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郭一槐

作品:《非凡法医

    熊照安在一旁看得直咋舌。


    “小宋法医,解剖的速度也太快了呀,颈部我都没有看清楚,这个……”熊照安的确没怎么看清楚,宋小慈很快就缝合了尸体。


    宋小慈算是听出来了,熊队这是担心他看尸体毛糙,会不会搞遗漏了。


    “死者咽喉部充血,甲状腺出血,喉粘膜、咽部粘膜、扁桃体以及舌根部等等,都可见明显的灶性出血,这个我没有说错吧。”


    “还有,往下的话,舌骨大角骨折,气管软骨骨折。”


    熊照安有些不服,那X光片呢,他只是看见宋小慈拍了照,还没有将片子放到观片灯上看呢。


    “不看下X光片吗?”熊照安提醒道。


    宋小慈微微一笑,自信地道:“第三、第四颈椎棘突有骨折,说明凶手的力量很大。”


    哇,仅仅在拍摄X光片的过程中,就得到了颈椎损伤的情况,真是好眼力。


    熊照安自叹不如。


    还是躺平算了,有宋小慈在,自己不用看这么清楚。


    “还有一点,你补上。”宋小慈对记录员又道:“鼻软骨有骨折后的愈合现象,说明死者一个月前有过外伤史。”


    在拍摄X光片的短暂时间,连这也能看出来。


    熊照安只得彻底叹服。


    几个人还没来得及讨论尸检的方方面面,刘波打来电话,直接让三个人回到清阳县公安局,参加案情讨论会。


    会议室里,刘波点名宋小慈说说自己的判断。


    “先说下死者的基本情况:死者男性,年龄为五十八岁,身高172厘米,死亡时间为八天。”


    “根据尸检的情况,凶手为右手利,力气很大,使用尼龙绳勒死了受害人,他缢没有任何问题。”


    “另一个,分析凶手与死者相识,通过数十刀毁去面容,包括眼睛鼻子嘴巴,作案特点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最后一个,死者的身份,我认为是户外工作者,比如建筑工人等等。”


    宋小慈说完,看了一眼熊照安。


    熊照安点点头,表示赞同。


    其他人对此并无异议。


    待宋小慈说完,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宋小慈身上。


    “我身上有宝贝?还是爬了条蜈蚣?”宋小慈大感诧异,不由自我打量了一番。


    刘波笑了,“小宋法医,那个,东西给你准备好了,就看你的啦!”


    当宋小慈看见有人将画纸、画架搬到他跟前的时候,方才恍然大悟。


    清阳刑侦都快产生依赖症啦,为了走捷径,协作通报、DNA数据检索、调查走访等基础性工作也都不做了,直接让他画头像。


    熊照安懂水,配合着他人,将头部的X光片和观片灯摆放好,移到了宋小慈座位的正前方。


    大家都神情有些凝重,甚至是紧张,生怕宋小慈会拒绝。


    “好吧。”宋小慈感觉自己成了万人注瞩目的仙界骒子,能够背负十万座大山前行。


    话音落下,宋小慈双眼凝视着观片灯上的X光片,一动不动。


    而众人的目光也随之集中到了观片灯的那些X光片上面,期待着他能够揭开这个受害人的真面目。


    刘波尤其在意宋小慈的表现,生怕他此时尥蹶子。


    宋小慈其实没有他们那些多余的想法,前一次凭借X光片画像成功,已经让他有了一定的经验,第二次再画,成功的可能性在上升,因此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压力大。


    他的目光专注地盯着片子上的影像,仿佛在寻找着隐藏其中的关键线索。


    片刻后,宋小慈忽然起笔,开始在画纸上轻轻勾勒。


    他的笔触细腻而精准,每一道线条都似乎带着某种魔力,逐渐呈现出受害人头颅的轮廓。


    随着线条的交错和延伸,受害人的面容开始浮现。


    宋小慈的技巧娴熟,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五官的形状,还捕捉到了微妙的表情和特征。


    办公室里鸦雀无声,众人都被他的绘画技巧所震撼。


    当宋小慈完成最后一笔时,他退后一步,凝视着自己的作品。


    画面上的受害人栩栩如生,仿佛能够透过纸张传递出他曾经的生命和故事。


    办公室内响起一阵惊叹声,人们对宋小慈的才华和能力表示钦佩。


    他的画作成了此时此刻的焦点,更重要的是为案件的调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愣着干什么,传到系统比对呀!”刘波呶呶嘴,示意图侦技术员谭青华。


    谭青华是专门负责图侦信息处理一类的技术员,通过头像比对身份信息,正是他的特长所在。


    当即拿出相机,对宋小慈的作品进行拍照,然后导入警务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进行比对。


    五分钟过去了,一版二十张身份信息蹦了出来。


    这次的相似度却没有前一次的高,从75%一直退到20%。


    大家一路看了下去,这些身份信息与宋小慈推算的年龄身高都不相符合。


    众人都看向宋小慈求解释。


    这也是一种依赖症,结果不正确,就开始怀疑画像的方法是否科学。


    宋小慈不仅看了第一版二十人的信息,还往后看了几版低相似度的人员信息,的确没有发现合适的目标。


    “嗯,哪里有点不对,让我想想。”宋小慈似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再次打量观片灯上的那几张颅骨X光片。


    仔细研究了一会儿,不由恍然大悟。


    原来是面颊肌肉的厚度问题,就差了那么一丢丢。


    旋即,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整。


    不是根本性问题,而是面颊这块区域涉及到至少三个以上的特征点,对于面容识别产生了较大影响。


    电脑不像人脑,比对的时候缺乏整体观,只认死的特征点,三个特征点如果出现问题,对整体比对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几分钟之后,头像修改完毕。


    谭青华再次拍了照,导入系统进行人脸比对。


    很快,二十幅头像冒了出来,他们背后代表着二十个人的身份信息。


    仅仅看到第三位,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停了下来。


    “郭一槐,男,家住龙城领秀新区七栋五单元403号......”


    年龄身高都对得上,难道死者就是清阳县城本地的?


    宋小慈站起了身,对刘波笑道:“就是他了。我想第一现场很有可能就在他家里,我们技术组先去看看吧。”


    刘波表示赞同。


    这样,宋小慈和胡斌两个人一起离开了刑侦大队会议室,而熊照安则是留在技术中队值班。


    到了龙城领秀新区,找到物业管理人员。


    经过了解,郭一槐是清阳县电力公司职员,曾经干过调度科科长,提前两年转岗,工资照拿,不用上班,属于半退休的状态。


    郭一槐早年结过婚,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离婚了。


    无儿无女,孤家寡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