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满月酒

作品:《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盛家长孙满月,摆满月酒,林场里关系好的陆续都来了。


    十一点左右,刘长德夫妻还有刘玉江刘玉河兄弟,以及碱场老齐家爷俩,也过来了。


    得亏盛家东屋地方大,一间半的房子,来人多了就上炕坐着。


    大过年的,难得凑一起,大家伙儿说说笑笑的格外热闹。


    盛新华九点来钟醒的,陪着姥娘姥爷玩了快俩钟头,这会儿就有点儿困了,开始赖叽。


    周青岚一看,知道儿子这是要睡觉,于是抱着回了西屋,把尿、喂奶、垫上褯子哄睡。


    外孙子睡着了,王春秀就让闺女留下来看着,她去厨房洗了手,帮张淑珍忙活。


    “亲家,还有啥东西要做的?你跟我说,我来。”


    “哎呀,不用啊,都差不多了,就剩下这点儿茄盒还有肉段没炸出来,马上了。


    你快进屋歇着吧,不用你忙活啥。”


    亲家难得来一回,哪好让人家动手做饭啊?张淑珍站在炉子前,一边往马勺里放茄盒,一边笑道。


    王春秀转悠了一圈,好像真没有啥她能帮得上忙的。


    “亲家,你这干活真麻溜啊,好几桌席呢,这么快就预备妥当了。”


    “哪是啊?昨天就开始准备了,该烀的该炸的早就弄好了,今天就是再加点儿料,重新回锅一下就行,简单。


    亲家,你快进屋吧,这外屋油烟重,怪呛人的。”


    张淑珍炸东西呢,得时刻小心注意,分不出精力跟王春秀唠嗑。


    王春秀也看出来了,没办法只能回西屋陪闺女和外孙子去。


    张淑珍这边,很快就把茄盒、肉段都炸了出来。


    这个时候,也就剩下几个炒菜了,炒菜不能太早,最好是炒出来就上桌。


    正好盛希平领着弟弟和朋友们,出去借回来桌子、碗盘等家什。


    于是盛希平哥几個摆桌子,盛云菲盛云芳姐俩刷洗碗盘,然后盛菜往屋里端。


    今天家里来人不少,东屋南北炕各摆一方桌,中间过道再摆上一张靠边站。


    然后西屋炕上摆一桌,地上摆一桌,总共五桌,咋地也坐开了。


    为了今天的满月宴,张淑珍也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费尽心思做了一桌子的好菜。


    炖江鱼、野鸡炖榛蘑粉条、红烧肉炖土豆、酸菜扣肉、炸茄盒、糖醋肉段、清炒鹿肉、皮冻、烀肘子、香肠猪肝拼盘。


    不多不少,正好十个菜,十全十美。而且,基本上都是硬菜,没啥素的。


    “那个,时间仓促,没能多做几个菜,大家伙儿将就着吃啊,锅里还有的是呢,不够了再添。”


    最后一个菜端上桌,张淑珍笑着对大家伙儿说道。


    “哎呀嫂子,这还叫将就着吃啊?我们家过年也没吃这么好啊。”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


    这是实话,整个儿前川林场,要想找出来比盛家生活好的,还真就没有。


    关键是人家养了个好儿子有本事啊,这些东西,那可不是花钱能买来的。


    “嫂子,你这忙活大半天了,也够累的,快坐下来吃饭吧。”王家川招呼张淑珍。


    “不忙,你们先吃吧,我去西屋,跟春红她们一起。


    老盛、希平,你们在这屋,好好陪着大家伙儿喝点儿啊,今天酒水管够,敞开了喝。”


    张淑珍笑呵呵的从东屋出来,往锅里添些水,放上锅帘子,把提前从外头仓房捡回来的馒头,都放到锅里热上。


    忙活完这些,张淑珍这才解下来围裙,去西屋,挨着陶春红坐下,招呼大家吃饭。


    大过年,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又有好饭好菜招待,众人说说笑笑的,别提多热闹了。


    “嫂子,你家这小孙子真稀罕人啊,咱这么多人说话,他睡的还那么香呢,一动不动的,真好。”


    陶春红扭头往炕稍的摇车子里头看了眼,羡慕不已的说道。


    东北有三大怪,养个孩子吊起来,就是其中之一,说的就是小孩子睡摇篮。


    那摇篮当地人也叫摇车子,一般都是用桦木做成了,两头微微翘起,上面拴上绳子,吊在房梁上。


    孩子哭闹了,就晃一晃摇车子,哼几句歌。


    以前东北环境恶劣,野生动物多,那狼大白天的都敢进村。


    女人白天要是有啥活,就把孩子放摇车子里头,避免被野兽祸害。


    盛新华用的这摇车子,年头可长了,好像是有盛云芳盛云菲那会儿吧,盛连成找人做的。


    因为那是双胞胎姐妹俩嘛,所以做的就比平常那种略宽一些,俩孩子能躺的开,后来盛希泰,也是用的这个。


    盛新华出生之后,盛希平就把摇车子给找出来收拾了挂在房梁上。


    当然,盛家这是新房子,砖瓦的结实着呢,冬天窗户也封的。


    再说现在也没那么多野兽了,更别提进村子。


    主要就是哄孩子方便,尤其是像今天,家里来客,为了做菜两个锅底坑都烧了不少火,那炕头热的都烫屁股。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把孩子放炕上了,容易打了孩子屁股,到时候孩子屁股通红,太遭罪。


    所以周青岚哄睡儿子之后,就把孩子放摇车子里头了。


    那小家伙在里头睡得可香呢,不管屋里人怎么说话,他都不醒。


    张淑珍也回头往摇车子看了眼,随即笑了,“是啊,没寻思他出了月子这么省心。


    最开始那几天有点儿闹,家里狗叫两声都不行,光哭,没办法了我家狗全送到刘嫂子家里养着。”


    张淑珍生了六个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也见过不少,可是像盛新华这么省心的,确实很少。


    记得以前养孩子,也不知道咋地,成天的哭,只要醒着就哭,还特别难哄。


    那时候本来就没人手伺候孩子,家里活也多,正干活呢,孩子在炕上就哇哇哭。


    没办法了,就得背起来。一边背着孩子,一边干活。


    盛希平和盛希安小时候,就是这样,在张淑珍背上长起来的。


    等到盛希康的时候,盛希平就大了,张淑珍一忙起来,就把老二老三交给老大管着。


    盛希平才六七岁,前面抱着老二,后头背着老三,晃悠着哄。


    “以前主要是生活条件不好,女人怀孕、生孩子都吃不着什么有营养的东西,孩子本身缺营养,出生后就爱闹。”


    那边,王春秀作为妇产科医生,做出了权威的解答。


    “盛家这条件,我外孙子在他娘肚子就没亏着,先天不亏,所以就不爱哭闹。


    你们想没想着,咱有孩子那时候,孩子那头囟子多大?孩子一哭,都能看见头囟子呼哈呼哈的。


    现在的孩子再看,头囟子都小,就是营养够的事儿。”


    众人听了这话,恍然大悟,是啊,盛家这条件,肯定不能亏了周青岚。


    人家从怀孕开始就不亏嘴,坐月子更是吃的好,孩子营养够,自然就不闹。


    徐秀香、陈秀芝心里都暗暗记下了王春秀的话,等着自家儿媳妇怀孕了,也得注意些。


    多吃点儿好的,将来孩子好养活,大人也少跟着操心。


    什么是过年?


    大概就是拼死把命干一年活,然后在过年这段时间里,啥都不干,成天串门子走亲戚联络感情。


    也可以是平常日子省吃俭用,等到过年这几天,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亲戚朋友高高兴兴热闹庆贺。


    大过年吃的都好,肚子里有底儿,所以这满月宴就不像平日里吃的那么空。


    张淑珍每样儿菜都预备了挺多,就是打算不够了往上添。


    可实际上,也就那个香肠大家伙儿喜欢吃,又切了一些送上来,其他的菜基本上就没添过。


    当然,吃多吃少那是客人的事儿,盛家反正预备的足够。


    好酒好菜管够儿吃喝,过年了也没啥事儿,大家伙儿凑到一起天南海北、东扯西拉,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格外热闹。


    这顿饭吃了快俩钟头,东屋喝酒的那些人,最后都喝的脸上通红,舌头也有些发直。


    就这样,有人还觉得不过瘾,喊着号子还要喝呢。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有数儿的,喝好就行,不能喝倒。


    再说时候真的不早了,于是该告辞的都晃晃悠悠起身告辞回家。


    别人都走了,那几个喊着号子还要喝的也觉得没意思,摇摇晃晃的回家了。


    客人都走了,张淑珍领着闺女赶紧往下收拾,东屋吃饭时间长,到最后盘子里的菜基本上没剩下啥。


    西屋都是女的,吃饭本来就少,还剩下些菜。


    加上厨房里剩下的那些,估计好几天家里不用做菜了。


    盛连成和周明远都没少喝,那边收拾桌子呢,这亲家俩就倚在间壁墙那儿嘿嘿笑。


    等张淑珍收拾完桌子,刷完碗盘,借人家的东西都送回去之后,这才发现,亲家俩歪在那儿就睡着了。


    张淑珍和王春秀都挺无奈,只得从炕琴里拿出枕头来,让俩人躺下睡。


    “这些老爷们儿啊,也不知道他们咋就那么稀罕酒呢


    ?你说那东西齁辣齁辣的,有啥喝头?这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也不知道他们图啥。”


    张淑珍和王春秀俩人,去西屋哄孩子,一边嘟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