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约束

作品:《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

    《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全本免费阅读


    林黛玉一见到亲爹,有太多的话想要说,但还是克制住,笑道:“其她姐妹还在后面,很快便出来了。考棚外有人守着,不可逗留,我便先出来了。”


    贾宝玉急忙道:“听闻里面在检查什么,不妨事吧?”


    “公主们遵两位太后懿旨,检查缠足禁令执行情况。家里姐妹一直谨遵圣谕,不必担忧。”黛玉回道。


    贾琏笑道:“那我们只管等着,林姑父和妹妹不如先去马车里歇着,有我们在外面看着呢。”


    他平日最善察言观色,知道他们父女俩必有话要说,便主动提出。


    “多谢琏二哥哥,我留着等姐妹们来。”黛玉说,“在里面坐了许久不能动弹,正好站一站舒展舒展。”


    薛宝钗、史湘云和三春很快就出来了。


    众人又说了几句,正准备上马车离开,忽然一身着东厂宦官服的太监匆匆忙忙跑来,对着林如海他们道:“林大人、林姑娘请留步!”


    见来人是东厂的,林如海心下一惊,面上不动神色,拱手道:“不知这位公公有何吩咐?”


    “万岁爷来了。永宁公主提及林姑娘,万岁爷便请林大人带着林姑娘过去回话。”那宦官态度恭敬,透露的信息却十分模糊。


    林如海看了眼林黛玉,见她神色镇定,遂放下心来,“烦请公公稍等片刻。”说完便交代贾琏带着贾府姑娘先回家去。


    当着东厂宦官的面,贾琏不敢多问,只应下林如海吩咐。


    林黛玉猜测恐怕是因杨莹之事,非她有意隐瞒,而是此事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诉说。她原本打算在马车上告诉林如海的,没想到皇上竟管起此事。


    恐怕是永宁公主去请皇上的。


    永宁公主并未请万历皇帝来国子监,而是让锦衣卫将考前发生的事情和她打算如何处置都告诉了万历。


    万历便请了吏部尚书杨博、兵部尚书谭纶跟着他一起来国子监。


    等其她人都离开了,杨博带着孙女杨莹、谭纶带着孙女谭宝珠、林如海带着女儿林黛玉一起面见万历皇帝。


    众人行礼后,万历皇帝开口道:“此事朕交给永宁处置,朕与杨爱卿、谭爱卿、林爱卿一起做个见证,若是不服只管直言不讳。”


    这哪是一起作见证,明明是替永宁公主撑腰!众人看得明白,一路过来杨博、谭纶、林如海都知道换考棚之事。


    杨博暗恨,家里女人糊涂,未好好管教杨莹,由得她任性不知轻重,竟敢在公主跟前闹事。


    永宁公主板着小脸道:“杨姑娘破坏考场纪律,因及时发现且被阻止,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藐视圣令不可一笑而过。”


    杨莹脸色惨白,手脚冰凉。她以为只是一次小小的考试,换座位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她在里面已经丢了一回面子,没想到永宁公主还紧咬着不放。


    心里怨恨不已,嘴上却乖乖求饶:“臣女知错,臣女一时糊涂,还求殿下开恩。”


    永宁公主说:“此事受委屈的是林姑娘和谭姑娘,本宫只是想让你当面向她二人道歉。此外,会给你记上一笔,考场规则写得清清楚楚,一切按规矩办事,并未要对你如何。”


    杨莹一愣,她以为永宁公主要重罚她,刚刚她祖父还狠狠瞪了她一眼。


    杨博却不这样想,他觉得这个处罚比别的处罚还重。他堂堂吏部尚书,家里却出了考场闹事的后辈,还要被记过,甚至可能会被张贴出来,他必定颜面扫地。只是万历皇帝刚刚才说过,他们几人是来作见证的,是他家孙女先坏了规矩,他难道要为这个闹起来?他丢不起人。


    永宁公主看向林黛玉和谭宝珠,脸色柔和了许多,问道:“林姑娘、谭姑娘以为如何?”


    无规矩不成方圆。考场的规则确保公平,约束众人,特别是约束上位者。


    她虽处处留意黛玉,才能第一时间赶过去,怕她受了委屈,但也绝不会随意打压一个小姑娘。


    林黛玉和谭宝珠很有默契相视,一同道:“臣女多谢殿下做主。”


    荣国府内。


    林如海一回去,贾政便让人请他去了外书房,里面除了贾政还有荣国府养的几位清客。


    贾政自然要弄清楚林如海父女被万历皇帝请去的缘由,若是好事,他们跟着沾光;若是坏事,他们也要出谋划策一番,帮助林家渡过危机,以免受到牵连。


    林如海将考场之事简要告诉众人,众人沉默。


    过了许久,一清客说道:“林兄不要怪弟多言。林姑娘性格刚毅又有林下之风,本是闺中典范,只是‘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更何况林兄如今进京述职,皇上迟迟未作安排,得罪了吏部尚书万万不该!说不定林兄原本可以往上升一升,这一闹只怕……唉!”


    言语中很是为林如海可惜。


    贾政捋了捋胡须,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林如海一直知道自己这个舅兄为官平庸,许多年在同一个位置上没有动弹,还是天子脚下。但却没想到他连自家闺女的眼力劲都没有。又一扫他周围环绕的清客,顿时明白了几分。


    “诸位只见其一,不知其二。”毕竟是亡妻娘家,林如海希望贾府蒸蒸日上,点破道理,“自皇上登基至今,重用之人,无不是谋变、谋势,刚强、锐意进取之人,如张阁老、高阁老、戚将军、海青天。最厌恶谄媚、左右逢源之人。皇上对言官多有忌惮,我身为御史,更应避讳。我家玉儿所作所为深得我心,亦不辜负亡妻苦心教养。”


    “话虽如此。”贾政反驳,“玉儿毕竟是姑娘,有了此等争强好胜之个性恐不是好福气。”


    林如海心下恼怒,他好心好意提醒贾政,贾政还用这套迂腐之论说教。他早就想得明白,若黛玉是个平庸的,他自当护着她。可黛玉心思敏锐,聪慧过人。


    若无此次国子监入学之事,他也能让她过得舒心,可参加了考试,皇上有意择优录取,不论人品或是才华都很重要。若还一味藏拙,只能怪他这个当爹的无用,不能让她一展所长,缩头缩尾。


    “二舅兄言重了。”林如海笑意渐无,“福不福气的,不是缩着头当王.八就有的。”


    贾政顿时被臊得脸通红。


    贾母房里,林黛玉同样将今日之事说给众人听。


    探春大赞:“林姐姐好骨气!”


    “欺人太甚了!”宝玉一脸怒容,又担忧地说道:“只是以后林妹妹见了那杨姑娘可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