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去箐华听课

作品:《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此次国家集训队第一阶段选拔为期九天,开幕式结束后接下来两天连着上午考试,然后开设讲座并对试题进行讲解分析。


    经过两轮角逐最终约十五名学员进入第二阶段。


    最终选拔出六位国家队。


    参加七月份在霓虹东京举行的第四十四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集训选拔考场布置和决赛相似,正式集训队成员和女子国家队在同层考试,报名旁听的学员则在另外楼层参加考试。


    徐源和林浩铭看完考场,待自由活动后便打算在校园里转转。


    毕竟下午还要自习备考。


    两人刚从楼梯下来,只见一个挂着营员证的男生突然从后面超到他们身前挡住去路,偏瘦的体型戴了副窄框近视镜。不过从对方脸上努力堆出的笑容看应该对他们没有什么恶意。


    “你就是徐源吧。”


    “我叫刘洋,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我们就是校友了。”


    徐源听到这个名字朝对方看去,总觉得有点耳熟好像之前见到过。


    略作思索顿时回想起眼前这個刘洋似乎是决赛金牌第二名。


    因为名字刚好在他下面,印象稍微深点。


    他没记错的话。


    对方似乎是箐华附属中学的学生。


    思维飞速运转,徐源当即也伸出手和其打起招呼。


    “你好。”


    “我可也报考了箐华大学数学系,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分到同一个宿舍呢。”刘洋有些兴奋的和徐源说着。


    旁边林浩铭一脸敬佩:“敢选数学专业的天赋肯定都特别高。”


    “其实数学挺简单的,喜欢就选了。”


    刘洋看向林浩铭笑着回了句,然后又对徐源他们俩发出邀约。


    “要不我带你们转转吧,这里我熟。”


    有免费的向导,徐源当然不会拒绝,未作迟疑便满口答应下来。


    “行啊。”


    这时落后两人的林浩铭,则还在想着刘洋那句话。


    能把数学说的如此简单轻描淡写,让他不免有种决赛时的熟悉感。


    这股自信像极了徐源。


    还记得他当初也是这样,结果遇到徐源后才发现自己的所谓数学天赋根本不算什么,于是果断选择了放弃数学改成其他专业。


    “真和源哥成为大学舍友的话,不知道是该祝贺你还是同情你。”


    暗自嘀咕了这么一句,他这才加快步伐追上去。


    ……


    第二天。


    早上八点徐源已经坐在考位上。


    拿到试卷后像以往那样先大致看了眼,然后沉下心把精力放在第一题。


    相比较决赛试题,国家队集训选拔题难度要更高。


    不过这对徐源来说还难不住他。


    尤其是在深度学习状态下。


    “在锐角△ABC中,Ad是∠A的内角平分线,点d在边BC上,……”


    ……


    “求证:以线段Bg,ge,Bf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把题目看完。


    徐源脑海中立刻便提取出重要的已知条件生成最佳解题思路。


    并凭借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直接在脑海中过点d作垂线dg1⊥Be。


    垂足为g1。


    证线段Bg1,g1e,Bf组成的三角形是以Bg1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然后证明g1即为g。


    随着解题思路越发清晰,下秒便见徐源直接提笔开始解答。


    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过程中没有任何迟疑停顿。


    第二道题涉及整数问题,刚好是他擅长的。


    做起来更加轻松。


    也就是第三题的有限集稍微费了些劲,主要证明过程比较长了点。


    和决赛相同的题数和时间,做完速度却更快,说明徐源对数学理解更深刻。


    而能走到国家集训队这步,心里抗压素质肯定要比普通人高很多,所以徐源这次倒也没顾及什么,直接选择了举手交卷。


    “老师,我要交卷。”


    话音落下的瞬间,台上监考老师下意识朝墙上挂着的钟表看去。


    脸上表情顿时被惊讶取代。


    虽说能参加今天考试的都是数学天才,但试题的难度同样水涨船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答卷,要么被题难住选择了主动放弃,要么就属于在数学上那种天才中的天才。


    但能来参加国家队选拔,显然不可能是前者。


    “好的同学。”


    稍微怔了两秒,监考老师才回过神来忙走下台收回徐源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