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臣愿响应陛下号召

作品:《陛下别太爱!我靠好孕独宠后宫

    宫中其他嫔妃,尤其是那些出生世家贵女的众嫔妃们,乍一得知宁雨菡这位皇后下懿旨减膳、号召她们捐钱捐物、抵御灾情的消息,她们和王贵妃的反应,也是基本一致。


    皆都对宁雨菡这个皇后,颇有微词。


    然而,无论她们背地里怎么想、怎么腹诽,眼见得宁雨菡已经下了此懿旨,并带头捐款捐物,她们也都没得奈何。


    最后,她们也只得不情不愿的捐了些首饰金银了事。


    虽然,众嫔妃也都是如王贵妃一般,捐了些过时、亦或者是堆在库房内积灰的物件应景,但这些物件,本身却是件件价值不菲。


    毕竟,这些世家贵女手中漏出的,又怎的会是太差的东西?


    如此,一件件,积少成多,倒也是一笔不菲的财物。


    而这些财物,皆直接充入了国库,以备抵御灾情之用。


    一时间,国库倒是充盈了不少。


    *


    与此同时


    金銮殿上


    李元珩端坐于龙椅之上,立于他身侧的方进忠高声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然而,随着方进忠话毕,却也不见有朝臣出列。


    这种情况,便是众大臣无事启奏了。


    众大臣都准备着无事退朝,就在一众大臣静待着方进忠这位御前大总管,高声道出“退朝”之际,端坐于龙椅子上的李元珩,却是开口了:


    “进忠,把东西搬上来!”


    方进忠闻言,当即恭声应诺,旋即,退出大殿。


    不过一会儿功夫,他便领着一众内侍,抬着好几口大箱子来到金銮殿上。


    内侍们将箱子尽数摆放在金銮殿上,在方进忠的示意下,将一口口箱子打开,里面尽是金银、与贵重物件,只将这几口大箱子,给堆了个满满当当。


    也难怪,这些看起来孔武有力的内侍们,刚刚抬着这些箱子进殿时,会如此吃力。


    实在是太有分量、太重了啊!


    见此情状,一众大臣皆是一怔,继而,便齐齐向着高坐于龙椅子上的昭文帝,投注过去,或好奇、或疑惑、或不解的目光。


    那眼神分明是在说——


    陛下怎的命人将这些箱子,给抬到金銮殿上来了?


    陛下此举,是要做甚?


    迎上一众大臣的目光,李元珩自也窥破了众大臣心中所想。


    见状,高坐于龙椅上的帝王,当即抬手一指那些大箱子,朗声开口道:


    “相信众爱卿也知,黄河流域洪水泛滥,灾情一触即发。


    这些都是朕自私库中拿出来的金银、物件,预备充入国库,以做抵御灾情之用。”


    话到这里,李元珩话锋一顿,高坐于龙椅上的他,环视殿内一周,视线在一众大臣的面上一一扫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百姓有难,吾等岂能坐视不理?


    朕此番,权做是给众位爱卿打个样儿、带个头。


    朕在此号召众卿,捐款捐物,共御灾情。


    众卿皆心怀天下,想来,必不会有异议!”


    殿中众大臣:“……”


    原本,听闻这几口大箱子中你的金银与物什,皆是昭文帝从私库中拿出,预备充入国库,以做抵御灾情所用,众大臣还欲开口,大赞陛下仁慈、体恤百姓。


    谁曾想,转瞬便听得帝王说,要让他们也一起捐钱捐物,共御灾情。


    闻言,众大臣口中的一句“陛下英明”,便被生生堵在了嗓子眼。


    一时间,偌大的金銮殿内,诡异的静默了一瞬。


    而就在这时,户部尚书林中堂却突然出列,手持笏板,向着高坐于龙椅上的李元珩,躬身一揖:


    “好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陛下所言甚是!


    臣愿响应陛下号召,捐钱捐物,以御灾情!”


    林中堂此言一出,不待众大臣作何反应,刑部尚书赵弘毅便也径直出列,同样冲着龙椅上的帝王一揖:


    “臣亦愿响应陛下号召,捐钱捐物,以御灾情!”


    赵弘毅此番话落,又有不少大臣,纷纷出列:


    “臣附议!”


    “臣亦附议!”


    ……


    这些大臣,皆为李元珩这些年来,所培养的心腹。


    他们一心忠于李元珩。


    眼见得,陛下都发话了,他们自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态。


    这么一来,殿中的大臣,竟是呼啦啦出列了不少。


    见状,李元珩略带欣慰的轻“嗯”一声,转而望向好似怔愣当场,未曾表态的众大臣,视线再次在这些大臣的面上,一一扫过:


    “众卿,你们呢?尔等意欲何为?”


    李元珩的眼神,很直白。


    分明就是在说——


    瞧!这么多大臣都已经表态要捐钱捐物了。


    众卿,你们呢?


    赶紧也表个态呗。


    你们该不会是对朕的想法有异议,不愿捐吧?


    迎上皇帝陛下投注过来的目光,原本一直或怔愣、或保持沉默,未曾表态的一众大臣,俱都是心头一凛。


    立于众臣最上首处的王定邦,微垂的眸中闪过一抹不悦,却在帝王将视线投注过来的瞬间,便直接出列,向着高坐于龙椅上的帝王一揖:


    “臣亦愿响应陛下号召,捐钱捐物,以御灾情!”


    他本不欲捐,然而,眼下,却是明显形势比人强。


    瞧这架势,他这皇帝外甥,明显就是非要叫一众朝臣捐款捐物不可。


    他就算是不想捐,也得捐。


    与其落于人后,他还不如主动表态。


    王定邦是如此想的,也便这般做了。


    而眼见得他这个丞相大人都表态要捐钱捐物了,其余一众尚未表态的大臣们还能如何?


    见此情状,纵使众臣心中百般不愿,却也仍纷纷出列:


    “臣愿响应陛下号召,捐钱捐物,以御灾情!”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见众大臣众口一词,高坐于龙椅上的李元珩,遂满意一颔首:


    “如此,此事既定。”


    这便是就此拍板了。


    言罢,李元珩当即冲侍立在一旁的方进忠使了个眼色。


    方进忠当即会意,遂高声道: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不出意外,殿内一片静默。


    无人再出列。


    见此情状,方进忠遂又高声唱道:


    “退朝——”


    随着方进忠此言一出,殿内一众大臣齐齐拜倒。


    在众大臣的一片恭送声中,李元珩自龙椅上起身,款步走下御阶,在方进忠与一众御前内侍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踱出金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