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二十三章】

作品:《我栖春山

    《我栖春山》全本免费阅读


    沈春芜意轻轻将盛轼的胳膊放回去,蹑手蹑脚作势离开,身后传来一道沙哑慵懒的嗓音:“越了界,不打算认账?”


    沈春芜理屈,本想趁他醒来以前挪回去的,但她太累了,一觉睡到自然醒,偏偏盛轼是个早醒之人,他肯定是故意不声张,等着她醒来,将她彻底逮了个措手不及。


    终究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她斗不过盛轼,只能愿赌服输,时下转过身来:“说罢,您有什么条件?”


    盛轼见她一副视死如归的面目,说话还特地捎了一个“您”,他伸指压了压眉心,摁住笑意,淡声道:“等本王想好再说,先欠着。”


    沈春芜:“……”


    不知该喜还是该忧,冥冥之中,她欠了盛轼很多人情,饶是想还,似乎还也还不清了。


    两人相携出洞,狼群果真离开了,回至山谷河畔,与席豫、刀九和奔月三人会合。


    王妃安然无恙,三人纷纷舒下了一口气,但见到襄平王时,尤其是看到他身上的某处地方,三人的眼神变得有些古怪,碍于王妃在场,没好意思贸然提醒,只敢用余光瞄上那么几眼。


    好不容易回至京郊大本营,在诸多兵团的瞩目之下归营,盛轼先吩咐副官去备热水,沈春芜冻了一夜,是个娇养的性子,仔细别让她冷着了。她在主营里沐浴的空当儿,盛轼去了隔壁的营帐,正欲问席豫关于刺客审讯的事宜,对方却是欲言又止,盛轼挑了挑眉:“有何话想说?”


    席豫不知如何开口,踯躅了一番,想要摇头。


    盛轼散淡地扯唇:“但说无妨。”


    他说完这句,席豫忍不住垂眼,低声道:“殿下,您左肩上有东西。”


    这句话含蓄,盛轼已经反应了过来,静默了一会儿,面不改色道:“知晓了,你先出去。”


    “是。”


    营帐里只余下他一人后,盛轼行至镜前,看清了肩肘上那一枚咬痕,衣料上残留着她胭脂色的口脂,并及一抹清郁的血渍。方才从山谷之中回营,想必一众兵卒都见着了。其实并不打紧,这种极细微的小事,不足以影响军心。


    但是……


    盛轼的呼吸跟着眸色黯沉了几分,修长的指节碾蹭在肩膊处,很快地,指腹上蘸染了一抹胭红,他端视片晌,昨夜所发生的场景历历在目。


    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场景,反而不是她疼得咬他肩膊的这一幕,而是她越了界,依偎在他身旁睡下的这一瞬。


    昨夜,故意没有回应她,打算看看她的反应。大抵是骨子里的卑劣之心在作祟,又想看她哭哭啼啼泪流满面的样子了——但沈春芜的做法,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她小心翼翼钻到他怀里,窝在他身前睡下了,模样乖驯且温软。


    看上去,很依赖他。


    盛轼心腔灼了一团火,没了逗弄她的心思,可也添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思绪,这些思绪极其陌生,并不纯粹是男人对女人的念欲,还有其他更多的复杂成分。心火烧得愈发潦烈,加之娇人在侧,盛轼的身躯也隐隐的热了。


    夜里他通常失眠,偏生沈春芜忽略了这点,以为他早已歇下。他拥她入怀的时候,她当他是个暖炉,有恃无恐地拱蹭进来,脑袋在他的颈间蹭来蹭去,直至寻到了个舒服的睡姿,才不乱动了。


    盛轼备受折磨,许久才阖上眼。但不得不承认,她是他最好的药引,喝了这么多年的苦药,效果皆不及拥着她好。


    思及那些刺杀她的刺客,此一刻,盛轼眸底添了浓重的弑意。


    时下,思绪归拢,他不着痕迹地将肩膊上的口脂擦掉,唤了席豫入内:“本王交代下去的事,办得如何?”


    席豫道:“山亭内外的刺客都搜身并清理干净,在雁荡山的林中藏有诸多暗号,显然是蓄谋已久,冲着王妃而来。”


    盛轼唇畔抿出弧度:“可有查清身份?”


    “他们身上并无显著的徽识或是挂物,不过,腰皆佩擅剑,且据刀九奔月说,这些人配合极其默契,懂得阵法与谋略,不像寻常雇来的杀手,更像是精心训练过的家养死士。”


    死士?


    盛轼一副若有所思之色,大楚建朝初始,先帝就命令禁止朝廷内外豢养死士,若被发现,就是死罪。


    盛轼道:“刺客头目在何处?”


    席豫道:“正在北营里囚着,等您审讯。”


    盛轼点了点首,大步搴帘而出,且道:“审讯完后,让刀九和奔月来寻本王,另外,换一批新锐守着主营。”


    半途,他想了想,又道:“王妃若要去校场,让他们一路跟随即可。”


    席豫心下讶然,襄平王素来强势,从不允王妃离开他的视线半步,今朝怎的如此纵容了。


    委实是稀罕事儿。


    -


    沈春芜身上有诸多伤口,盛轼吩咐符叙这几日前来疗伤。符叙是个风流多情的医正,自来熟,话也多,能一边望闻问切,一边跟人唠嗑攀谈,有这一号人物在,沈春芜居然觉得他比初见时要顺眼许多,也就没同他计较诓骗她去书房研墨之事了。


    她遭到行刺了,估摸着盛轼一时半会儿不会让奔月送她回去,眼下又要待在营里好些时日,若有一位能说得上话的人,聊作消遣,倒也不算差事。


    归营后,盛轼变得繁忙,白昼训兵,夜里需审讯刺客。雁荡山藏着这么多刺客,情况煞是严峻,沈春芜发觉到,不论白昼还是夜里,防守都加强了很多。


    好一段时日都没见到过奔月,更没未到刀九,营帐外的人换了新的一批。


    沈春芜心中有些担忧,趁着符叙这日前来复诊,忙将心中疑虑问出。


    符叙乃系盛轼的故旧,十余年的交情摆在这儿,自然消息灵通得很,不甚在意道:“他们俩没事儿,就是一个被关禁闭罚抄《心静经》一百遍,一个被抓去山中填尸了,无甚要紧。”


    沈春芜:“……”


    直觉告诉她,挨罚抄的人是奔月,被罚填尸的人是刀九。


    奔月性子活跃,动如脱兔,如今命她坐冷板凳抄书,无异于凌迟一般的酷刑。至于刀九,听闻那刺客数量达百余位,也不知填上什么时候。


    二人为了护她,完全是豁出性命,毫无怨怼之言,沈春芜愧怍道:“不应该罚这般重的,我本身也有错,能否请王爷适当减轻惩罚?我也能代他们受罪,不论抄书还是填尸,我也能受得住的。”


    符叙像是听到一桩笑闻:“从不曾听闻主子替下人受罪,今番头回听到,王妃的思路委实清奇。”


    沈春芜皱眉,听出符叙的话中藏着一团情绪,她遂是道:“符医正若是有心里话,直说便是。”


    符叙晃着折扇,索性直言:“奔月刀九跟随殿下十余年,交情虽深,但前者身份是暗卫,让王妃坠崖险些丢了命,说到底是二人护主不力,未尽到本分,循理就要重罚,长长记性。假令轻易宽恕,落了话柄传到军中,兴许有人私底下要说殿下治军不严了。殿下素来公私分明,恩威并施,这也是众人拥护他的缘由之一。”


    沈春芜一怔,这是她没有思量过的事。


    盛轼一直让她留在主营之中,事事都有他包办好,主营就是她的一亩三分地,她从不曾考量到外界的东西,更不知晓盛轼身为八十万铁骑的主帅,要顾全大局,需考虑很多人的立场。


    符叙道:“殿下嘴不饶人,但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绝不是一事儿。”


    沈春芜听到他停顿了一下,似是在犹豫,正想问,忽听他低声道:“第一回造谒襄平王府时,殿下曾问过我,王妃的眼睛能不能治好。”


    沈春芜心口猝然颤栗了一下,不可置信地抬起螓首。


    “我目下还在寻找目瞽之毒,此事有些棘手,要徐徐图之。”符叙道,“这件事殿下让我保密,只遗憾我是守不住秘密的人,干脆让王妃知晓算了,王妃务必保守秘密,莫让殿下知晓此事是我泄露出去的。”


    符叙辞别后,沈春芜怔在榻上,久久没有回过神。


    她已然适应了失明的生活,甚至觉得失明后的生活也很好,多了一份寻常人所感受不到的清静,对一些事情能够做到眼不见为干净。


    其实也有想过复明的可能性,但她对顾辞所投的毒,毫不知情,饶是想要尝试制作解药,亦是根本无从下手。


    不曾料到,盛轼竟会将她的复明之事,放在心上,曾经特意嘱托符叙。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她的心律跳得特别快,饶是想要克制住,但心律就是卯足了劲不听话,噗通噗通噗通一顿乱跳。


    平心而论,沈春芜不是容易被打动的人。


    她曾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什么世面没见过?在这个世间里,男子对女子的示好,不外乎是送上昂价的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