅鼻子,感觉越来越浓烈了。


    “谁在这里?”


    唐秋警惕的询问着,并且做好了防御。


    两判官看着唐秋这妇人抽动鼻子的样子,再次对视一眼,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了一丝惊奇。


    “此女好生敏锐,我等阴官神灵在此,居然都没能瞒过她。”


    武判官突然笑了笑,对着文判细说了一句话,令后者也笑容渐起。


    “共事多年,难得你这老家伙有这兴致,有趣,当真有趣。”


    文武判官居然在话音落下之时主动现出真身。


    两名身着墨色官袍,一白须一墨须,手持章册朱笔之人忽然显现在眼前,把唐秋吓了个够呛。


    不仅如此,两名判官一现身就散发出极强的神威压迫,逼得唐秋连连退步,朝后跌坐在地上,伸手微微颤抖着说不清话。


    “你们、你们是何人?!”


    文判官微微一笑,说道


    “我等乃惑阳城城隍麾下文武判官,受高人之托,特来此定册沈家,以庇佑沈家百年平安。”


    眼前的两判官一个身形魁梧,肌肉虬结,一个瘦弱矮小,便是笼罩在阴影中,端的是吓人无比。


    唐秋就是有武功在身,也是被骇得说不出话来,一时间竟然结巴了起来。


    “秋儿,怎么了?何事这么吵?”


    里屋有声音传来,正是沈玉奴的声音。


    武判官笑着朝唐秋拱手道。


    “此间事了,我等告辞,改日再来拜访。”


    唐秋愣了愣,这才回过神来,慌忙跪伏下来


    “恭送两位判官。”


    两判官点了点头,随后化作青烟消逝离去。


    唐秋这才缓过神来,面露虚汗,喘着大气,刚才差点被两位判官给活活吓死了。


    “秋儿,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呀?”


    里屋声音传来,随着窸窸窣窣的穿一身和之后的脚步声,沈玉奴也掀开布帘子走了出来。


    看到自己的丫鬟满脸是汗的瘫倒在地上喘着粗气。


    她走到唐秋身边将其扶起,却发现唐秋的身体都是僵的。


    唐秋勉强挤出一抹笑,摆了摆手,表示自己无事,运转体内真炁让自己平静下来。


    “小姐,你肯定不知道,方才我见到神了,真的神……”


    唐秋急促说着,却不知该怎么解释,总不能跟小姐说,神就长成那样?


    “什么神?你是不是做噩梦啦?”


    “没……没……”


    唐秋努力摇了摇头,心想或许真是自己做噩梦了,要不然哪能看见两位判官?


    可是两位判官身上明明有着淡淡的檀香味儿。


    “我看见了,真看见了,城隍庙下面的判官判官老爷,文武判官都来了,刚刚就在那!”


    唐秋声音略带激动,拉着沈玉奴的手说道。


    “别胡思乱想,你是累坏了吧。快去歇息吧。”


    沈玉奴柔声说着,随即便轻抚着唐秋背部帮助其顺气。


    “嗯……”


    唐秋低声答应一句,又继续说道


    “我还以为是我寿数到了,结果两位判官说是因为高人嘱托,前来定门楣,保护咱们家呢。”


    “哦?”


    沈玉奴有些诧异,她虽然不相信鬼怪之事,但却听说过神祇一类,她曾经也去庙会拜过,可是却未曾听闻有什么神祇,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


    不过看到唐秋如此笃定,沈玉奴还是决定不打击她了,便安慰道


    “也许吧,我们早点休息吧。”


    说罢,沈玉奴扶着唐秋进入屋中,随后替她盖好被褥,关灯熄灭蜡烛,这才悄悄出了卧室,准备去厨房熬些汤给唐秋喝。


    唐秋近距离亲身接触鬼神,带来的心悸可不是随便能想象的,更不是听说书先生说故事时候那么带劲,除了怕还是怕。


    不过她躺在床上,依旧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


    第二日,杨岱告别了沈家众人,准备继续远行,沈家人苦留不得只好放其离去。


    杨岱出了惑阳城,坐在郊外的一块大石头上,闭目进入冥想,开始细思自己的修行问题。


    不同于其他那些道行不深的修仙之辈,杨岱甚至不需闭眼便可观道境。


    体内自成山河,天地苍茫,高峰之上丹炉鼎盛,霞云万丈。


    识海中烟波浩渺,翻腾充盈着,杨岱的精神就被早已达到了坐忘。


    杨岱心念一动,精神力就自然而然的涌出体外,笼罩四野。


    杨岱的德,法,心,三境可以说是齐头并进,道行也是日渐增长迅速。


    可是丹田之中,金丹迟迟未曾凝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沙漏,每一粒金沙都在流失。


    丹田内空虚得近乎干涸,只能说是杨岱的丹室出奇的大,完全跟不上速度,炉中内藏乾坤。


    心火升腾不息,尤其奇特的是,体内若隐若现现化的意境山河颇为神异。


    丹田之地的升腾法力则好似烟霞一般将丹田蕴藏。


    也不知是山河隐于丹田外,还是丹田隐于山河中,总归是二者皆有之,使得杨岱修炼起来格外艰辛。


    这种情况便是幽暗中一亮室,意境丹炉架金桥。


    杨岱自觉修行速度绝对是不慢的,或许那些坐在仙府洞天之地的修行之人也未必比得上他。


    可是丹田内的异常仍旧让杨岱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也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好在身内五行脏器所在本身已经孕育五行之气,现在只能根据自身特性选择一条更合适的修行道路。


    因而杨岱准备尝试一下,走纯阳之道。


    至于其它诸般道境,杨岱打算以后慢慢摸索。


    除了每日练心不落下,杨岱尽可能每天特定时辰餐霞饮露,静心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