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集 洪承畴

作品:《明末之定都上海

    《明末之定都上海》全本免费阅读


    汉中缉贼通判衙门,后花园


    凉亭里,崔元林陪着洪承畴在喝茶,张京生站在对面,垂手肃立。


    洪承畴冲着张京生点点头,道:


    “说说吧,你们锦衣卫都掌握了些什么情报?”


    张京生连忙拱手行礼:


    “督师大人,据卑职打探,这汉中城中隐患有二,


    其一是白莲教。


    日前,崔大人已经铲除了城西草堂寺的一个白莲教香堂,


    他们的总坛设在宁羌州的观音山,


    在各地还有数十个香堂,


    随时可以发动上万人的教徒闹事,


    不把他们剿灭,恐会酿成大祸。“


    洪承畴缓缓喝了口茶,点头道:


    “草堂寺那个案子,


    卷宗我也看了,你们办得不错。


    白莲教的事,本督早就注意到了,


    这次流贼来袭,正好一并解决了。


    还有呢?“


    张京生忙道:


    “其二,就是汉中卫指挥使吴山涛,


    此人从不练兵,却热衷于搜刮,


    卑职怀疑他与本地土匪有军械生意往来。“


    “哦,有实证吗?”


    “实证暂时没有,不过大人一查便知。”


    打发走了张京生,师生二人继续喝茶闲聊。


    三边总督洪承畴日前秘密抵达汉中,屯兵于汉江南岸。


    今天他便装入城,暂时下榻在崔元林的衙门里。


    崔元林问:


    “听说此次流贼声势颇大,号称十万之众,


    前锋已到略阳城下,


    不知老师准备怎么打?“


    原本神色淡然的洪承畴却是长叹一声:


    “唉!


    正则呐,


    实话跟你说吧,


    此战之后,


    为师这颗脑袋恐怕就保不住啦。“


    崔元林大吃一惊:


    “怎么会……?


    老师,何至于此?“


    洪承畴只是苦笑:


    “嗐,


    我也觉得不至于此,


    不过朝廷已有圣旨下来,


    要求洪某必须在两个月之内荡平境内的流寇,


    否则就要严惩不贷。


    正则啊,


    依照陛下的脾气,


    你说至于不至于?“


    崔元林听得目瞪口呆:


    “可是,


    这……,


    流寇善于流动作战,


    怎么可能一战肃清呢?“


    洪承畴又是一声长叹:


    “唉!即使陛下不杀我,


    他杨文弱(杨嗣昌)也是要杀我的。


    这件事上面,


    他可没少做文章啊。”


    原来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原任三边总督,乃是洪承畴的前任。


    杨鹤在对付流贼方面,手段偏软,屡次为流贼诈降所欺,终于惹怒了崇祯皇帝。


    杨鹤被撤职查办,两年前已经死在狱中。


    而杨嗣昌一直认为洪承畴在此事上负有责任,最起码是没有很好地配合他父亲的工作,所以对洪承畴很有敌意。


    今年初,杨嗣昌被崇祯皇帝看中,入京担任兵部尚书,风传还会很快入阁。


    据洪承畴在京中的线报,杨嗣昌多次在皇帝面前吹风,说自去年流贼首领高迎祥授首以后,陕西流贼势力本已式微,但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不肯全力剿贼,整日里拖拖拉拉,不思进取,给了流贼喘息之机,致使局面日坏。


    杨嗣昌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洪承畴和孙传庭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朝廷大局,养寇自重。


    崇祯皇帝十分震怒,这才有了那道两个月必须荡平流贼的圣旨。


    洪承畴叹道:


    “杨文弱此人,心胸狭隘,


    又好夸夸其谈,实在是赵括在世,


    不如其父多矣。“


    崔元林道:


    “那也不能任由他在朝廷兴风作浪啊!”


    洪承畴微微摇头:


    “唉!


    对于关内关外的战事,


    他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其实也算正理,


    只是为了剿贼,


    他鼓动陛下每年加征二百八十万两剿饷,


    这就大错特错了。


    谁都知道,这二百八十万两银子,


    最终还是会落到普通农民身上,


    从而逼迫更多农民造反,


    让流贼变得无穷无尽,剿不胜剿。“


    崔元林道:


    “归根到底,我看还是因为国库空虚。


    杨大人为了筹措剿贼的钱粮,


    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洪承畴道:


    “此事说来话就长了。


    大明不是没有银子,


    而是朝廷收不起来钱粮。


    卢建斗(卢象升)前年就上过奏本,


    请求全大明官绅一体纳粮,


    这样国库不就有银子了吗?“


    “那是不是朝廷没有通过?“


    “当然通过不了!


    朝廷内阁大员在老家都有千顷良田,


    肯定不愿意缴税。


    但此事只要陛下下旨,


    也不是不能做,


    最起码那些流贼出没的州府,


    是能够推动的。


    卢建斗在湖广时,


    就已经和地方上的主要官绅达成一致,


    这些人为了身家性命考虑,


    都是愿意缴纳钱粮的。


    总之,朝廷筹措银子还是有办法可想的,


    千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