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李太后

作品:《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

    《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全本免费阅读


    万历皱眉,母后和母妃怎会突然有此安排?


    他昨日才和母妃争论过。


    母子俩谁也没有说服谁,李太后放下狠话就离开乾清宫了。


    小太监虽是跑腿的,但终归是万历皇帝身边的人,十分机灵,将寿阳公主、永宁公主、瑞安公主、延庆公主她们所作所为一五一十禀告给万历。


    万历松开紧皱着的眉眼,嘴角微微勾起。


    司礼监掌印殷朗笑呵呵道:“两位太后娘娘和几位公主都心疼万岁爷呢,想着法子替万岁爷分忧。”


    万历哼笑:“还用你多说,朕难道这么不识好歹。”


    从万历出生,殷朗和冯保都跟在他身边。


    殷朗资质比冯保还老,因李太后更信任冯保,所以冯保便成了万历大伴。


    冯保事发被杀后,殷朗便做了司礼监掌印,这个位置堪比内相。


    两人相处融洽,殷朗没有冯保那么贪心,更没有像冯保那样喜欢弄权,深得万历信任。


    斟酌之后,殷朗提议道:“万岁爷,不如让东厂多派些人手过来帮忙,后宫各处也需加大人手保卫安全,四品以上诰命夫人人数可不少。”


    东厂太监一般人更有能耐,也是皇上的心腹。


    “你说的对。”万历虽不知她们具体想做什么,但人一多便容易生乱,更何况还是突然下诏让那么多人入宫。


    等他们将一切事务安排妥当,午门口那些国子监学子也都拿到了报纸。


    午门口跪着国子监学子,京城百姓也十分好奇,离得远远的观望。


    这些学子拿着报纸讨论:


    “李贽不是在应天府吗?他什么时候来京城了?”


    “听说他来京城看望朋友,前几日还与人争辩起来,把人气得吐血。”


    “看看他写了什么文章,题目是《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一人诵读了起来:“昨闻大教,谓妇人见短,不堪学道。诚然哉!诚然哉!……①”


    “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①”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①”


    一老百姓看那边热闹,问手里也拿着一份报纸的读书人:“他写了些什么,怎么这些人都这么激动?老汉一句都听不懂。”


    那读书人头戴藏青色儒巾,并不自恃清高,温和有礼,说道:“这位李贽李夫子在文章中反驳别人说女子没有男子有见识这个看法。他说男女虽有别,但要是说男女见识有区别,他不认可。他认为女子没有机会学习、出门长见识,所以才显得比男子短见,若给她们机会读书、周游天下,未必不会比男子强。”


    李贽写的文章远比他解释的要尖锐刻薄,他只把其中道理讲了出来。


    老汉说:“难怪皇上下令让公主去国子监读书。”


    不管他心里真实想法是什么,他都不会说出口。作为皇城下的老百姓,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


    皇上总是有道理的!


    那头戴藏青色儒巾读书人又翻了翻报纸,见另有几篇主题相似的文章,都在支持李贽的看法,其中还有人写文章抨击了现在的学风。


    “咦。”那读书人一声惊呼。


    老汉问:“怎么了?”


    那读书人盯着报纸看了半晌,才说道:“这份报纸还有两首诗,一篇游记,皆是出自女子之手。”


    老汉很快抓住重点,又问:“作得如何?”


    那读书人由衷赞道:“极好!极妙!极有灵气!”


    看完报纸,众人议论纷纷,陆陆续续有学子离开,离开时,他们皆是一脸羞愧,以袖遮脸,不知是被李贽写的文章还是那几篇极好的诗文所触动。


    不过,很快又有一些品级不是那么高的言官跪了过来,人数看起来不多不少,像是计算好似的。


    万历皇帝心无旁骛,在文华殿听申时行为他上课。


    今日讲课的内容正是:治大国,若烹小鲜。②


    万历皇帝自然知道这是申时行特意给他安排的内容。


    他没有反感,认真听课,申时行状元出身,讲课娓娓道来,说教亦很克制。


    歇息时候,申时行忍不住问:“陛下可是想好应对之策?”


    “未曾。”万历一脸无辜,说,“母后母妃和几位公主在慈宁宫劝诸位诰命夫人,朕等她们应对。”


    申时行:“……”


    他当然不信万历毫无准备!本来是想将话题引到这里,自己劝两句。可听皇上的意思,根本就拒绝听他劝告。


    他不明白三位阁老怎会由着他胡闹。


    更没想到文渊阁中竟然还真有人支持皇上。


    .


    慈宁宫中。


    李太后、陈太后、魏太妃以及四位公主都在,宫中正堂摆了六十多张椅子,各位诰命夫人依照品级一一坐开,个个坐立不安。


    永宁公主时不时看看一头发灰白的老太太几眼。


    刚刚她听到她行礼时自报家门了。


    她是史老太君,荣国府的老太太,黛玉的外祖父,长相竟然和她前世看到的一模一样。


    真是太好了!


    贾家只来了贾母一人,宁国府的尤氏和荣国府的邢夫人,皆是填房,她们诰命品级不够。


    一众诰命接到懿旨,慌慌张张地按照品级着装束发戴头冠,又命人加快步伐往皇宫赶,等进了后宫,服侍的人都留在宫外,另每人有两个宫女上前,跟着她们。


    她们一个个都忐忑不安。


    永宁公主向陈太后、李太后提议,要好好劝劝各位夫人,让原本不赞同的人明白道理,让原本赞同的人做到心里有数。


    至于为何是四品以上官员夫人和宗亲女眷。


    道理也很简单。


    能做到四品以上官员,他们哪个后面不是跟着一串低品级官员。


    向所有官员夫人施压,一是不现实,人数太多;二是降低自己格局,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入皇宫的;三是没有必要,压力是向下传导的。


    大明传到万历手上,外姓王个个都很老实,即便不老实的,表面看起来也像拔了爪子的老虎。


    作为外姓王的北静王府,过世的两代北静王,又是抗击倭寇,又是抵御鞑靼,数次立功,大明皇室对他们格外厚待。


    如今北静王年纪与万历差不多,便留在万历身边做事了。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