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上山采药

作品:《在幸福的起点重生

    《在幸福的起点重生》全本免费阅读


    早春的山上很冷,还是一片灰噗噗的,但是有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已经生长出来了。


    “你们看这是啥?”徐德在前面招呼苏秋月他们。


    扒开结冰的雪块,在碎雪块中长出来一朵黄色的小花,大小也就是成**拇指指头那么大。


    紫色的杆径上鲜黄的小花,花瓣聚拢着围绕这中间细小的花蕊,就这还寒风瑟瑟的初春里绽放。


    看着都让人喜欢的不行。


    苏秋月他们还在感叹,在伸出手还冻的慌的时候,看着还很娇嫩脆弱的小花竟然在这个时候盛开了,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伟大。


    “这是冰凌花,先开花后长叶。它开花了林子里的春天就来了。”徐德解释,他们已经见惯了东西,对苏秋月他们来说可是稀奇。


    两人趴在那里看了好一会儿才跟着徐德继续往前走。


    “秋月姐你看!”张春生把地上捡的比他手都大的松塔举起来给苏秋月看。


    “那个是松鼠嗑完了的,你瞅瞅多干净,比人采的可干净多了。”徐德看了一眼说。


    “你们吃的松子啊,有些是掉下来,更多的是人上去摘下来的。


    采松子,人上树可都是要命的活儿。要不说山珍海味呢,山珍可不是那么好吃的。”徐德说。


    “为啥?”张春生不懂,徐德就给他讲。


    苏秋月是有些知道的,现在还没有开放,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了计划生产,只有经济发展,多少人为了生活冒险采松塔。


    松塔都长在笔直松树尖上,林区的松树林又高又直。


    秋天的时候林区风大,松塔正是成熟的时候,很多采松塔的人都得爬到树顶上去采松塔。


    就连坚硬的桦树都能连根吹倒。


    松树又特别的脆,树尖就像在风中摇摆的芦苇。


    经常会“卡巴”一声就断了。


    掉下来摔死、摔伤、摔残的人真的很多很多。


    就像现在为了采一些药材或者其他的山珍上树掉下来的比比皆是。


    “那么危险咋还上山啊?”张春生问。


    “不上山咋整,我们守着山,吃喝用都得靠着山。养家糊口就得上山来。


    大群山养活了我们这么多人,我们自己不去,还能等着大山喂到嘴里吗?”徐德叹气说。


    苏秋月和张春生一时之间都沉默了。


    “好了,不说这个了。我们赶紧往上走。”徐德打断他们的沉思,日子得继续过,路得继续走。


    苏秋月找到一些冻青、干巴了的刺五加等药材,都挖了出来。


    她要仔细的辨认,她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医生,哪怕是家里世代行医。


    对于药材的性状都很不敏感,只能勤能补拙的用最笨的方法记住。


    好在她志不在此,只要把常见的,她能用到的药材记清楚就好了。


    在山上的时候没有觉得怎么样,一边走一边听徐德讲见到的东西,还有大山的故事,过程很轻松愉悦。


    下山的时候才感觉累,腿像灌铅了一样走不动道。


    好容易到了山下找到马,还得骑着往回跑,到了家俩人就跟霜打了一样。


    “这才哪到哪儿啊?你们啥都没有,我们跑山一出去就是一天,有时候走远了几天才能回来。


    下山的时候,背着的山货比人都高。”徐德媳妇看着两孩子没精打采的说。


    “大娘,你们咋那么厉害呢?”苏秋月无法想象。


    “厉害啥呀,都是练出来的。山里的野菜、药材、山货成熟就那么几天。


    去晚点就老了,就没用了。那可都是钱,是一大家子一年的嚼用。


    咋能空手回来。能背的都得背下来呀。


    从小到大跟着大人都习惯了。”徐德媳妇解释。


    苏秋月只剩下叹气的份儿了。其实她是知道的,上辈子她可是知道他们有多辛苦。


    晚上的时候,徐德媳妇让苏秋月泡泡脚,然后拿着木棒好好的拍打自己的腿。


    让她多动动,要不然明天更疼,还得疼好几天。


    第二天苏秋月的腿真的碰一下都疼,徐德还是拉着他们上山,走的还是另一条路。


    今天的速度可比昨天的速度慢了好多。


    不过这条路又看见了不一样的物产。


    真的是大自然丰富馈赠,苏秋月的眼里到处都是宝贝。


    张春生更是忘了疼,看到啥都有意思。


    第二天没有走多远,实在是腿太疼了,下山的时候更疼了,回去的时候马都上不去了,张春生把她托上去,她都迈不开腿了。


    马跑起来的时候每颠簸一下对苏秋月和张春生来说都是巨大的痛苦。


    苏秋月眼泪都下来了,到家的时候腿都木了。


    “疼了吧,等会儿我给你揉揉,揉开了明天就好了。”徐德媳妇说。


    吃完饭,两个屋子都传来了不同的呼叫声。


    苏秋月真的是


    扯着嗓子哀嚎,张秋生还在有一分的忍耐。


    睡了一觉起来确实好了很多,但是该疼的还是疼。


    再上山回来真的就没有那么痛了。


    苏秋月腿上的肌肉还有点疼的时候,就得回去了,半个月以后再来就能采到东西了。


    徐德告诉让她下次来拿背篓,还得拿些布口袋。


    工具下次来的时候应该就做好了,到时候就能用了。


    回去的时候自行车上绑着背篓,里面是苏秋月要的一些干蘑菇,干木耳,山核桃、榛子、野菜干等。


    还有做好的皮坎肩。


    苏秋月买的多,做了两副兔子皮的裤筒,冬天就可以绑在小腿和膝盖处出门就不怕冷了。


    羊皮做了两个大点的坎肩,都过了屁股,冬天穿上纯皮大衣保暖。这种大坎肩还有个用处,就是不穿的时候能铺在炕上当个小褥子,隔凉保暖特别好用。


    苏秋月回到家,说了一下出去的情况,给表舅家拿了些干货,然后去公社给付奶奶和付叔儿寄了一些干货。


    徐德让苏秋月做布袋子,苏秋月想起来看到的一个办法,就是把布缝在背筐的边缘处,这样就能让背筐装的东西变多。


    袋子口做一个抽拉绳,就能保证不会把里面的东西撒出来了。


    苏秋月也做了两个小布袋子,她不觉得她能采那么多,先准备着。


    大队已经开始翻地了,翻完地就是播种。


    苏七月倒是不用下地了,她忙的事情也不少。


    歇了一整个冬天,突然开始出力干活儿,浑身酸痛是必然的,她的膏药来买的就多了。


    也不是所有的都能贴,苏秋月得在家又忙着实验熬风湿膏,夏天的时候正是风湿犯病的时候,她得提前准备出来。


    所以她家院子里又开始冒出难闻的气味了。


    不过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会没几天膏药就熬出来了。


    数量不太多,她就得赶紧去上河村了。


    提前准备好的粮食已经装上了,张春生这次依然跟着她一起。


    已经走过一遍的路,再去的时候就快多了。


    短短十多天,大山到处能看到新绿,徐德他们已经开始忙着采蕨菜一类的野菜。


    张春生也跟着采,他记得自己的任务是看好苏秋月,所以也没有离苏秋月很远。


    苏秋月也采了一点儿,她就是要好好的辨认一下。主要是为了认一些长出来的草药的样子。


    苏秋月这次要待的时间长一点儿,她需要细心的辨认好这些草药的每个阶段的样子。


    做到以后不会弄错,也不用总跟着别人后头了。


    苏秋月这会儿真想手机啊,她只能拿着本子不停的写写画画记录下来,还得趴地上仔细的观察辨认。


    对她来说,一地的新绿长得都一样,又有些细微的差距。


    老跑山的人眼中,特别明显的区别,她得用好久才能看出来。就好像脸盲一样。


    就是蕨菜差不多的就看见好几种了,有一种还是有毒的不能吃,但是根部却能入药。


    她用不上也不知道怎么用,但是可以以后种在空间里,炮制出来以后卖钱用。


    这次可没有上次那么悠闲了,跑山人都忙着收割大山的赐予。


    就三五天的时间,蕨菜就会老了,不能吃了。


    苏秋月都感叹的速度,明明每一天,大山都在慢慢的沁出绿色,春意越来越浓的时候,这些蕨菜就已经老了。


    三天前还能轻轻一掐就折断,现在就老的得用刀子用力才能割断了。


    “再过几天就干巴了,一碰就碎了,种子也就飞的四处都是。明年就是新的蕨菜了。”徐德给他们说山里植物的神奇。


    就这么几天,不过半个月,就是这个植物的一生了。


    这次苏秋月算是见识到跑山人的不容易了。


    早早带着干粮就上山,上了山一刻不停的直奔“窝子”,那个自己早就熟悉的地方,长有丰厚的野菜、草药的地方。


    找到新旧“窝子”趴跪在地上采摘,并不是轻松的活儿。


    得小心仔细,弄碎了不好保存就不能卖钱了。


    苏秋月能采到的野菜和草药有限,所以也没有特别的着急,可是看到其他人下午下山的时候,都是整整一个或者两个背篓,心里还是被刺激了一下。


    在上山饿了就把带来的干粮就这山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