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缘法

作品:《仙曾在此

    一名少女指着杨岱说道,脸上气呼呼的,不过看起来也就十三四岁,身材娇弱。


    但是眼睛却极为灵动,一看就不像普通人家的孩子。


    少女旁边还站着一个中年男子,手拿拂尘,穿着一件道袍,看起来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应该就是少女口中所说的师傅了。


    “这位道友,贫道道号玄微,小徒叫做孙晓月,我们师徒两人在万象城中摆摊多日。”


    “您所在的摊位正是贫道的摊位,贫道是交过租金的,这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吧?”


    玄微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子怒意,显然被抢了摊位心情很不爽。


    “原来是玄微道长,失敬失敬。”


    杨岱连忙拱手作揖,态度谦逊至极,毕竟对方也练炁士,都属玄门中人。


    “我说道友,你现在已经影响了贫道和小徒的生计,难道道友不觉得欠我们一句解释?”


    玄微的语气却柔和了许多,并且将姿态放低了不少。


    “道友,你刚才说的话在下知晓了,只不过在下确实没有占用别人摊位的习惯,而且我并非故意占你的摊位。”


    杨岱解释说道,这原本就是误会一桩,他并不想与对方发生冲突。


    “既然如此,那么道友便将摊位让出来吧,道友明事理,贫道自当感激,多谢,多谢。”


    玄微笑眯眯的说道,神色温文尔雅,似乎对于杨岱很是礼待,甚至可以说得上客气。


    玄微本以为今天又会是一场骂战,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好说话,倒是省了自己不少功夫。


    “贫道观道友气息浑厚,不似寻常人物,想必也是修行之辈,不知道友是哪门哪户的弟子呢?”


    玄微打量着杨岱,忽然问道。


    “在下只是一介布衣罢了,道长谬赞了。”


    杨岱微微躬身回答道,他自然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


    “道友勿怪,贫道乃是云游四海的散修罢了,什么人都见过,但是唯独没有见过像道友这样的人。”


    玄微再次笑道,他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目光中依旧流露出一丝丝惊异之色。


    因为面前的这人比他这些年来云游四方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奇特。


    更重要的是,此人给他一种非同寻常的感觉,既超凡脱俗,但又俗不可言,这种矛盾的结合体,令他越发疑惑。


    “道长说笑了,道长高义,岂能以世俗眼光看待事物?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杨岱笑着说道,神色坦荡,丝毫没有半点不悦,反而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洒脱。


    玄微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忍俊不禁的哈哈大笑。


    “妙哉,妙哉,道友果然与众不同,贫道活了近百岁,却从未见过道友这般豁达之人,佩服佩服!”


    玄微一拍手,满意的点头称赞道。


    他看得出来杨岱说的全部都是肺腑之言,没有丝毫掺假的成份。


    这让他越发欣赏杨岱,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吸引了他,尤其是对方的气场,让他仿佛看到一片新天地一般。


    这种气场,可谓是罕见,甚至是凤毛麟角,即使是那些老修行也极少能够遇到。


    “道长说笑了,道长才是真高人,如果在下所观没错,道长应该修行的是紫霄宫的紫霄一炁心法吧?”


    杨岱轻描淡写间便揭穿了玄微的底细,让对方脸色一变,眼中闪烁着惊讶,不过很快恢复如初。


    “道友慧眼如炬,不错,贫道修炼的正是紫霄宫的紫霄一炁心法,不知道友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玄微神色凝重,他修炼紫霄宫心法的事极为秘密,他甚至连紫霄宫的门人都算不上。


    除了一直跟着他的孙晓月,根本没有人知晓。


    可偏偏却被一个大约在二十岁的青年一眼看破。


    “道长太过抬举在下了,区区心法,又怎么瞒得住在下呢?不过我观道长的面色,应该最近遇到了瓶颈吧?”


    杨岱笑吟吟的问道,玄微闻言瞳孔骤缩,神情一震,说道:


    “道友怎么知晓?莫非道友懂得相面之术?”


    “略懂一些皮毛罢了,我看道长的眉宇间有些暗红,这是血气亏空,而且道长修炼的心法也有些缺陷,不知道在下说的对否?”


    杨岱微微颔首说到,他双眸清澈如水,整个人气质缥缈如烟,有一种飘渺出尘的气息。


    玄微闻言,眼中闪过一抹骇然,他的心法有缺,就算自己的徒弟孙晓月也看不出来。


    可是面前的这个青年居然一眼看出,而且准确无误,这让他如何不吃惊。


    不过很快他就镇定下来,眼前这个青年气质不俗,肯定不简单,或许真的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试探性的问道:


    “不知道友可否为贫道指条明路?”


    杨岱看向玄微,神情有些古怪,这个人怎么搞的,自己心法有没有问题也不知道吗?


    这么多年,难道玄微都白修行了?


    孙晓月一头雾水,自己的师父和这个人在聊什么,她完全听不懂啊。


    “道友,敢问冰在与火尖,如何凝而不化?”


    杨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


    玄微闻言微微沉思了一番,然后缓缓吐出几个字。


    “形化意不化,自然而然。”


    玄微缓缓开口,神情郑重,眼中带着一丝期盼。


    “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


    杨岱又问道,眼睛盯着玄微,不曾移动分毫。


    “心随境转。”


    玄微皱着眉头回答道,不知为何,他总感觉对面这个青年在考校自己。


    杨岱闻言默然点了点头,不再多说。


    这境,则是道,一为不变,化二三,生万物,九归一。


    为不变中的万变,心向一,则不变;


    向九,则万变。


    心向道,则为不变中的万变,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想要不变,那就要按照道家的理论去做。


    而如果自己不愿意,那自己就永远处在万变之外,也就不存在变化了。


    至于九归一,则是返璞归真,一切皆是一,一就是一。


    “你悟了吗?”


    杨岱问道,声音平静无波,不悲不喜,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玄微心中一惊,正欲回答,但是下一刻,杨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没有出现一般。


    “怎么会?”


    玄微心中惊诧不已,自己刚才竟然没有察觉对方离开,而且对方施展的身法他也看不透。


    有这这般神通,不是传说中的真仙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