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法鼓修好了

作品:《朝颜欢

    依大齐律。


    刑部日常除了审核复判地方上呈的要案大案,还要参与皇城各种致人死亡案及皇上钦定的案件,除此之外还要拟定律法,监管天牢,执行处罚,每年还须在春季进行百官考核,非常忙碌。


    正值春季,陈荣忙的脚打后脑勺,为免那些蒙冤者这个时候凑热闹,他前日夜里悄悄弄坏了法鼓,次日上报工部修补。


    修补过程至少五日,他想利用这五日‘闲暇’时间,先把手头考核百官的政务抢干出来。


    今为第一日。


    案前,陈荣瞠目,“敲法鼓?法鼓不是坏了!”


    “又好了。”师爷回道。


    陈荣皱眉,“你没同工部打过招呼?”


    “大人明鉴,小的如往年那般把法鼓送过去,那边也都明白,说的好好的,五日后送还,哪成想早朝时他们就把法鼓搬回来了,小的也是听到法鼓响才知道他们没按‘规矩’办事!”


    师爷小心翼翼抬头,“大人莫不是得罪工部尚书了?”


    “今日早朝我们还碰过面,他还冲本官笑来着!”


    陈荣越想越气,“把赵敬堂的考核表给本官找出来!”


    不合格!


    就在师爷想要上前翻找时,又有衙役跑进来,“大人,外面有人敲法鼓!”


    “叫他等着!”


    陈荣接过师爷递来的考核表,表头赫然写着‘赵敬堂’三个字,直接挥笔,毫不犹豫。


    ‘该员表现平常,政绩无显著亮点,且有若干小错,建议留任原职,观察一年,以观后效。’


    写完评语,陈荣总算压了压火气,看向衙役,“谁在敲法鼓,状告何人?”


    “回大人,敲法鼓的人自称是栖梧宫宫女素枝,素枝旁边还有一个老嬷嬷,说是延春宫的嬷嬷,叫李惠,她二人状告皇后诬陷德妃致死。”衙役据实禀报。


    内室无声,陈荣仿若木雕坐在桌案后面,师爷亦如被封了穴似的站在座椅旁边。


    许久,陈荣默默低下头,颤巍巍撕了手里的考核表。


    不怪赵敬堂。


    这事儿不简单……


    “大人冷静。”


    师爷的声音,就如同陈荣的手,颤的不行。


    陈荣也想冷静,可这才消停两个月,他又接到这种要命的官司! “想想办法。”


    师爷跟随陈荣多年,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这案子怕是推不出去。”


    “为何推不出去?”陈荣面色如灰,看向师爷时一脸愤懑,“审皇族中人及相关,那是宗正寺的活儿,为什么要来刑部敲法鼓!”


    “大人忘了,宗正寺早在先帝时因犯了大错,至此之后名存实亡,担任宗正寺卿的老王爷前两日病危,要死了。”


    “让他先别死。”


    师爷,“……这事儿大人就别想着往外推了,此前二皇子状告皇后的案子,皇上钦点刑部,也算有了先例,咱们就算推出去,结果也是一样,不如……”


    “本官也好想去死一死。”陈荣表示他一点不想掺和这种事儿!


    审好审不好,都是错!


    外面法鼓再响,衙役眼巴巴看向自家大人。


    陈荣长长叹了一口气,“先把人带进来。”


    就算要推,他也得先把人叫进来,问清来龙去脉,明日早朝向皇上呈禀的时候再推。


    待陈荣与师爷入刑堂,分明看到堂下站着两人。


    “奴婢素枝,求大人给我家娘娘伸冤!”


    “老奴李惠,自知有罪,特来投案!”


    来时路上,陈荣从师爷那里大概了解德妃案始末。


    依师爷所言,德妃的案子是皇后审的,因与侍卫私通,怀有孽种后羞愤投湖。


    往深处分析,当时秦相跟大理寺卿杨明水火不容,德妃出了这档子事儿之后,杨明自请辞官,归乡途中暴毙。


    以他为刑部尚书这些年的经验跟直觉,这两件事若没有关联,他去死。


    此刻看着跪在堂前的两个人,陈荣慢慢调整情绪。


    他也很烦躁,“素枝,你家娘娘是谁?”


    素枝听到问话,当即将事情始末原原本本阐述,过程中,李惠作为证人亦证实德妃的的确确是被皇后诬陷。


    关乎当朝皇后,堂内除了师爷并无衙役。


    待两人说完,陈荣看了眼师爷。


    “小的以为,先将两人收押,您最好现在就走一趟宫里。”


    陈荣也是这个意思,遂命衙役进来将二人暂押刑部,自己则叫师爷准备官轿入宫。


    如师爷所料,陈荣一进一出,案子没推出去,但依皇上的意思,似乎也没有立时让他审,候旨。 此时皇宫。


    御书房。


    齐帝看着摆在龙案上的奏折,龙目微垂,沉默不语。


    俞佑庭不时瞥向龙颜,猜不透圣意。


    “佑庭,你觉得这奏折上所写,有几分真?”


    俞佑庭忽然觉得,眼前这位帝王总喜欢把他架在火上烤,皇后诬陷德妃致死这种事,他怎么敢说真假?


    莫说还没看到证据,就算有,真假与否不在于皇后是否做过。


    而在于皇上是否觉得皇后有做过的必要。


    “那不如朕换个问题,你觉得这件事谁是背后推手?”


    齐帝瞄了眼站在旁边的俞佑庭,“这个问题总不会难倒你,说说看。”


    俞佑庭躲不过去,弓身,“老奴斗胆,猜是九皇子。”


    见齐帝视线回落到奏折上,久久不语,俞佑庭直接下跪,“老奴妄言。”


    “猜错了才是妄言。”


    齐帝长舒口气,“起来说话。”


    “是。”


    “德妃是什么样的品性朕清楚,说她私通侍卫……哪怕她当时真怀着孽种,朕还是不信的。”


    俞佑庭也记得这桩事。


    事实上他也不信,以大理寺卿杨明的家教,德妃干不出那种勾当。


    可当时德妃已经有孕,且得内库局证实皇上两个月不曾去过栖梧宫,不管真相如何,传出去都是丑闻,所以德妃的案子皇上是默许的。


    “皇上的意思是……”


    “裴冽为了对付皇后居然把德妃案搬出来,他应该知道德妃案在宫中是禁忌。”


    俞佑庭弓身,“想来九皇子……”


    “是朕的禁忌。”


    音落,俞佑庭下意识抬头,刚好迎上齐帝一双寒如深潭的龙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