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苍梧山 苍梧山,天玑殿。

作品:《徽光

    《徽光》全本免费阅读


    苍梧山,天玑殿。


    清晨,山中云雾弥漫,鸟鸣叠起,衬得整个山涧十分清幽。


    元启殿尤其安逸。


    殿中庭院,仆役正如往常般挥着笤帚清扫落叶,碧砚匆匆而至,正巧撞上了端着衣物从内殿出来的侍女。


    “里面的贵客还未醒吗?”


    那侍女摇头。


    这样的问话几乎每天都要听几遍,侍女早已习惯,便连神色上的遗憾都如昨日一般分毫不差。


    碧砚没再多说什么,又匆匆出了殿。


    那侍女目送他远去,转身朝内殿里张望一眼。


    内殿之中,除了正袅袅升烟的宁神香,并无其它动静。


    只那宽大的屏风后、层层布幔间的榻上正躺着一个人,是个眉眼寡淡的女子。


    也不知是何身份,只记得数月前少主急急回谷,还未进山门便传唤李先生。


    可怜李先生刚随黎先生从岑州治水回来,还没歇上一口气,便被人扯着胳膊飞奔去了天玑殿。


    前去迎接的众人隔着老远便觉少主与往日不同,离得近了才看清少主怀中正抱着个人,但那人被少主宽大的披风遮得严严实实,谁也没看清模样,只粗粗看那羸弱的身影,应当是个女子,被少主一路抱回了元启殿。


    少主待之如贵客,凡事亲力亲为,丝毫不曾假他人之手。


    消息传出去,自然招惹了许多好奇心。


    平日里天玑殿门口便少不了旁敲侧击的,众人也见惯不怪了。


    只是这贵客住下已近数月,也不知生了何病,一直未曾苏醒,若不是每日需喂些粥水,当真是了无生气。


    可纵然如此,伺候的侍女们也不敢懈怠。


    此时天玑殿主殿,听完碧砚回禀,谢青城眉心微拧,他放下手中方才正翻阅的奏报,问殿中正恭候的老者。


    “观叔,她为何还未醒?”


    被称作观叔的老者虽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乃世居苍梧的医士,名唤李观。


    闻言,那老者合袖叹道:


    “少主莫急。她先前被人喂下固魂丸,正当养精蓄力,要醒来还须等上些时日。”


    这也正是谢青城担心的地方。


    “这固魂丸药性极烈,百年难出一粒,对她身子可有害?”


    老者道:“旁人或许受累,她却未必。少主可知这位贵客身中何毒?”


    谢青城神情微顿,道:


    “她脉象古怪,我探不出来。”


    他说得是实话。


    早在青州,元徽突发伤寒,他便替她把过脉。


    那时便觉得她脉象奇怪,但又令人说不明白奇怪在哪儿。


    但自那之后,她身体却每况愈下。


    这样想来,当初在景州分道,她与玄倾一路北上,再见时却消瘦非常,除了行程疲惫,难保不是这个脉象搞的鬼。


    “可是因为所中之毒的缘故?”


    “不错。”


    “那她中的到底是何毒?”


    那老者却沉吟。


    “这毒少主应当有所耳闻。”


    “?”


    老者再次沉吟,许久,还是如实道:


    “此毒名唤‘雪上霜’。”


    殿中在他话落后一片寂静。


    碧砚不知状况,却眼尖地瞧见李先生话落后,少主脸色陡然一变。


    谢青城从主座上赫然起身,神情竟有一瞬间惊慌。


    “怎么可能是雪上霜?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此毒只存于旧籍之中,早已失传,世间早已没有此物。”


    他极力地否认,说到最后,语调却低了下来,恍若自语。


    少主竟这般失态。


    想来那元启殿的贵客必是少主的心上人。


    可这一段儿女情长注定多艰难了,老者有些遗憾地想。


    他道:“书中所记载之物说到底也是这世间存在过的,且那贵客的脉象和症状的确与典籍中所载的毒发症状极为相似。”


    殿中又安静下来。


    谢青城怔怔落座。


    他下意识去捡那不小心蹭落在地的奏报,却发现自己的指尖比往常微抖。


    他愣愣地看着,指尖蜷了蜷,像是没反应过来。


    碧砚见状,低低唤了一声少主。


    他回过神。


    捡起奏报放在身前的桌案上,他正襟危坐,隐在天光中的侧脸轮廓鲜明,仿若已恢复如常。


    “观叔,此毒可解?”


    殿中响起他淡淡的声音,十分冷静。


    可碧砚却分明听出那嗓音中的哑然,他扭过头,偷偷抹了一下突然就犯潮的眼睛。


    “先生”碧砚看向始终未曾答话的老者,目露希冀。


    可老者迟疑片刻,终究叹了一声。


    “少主自小熟读医经,应当明白此毒.....”


    老者语气迟疑,到底没将最后两个字讲出来。


    可在场的人都听出了那层意思,主殿一时又陷入寂静。


    “何况此毒深埋她体中已有七年之久,能活到如今已是奇迹。”老者又叹道。


    的确是奇迹。


    谢青城又怔怔出神。


    “雪上霜毒性极烈,一旦毒发便是寻常男儿也撑不过一时三刻,为何她却能挺过了七年?”他喃喃道,不知是想到了什么,神情恍惚的很。


    老者自然也疑虑过。


    不过近日望闻问切,他心中大致也有了数。


    “如果所料不错,七年前应当是有人用内力压制了她体内之毒。可七年间附体日复一日羸弱,亏空甚多,再加上雪上霜毒性猛烈,如今怕是已强压不住了。”


    是了。


    元徽身居要职,平日里政务繁忙。


    他就曾亲眼见过,她倚着一块路边的石头看奏疏,连玄倾递给她的干粮都吃不了许多。


    她就是如此拼命,明明这么大人了,便连自己的身子都顾及不到。


    “观叔”他哑声唤了一句。


    “少主”


    知道他有话要说,老者合袖躬了身,恭敬非常。


    “望观叔务必保全她性命,此事我会再想办法。还有”


    他喉咙微紧,只觉艰涩难言,却仍旧克制着潮水迭起的心绪,淡淡道:“她中毒之事不能外传,尔等务必守口如瓶。”


    “是。”


    谢青城便示意他们退了下去。


    大殿空旷,瞬时只剩下他一个人。


    在光影里怔愣许久,他才想起今日还未曾看过她,便也不管手头还未阅完的奏报,出了殿门便提气纵身,瞬间消失在原地。


    元启殿如常安逸,守在四周的暗卫警觉的很,却在认出他的气息后戒备顿收,又悄声隐回原地。


    他跨进殿门,入眼处珠帘微动,有两个侍女说笑着从内掀帘出来,手上还端着换下的炭盆。


    撞上他,两个侍女吓得急急垂首,齐齐唤了声少主。


    他颔首,没多怪责,抬手示意她们退下。


    殿内染着凝神的香,炭火蒸腾,烟气袅袅,穿过层层的珠帘与布幔,屏风后的那人熟睡着,呼吸绵长。


    他绕过宽大的屏风,薄如蝉翼的纱帐之间,榻上的那人双目轻阖,眉目清透,睡着的样子温和无害,仿若与世无争。


    料到她的病症会棘手些,可没想到会是雪上霜。


    不由想起那日密林中,他有意带她回苍梧救治,玄倾面上的迟疑。


    玄倾是不是知道什么呢?


    可玄倾什么也没有多说,只答应让他带着人回了苍梧。


    玄倾却没有一道过来,他始终牢记流光最后一刻给他的旨意,便连负着伤也要不顾一切地赶回大魏去。


    玄倾离去时,再三恳求他务必救元徽性命,那双英目中的忧惧藏都藏不住。


    不谈自己对她的情意,便是玄倾这份信任他也不能辜负。


    可是,眼下除了等他好像也无办法了。


    “殿下,望你快快醒来,安然无恙。”


    他低喃着,隔着层层薄纱,温润的目光逡巡着那双秀丽的眉眼,神情似祈祷,温柔地不像话。


    此时的大燕与大魏却因元徽而剑拔弩张。


    起因还要从她受刺一事讲起。


    元徽北上观典,狩猎时于密林受刺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回了大魏,元昭帝震怒,举朝激愤,尤其是陆舒窈上书,言殿下北上抵燕后再无音讯传来,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沸腾。


    而大燕在此之后却放出话来,言大魏来使心怀不轨,竟趁大典结束之际偷闯燕宫盗走大燕的南下边疆布防图,可谓无耻至极。


    此话传到大魏朝廷的耳中,就差直言是大魏摄政王元徽闯宫偷盗了,气得萧太师和众御史直骂燕皇帝不要脸,竟胡出这般污蔑人的不入流手段。


    笑话!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不谈他们殿下怎会知道大燕兵防图藏在皇宫的哪个角落,就是机缘巧合得知了,那堂堂大燕的宫防难道是纸糊的吗,竟能任旁人来去自如?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纠缠到最后,旁人也不知谁真谁假了。


    一时竟闹得沸沸扬扬。


    于此同时,大燕边防军异动频频,且已整军南下数里,俨然有妄动兵戈之势。


    大魏也不平静。


    流州军枕戈待旦,自元徽北上观典便日日操练至鸡鸣。


    一切好像都很平静,但风暴冥冥之中即将来临。


    山雨欲来,而风声渐起,便连远避世间之外的苍梧山也嗅到了不寻常。


    而惊动苍梧山,恰恰是燕帝不愿的。


    而大燕之所以一反常态,敢开诚布公地指责元徽闯宫盗图,不再横加遮掩,是因为密林刺杀案已有了眉目。


    舜英奉旨追查,顺着那三身衣物所沾染的香料,她利用猎狗的嗅觉一路追寻,终于在大燕以北的一处密林寻到那三人的踪迹。


    一路追捕过去,她带着人马日夜兼程。


    那三人虽易装而行,但好在身上的味道避不了,在一个晚霞漫天的傍晚被舜英带着猎狗堵在一家客店内。


    那三人见身份败露,且插翅难逃,竟对视一眼,一致吞下袖中毒,当场自尽。


    没抓到活的,舜英有些失望。


    但没关系,只要对方不是燕骑,那对燕帝而言就是好消息。


    正好借机将元徽闯宫盗图一事传出去,宫中又有目击人证,那大燕南下出兵就有了借口,这样即便是凌驾江湖与朝廷之上的苍梧山也无话可说。


    其实燕帝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因为南下攻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