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茶圣陆羽

作品:《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全本免费阅读


    第349章 茶圣陆羽


    大唐开元盛世,文化极度繁荣。


    在唐玄宗执政的开元时期,诞生了中华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圣人。


    诗圣杜甫,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乐圣李龟年,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除了这些圣人,还有一位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圣人。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圣陆羽。


    陆羽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茶经》更是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大唐开元年间,陆羽出生于湖北天门。”


    “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自小遭到遗弃,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


    “而陆羽被遗弃在寺院附近时,担任住持的正好是宅心仁厚的智积禅师。”


    “相传,一日智积禅师来到寺院附近的西郊时,看到了一座石桥下一堆大雁守护着襁褓中的陆羽。”


    “本着慈悲为怀的宗旨,他将陆羽带回了寺中。”


    “因为婴儿需要喝奶,他便又找到了一户姓李的人家,请求他们帮忙养育一段时间。”


    “陆羽长大一些后,收养他的李家举家返回了故乡。”


    “陆羽则又回到了龙盖寺,侍奉在救了自己命的智积禅师身边。”


    “见陆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姓名,智积禅师以《易经》占卜,得到的卦象显示。”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


    “于是,智积禅师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为这个弃婴命名。”


    “陆羽八岁时,智积大师教授陆羽读书,并学习佛法。”


    “陆羽不从被罚做苦役,日常扫地、洗茅厕、放牛等等。”


    “智积禅师煮得一手好茶,陆羽因此自小就有机会跟着智积禅师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


    “陆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前后当了十年童僧。”


    “陆羽跟着禅师在寺庙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但并未消除陆羽对尘世的眷恋。”


    “他不想在禅院中苦修,伴随着青灯古佛度此余生,不愿削发为僧。”


    吴承恩:陆羽的身世很悲惨,说起来跟《西游记》里的唐僧有所相似。


    唐僧的父亲被恶人杀害后,母亲为了给他一线生机,就把襁褓中的唐僧放进竹篮,然后随着江水漂远。


    命不该绝,唐僧被金山寺的和尚捡到,这才有了后来的西天取经。


    从此,这个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在寺院中长大。


    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智积禅师只让陆羽研读佛书,以出世态度影响着他。


    可小小年纪的陆羽却有自己的想法,很想入世做一番事业。


    陆羽觉得自己既无兄弟,又没后代,穿僧衣,当和尚。


    让世人听到这种情况,有违孝道,所以他想学习孔圣人的文章。


    关于这件事,陆羽坚持己见。


    在智积禅师看来,这简直是孺子不可及,恨铁不成钢。


    爱徒心切,他希望通过惩罚能规劝住陆羽。


    智积禅师分配又脏又累的活给陆羽,让他打扫寺院,清洁厕所,用脚踩泥涂抹墙壁,上梁盖屋,除此之外还要放牛。


    当禅师知道陆羽在外面并没有专心放牛,而幻想着读书写字之后。


    就不再允许陆羽出去,还让年长徒弟管束陆羽。


    有时候,陆羽手里干着活,心里想着读书的事,于是有所恍惚。


    这一恍惚,一旦被师兄发现就会遭来一顿鞭打。


    肉体的疼痛,心灵的禁锢,并没有让陆羽难过。


    让陆羽哭泣的真正原因是怕时光流逝,自己到最后一事无成。


    这一哭叹,看管的师兄更来气。


    于是更加用力鞭打陆羽,直到鞭子折断才罢休。


    无法忍受这种苦役,陆羽在十二岁那年逃出寺院。


    为了生存,陆羽加入了各地走穴的戏班子。


    尽管陆羽在寺院的境遇不好,但跟着智积禅师学习煮茶技艺,为陆羽日后成为茶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宝四年,十二岁的陆羽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做了优伶。”


    “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


    “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


    “天门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宴会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


    “于是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陆羽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天宝十一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司马,陆羽告别邹夫子下山。”


    “崔国辅和陆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在潼关大败大唐将领哥舒翰,进逼长安,唐玄宗逃到四川。”


    “陆羽流落至吴兴,结识僧人皎然。”


    “皎然是陆羽的知己,两人写了许多诗文记叙彼此的友情。”


    “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


    “出发前,司马崔国辅以白驴及书函相赠。”


    “一路之上,陆羽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马品水。”


    “一边访问当地百姓,一边做好记录,收获满满。”


    “陆羽二十五岁时,来到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


    “陆羽从栖霞山来到浙江吴兴,隐居山间,结识高僧名士。”


    “陆羽结交好友众多,皆是名留青史的文人雅士。”


    “陆羽闭门读书,钻研茶道,潜心著述,完成《茶经》初稿和自传等论著的编撰工作。”


    “陆羽除了是茶圣,还是一位文学家,可惜只有《茶经》流传后世。”


    “公元770年,陆羽去探望生病的好友皇甫冉,皇甫冉高兴之下写诗赠予陆羽。”


    “之后陆羽到越州拜谒鲍防,并到考察当地茶叶生产情况。”


    吴道子: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


    陆羽在隐居山间期间,着手开始了《茶经》的编撰工作。


    陆羽结合前人经验及自身实践,将茶的起源、功效、分类,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方法等学问悉数记录其中。


    约七千字的茶叶专著《茶经》,堪称自古以来第一部最完整全面的茶叶专著。


    在《茶经》当中,陆羽创造性地提出了煎茶法。


    这改变了原本茶叶只是小部分人爱好的局面,让更多人也得以品尝到茶的美好。


    《茶经》一经推出后,引起了整個社会很大的反响,迅速改变了许多人的日常习惯。


    以至于一时间茶道大行,王侯将相、文人墨客无不饮茶。


    相比于陆羽在茶道上面的非凡造诣,其自身的经历更加令人钦佩。


    对于自己的凄惨命运和身体缺陷,陆羽并没有感到自卑和忧愤。


    而是刻苦钻研茶道,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世人,这种精神尤其令人敬佩。


    陆羽历时二十六年完成了巨著《茶经》,为中华茶业做出了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也正因为陆羽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贡献,这才被世人赞誉为茶圣。


    孟子曾经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以这个标准来看,或许上天确实是为了降下大任,才会让陆羽从小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命运对陆羽不公。


    但陆羽却能够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靠着自己持之以恒的热爱和钻研,让世人永远铭记着他的名字和成就。


    陆羽一生淡泊名利,喜欢游历四方,热爱大自然和生活。


    陆羽之后,才有了茶文化,


    茶来自草木,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


    确切地说,茶是因为陆羽摆脱自然束缚获得解放,一举成为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精神缩影。


    “之后陆羽跟随好友卢幼平祭祀会稽山,卢幼平是大理寺少卿,是陆羽至交好友。”


    “相传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所以历代帝王定时派人到会稽山祭祀大禹,祈求国运昌盛。”


    “陆羽返回湖州,在颜真卿麾下当幕僚,参与编写《韵海镜源》。”


    “《韵海镜源》是一部宏伟巨著,陆羽参与编写,可见他文学功底渊博。”


    “五十四岁时,狂草大师怀素和尚与陆羽相识并相交,陆羽亲自为怀素写下了《僧怀素传》。”


    “陆羽受到荆南节度使裴胄的邀请,远赴湖南出任裴胄幕僚。”


    “裴胄与陆羽相识已久,已年过半百的陆羽千里迢迢到湖南帮助裴胄,可见陆羽为人情深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