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二次京师保卫战!杨廷和:我来做于谦!朱佑杬:洗刷不清了!

作品:《大明:刚登基,成了美帝群主

    《大明:刚登基,成了美帝群主》全本免费阅读


    “首辅,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前些天,我才和刘公公通过信,没有半点异常!”


    奉天殿,喧哗此起彼伏,文武百官都被这消息震得七荤八素。


    吏部尚书焦芳回神后,就下意识的说出反驳证据。


    这下,朝中喧哗议论戛然而止,目光都落在焦芳身上。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朝中众人都知道,焦芳是通过攀附刘瑾,在马文升辞官后,才能当上这个吏部尚书的。


    他已经属于天然的阉党一派。


    自然,他们也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发生,都抱着侥幸。


    “焦芳,你觉得我们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吗?”


    “首辅大人都说了,兴王已经胁迫陛下,陛下都被胁迫了,刘瑾又算是什么东西?”


    谢迁自然预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直接厉声道:“莫不是你已经暗中投靠兴王!是兴王在北方的内应!”


    已经没工夫和焦芳这些人斗了。


    谢迁直接雷厉风行的给焦芳带上了通敌帽子!


    “不是!我,我没有!”


    这個大帽子一盖下来,焦芳立即脸色大变,急忙否认:“我只是怀疑一下,毕竟这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我有些难以相信!”


    “是啊!首辅大人,谢阁老,这事情实在有些难以置信。我们大明,毕竟自正统年间以来,还……还没有再出过这种大事!唉!就不应该让陛下乱跑啊,难道……又要上演一场京师保卫战吗?”


    “当年有于少保……”


    “现在……”


    本来和焦芳不对付的户部尚书韩文,此番也忍不住站在了焦芳这边,作出了正常怀疑,然后……还举土木堡的例子,举皇帝随意出京的教训,也在寻找正德年间的于谦。


    这下,谁是于谦?


    “这……土木堡之变……”


    “金陵之,之变……”


    京师保卫战、于谦、皇帝乱跑,正统、正德……


    这几个词一出,再看看当前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临朝景象。


    就算是朝中没有经历过土木堡之变,没有经历过京师保卫战的年轻官员们,也能够迅速理解并带入当年的局势了。


    此时此刻,不恰如彼时彼刻嘛!


    英宗搞出来的烂摊子,好不容易经过儿子、孙子收拾干净,现在又,又要来一个天子南狩,再让大明出现危机吗?


    而且……


    这场危机,是来自南方!


    他们还不能南迁,只能继续向北!


    好家伙,时局逆转,他们这些人要追随英宗的脚步,也要去瓦剌留学,把当年落下的课要补回来吗?


    他们带入感很强烈,甚至都闻到了风沙的味道了。


    “我知道大家很难相信,但正如韩文提到的正统年间,提到的英宗,当年英宗他们那么好的局势,当年我们大明更加蒸蒸日上,还,还不是出现了这种事情!”


    “太皇太后应该还记忆犹新吧,毕竟也不过才过了五十年不到。”


    “还有朝中上了年纪的大人应该也记得吧,当年……大家同样不敢相信!”


    “可事情还是发生了!”


    谢迁这下甚至有些感谢英宗了。


    他老人家以实际行动给大明众人上的警示教育的课,没想到时隔五十多年,又派上了用场。


    他们几乎都不用费什么口舌,举什么例子了。


    例子就在眼前,他们都不用说太多,官员们会自行脑补一切。


    反正……京师保卫战嘛,大不了再来第二次。


    京城的百姓,应该也轻车熟路了。


    这也是他们内阁差点忽视的优势!


    大明自有国情在。


    谢迁发现,这番话下去,所有人都闭嘴了,连太皇太后也身子一抖,似乎勾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


    因为她说起来,还曾见过朱祁镇的母后孙太后,土木堡的经过,再清晰也不过了,这就是土木堡带来的回忆杀!


    “娘娘!臣……臣自比不上于谦于少保!臣……臣也没能力带领大家来一场京师保卫战……臣,臣想要乞骸骨!”


    刘健显然也意识到,火候够了。


    这会儿,竟然不进反退,在关键时候要打退堂鼓,主动请辞。


    “刘健,你要请辞?”


    陷入回忆杀的太皇太后被刘健这一招搞得回到了现实,反而有些震惊。


    这和孙太后拿到的剧本又不一样啊。


    “不是?首辅你要请辞……在这关键的时候?”


    焦芳等文武百官又震惊了,临阵脱逃也不能说的这么直白吧。


    “是的!太皇太后娘娘,臣有自知之明,臣恐怕做不了于少保,也没有能力,再让我大明江山……”


    “而且,于少保的下场……”


    刘健态度很坚决,承认自己不如于谦也很顺滑。


    然后,他这犹豫的样子,也让一些官员迅速反应过来!


    是啊!


    于谦为国为民,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可结果呢!


    还不是被英宗杀了。


    搁在哪个打工人身上不心寒!


    “太皇太后、太


    后娘娘,臣也乞骸骨……”


    “我也自比不上方孝孺。”


    而就在众文武百官深刻反省反思的时候,谢迁也再次给了一击,再次有意的提了一个名字,让文武百官们勾起了另外一个不好的回忆。


    人们这又迅速意识到了一个情况!


    朱佑杬也是朱老四,你们朱家皇位争来争去,都在你们朱家自己人手中打转。


    当年方孝孺做错了什么,忠君爱国!


    可忠的皇帝错了。


    朱棣上位之后,还不是杀了人家。


    所以,现在又有另外一个情况。


    他们到底要忠于谁?


    别到时候朱厚照打输了,朱佑杬又赢了。


    他们学谁?方孝孺?黄子橙。


    这都是白骨累累的前车之鉴啊。


    这都是大明该死的历史厚重感啊!


    平日还好,看不到大明皇帝的薄凉,可到这种时候,朱家皇帝最薄凉了。


    谁卖命?


    偌大的奉天殿,因为刘健和谢迁的请辞,再加上又要来一次京师保卫战,不,又要来一次奉天靖难,或许又要上演于谦、方孝孺的下场。


    几百人的场面,弄得落针可闻。


    尴尬在原地,几百双眼睛大眼瞪小眼,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发言。


    “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


    好在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急促的声音响彻全场,打破了这下的安静。


    人们纷纷回头,看到了一身红衣的信使。


    “什么情况?”杨廷和迎了上来。


    “娘娘!首辅……大事不好了!陛下有旨,通告全国、昭告天下:内阁谋反!南方军队高喊北伐!他们已经势如破竹,连续攻克徐州、洛阳!席卷天下!”信使直接传递噩耗。


    整个大殿再次落针可闻。


    “刘健、谢迁,你们……你们真要请辞?”


    “我,我大明,已经不配出现于谦了吗?”


    张太后已经彻底成了摆设,太皇太后反而再次看向刘健,终于意识到,他们大明皇家信用脆弱得宛如一张纸。


    这一下,历史走向了分叉路。


    他们都不愿意再选出一个景泰帝了。


    内阁直接要投了。


    “臣有罪!”


    “臣有罪!”


    刘健、谢迁直接跪地请罪。


    “臣,臣也乞骸骨!”


    然后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张昇也再次添了一把火。


    “臣,臣乞骸骨!”


    随着他的发动,一批官员也跟着跪地。


    “首辅大人,次辅大人!你们,你们怎么这样?你们……你们可是天下文人楷模,大难将至,你们甚至……甚至连徐有贞都不如吗?”


    户部尚书韩文直接就惊呆了,他也是内阁的人,也是比较尊敬刘健和谢迁的,却万万没有想到……


    他们现在有这样的选择!


    焦芳也呆住了。


    徐鹏举看到这一幕,脑袋已经不够用了。


    大明危机还没有到来,官场的危机已经到来了。


    太皇太后直接一阵一阵颤抖,看到这个局面,真的是被骗过了。


    “刘健!谢迁!”


    “你们竟然是这样的大明首辅,次辅吗?你们简直是大明的败类!”


    “我杨廷和羞与你们为伍!”


    “今日与你们割袍断义!”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杨廷和爆发了,他竟然一下子愤怒的冲上来,一脚踢在了张昇腰上,拿出匕首,直接刷的一下,割下袖子!


    “再有乞骸骨者!斩!”


    杨廷和义正词严,发出夺人而嗜的目光,杀气腾腾的又无比坚决的环顾所有人,怒吼道:“你们不愿意做于谦!我杨廷和来做于谦!”


    “不就是方孝孺!不就是于谦的下场吗!?”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我辈读书人,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太皇太后,太后娘娘!我!杨廷和请斩刘健、谢迁两人,以证效尤!”


    “我愿追随于少保,开启京师保卫战!”


    “如违此誓,吾愿献上项上人头!”


    杨廷和手中的刀子一划,竟然割断了他的头发,继而重重的磕头下去,展现了他的决心。


    这般戏剧化的一幕,再次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局势发展太快,震惊的事情接连上演,他们脑袋全都不够用了。


    但现在……


    他们知道,正德年间还是有于谦的!


    这个人,就是杨廷和。


    他愿意接受于谦的下场,愿意追随方孝孺的下场,还愿意为大明献出满腔热血。


    太皇太后嘴巴蠕动,她总感觉不对,但……这种情况,她能浇灭大明好不容易的于谦传承吗?


    显然不能!


    ……


    朝会结束。


    在昔日土木堡和京师保卫战的大明共同集体记忆之下。


    杨廷和他们的表演,相当之成功。


    他们顺利拿到了京城的全部指挥权,他们也成功打赢了一场即将到来的舆论保卫战。


    而他们的行动也很快。


    直接就以太后的名义,接管了京师禁军和京营、长陵卫的指挥权!


    而且!


    有当年于谦京师保卫战的经验。


    他们甚至直接调动城中所有官员、富商的家丁、保安,一起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京师保卫战做各种准备。


    杨廷和作为于谦的追随者,与当朝两位首辅割袍断义,削发明志的举动,也仿佛让京城百姓看到了于谦再生。


    他们虽然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大明剧变再次到来,但也只能在老一辈的呵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