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劫掠武都百姓

作品:《董曜

    关羽抛出的这个难题,众人知道可以解。


    没粮草,去劫不就行了?


    可出征之日,刘备誓师大会之时。


    严令禁止大军所到之处,不得劫掠当地百姓。


    按照关羽目前所说,是已经动了这个心思。


    “怎么,为何都不言语?”


    关羽也不想违背刘备的命令,更不想让刘备丢了名声。


    可现在事态危急,不利于益州兵。


    如果不抢百姓的,益州兵就会哗变。


    孰轻孰重,他分得清楚。


    “凉州百姓的性命,又岂能与我们的军士相比,劫!”


    关羽都已经有这个打算,张翼能做的自然是附和。


    反正关羽是刘备的兄弟,有什么事也到不了他的头上。


    反倒是陈到有些犹豫不决。


    百姓本就在乱世中摇摆不定,被谁统治他们不关心。


    关心的则是统治者如何对待他们。


    自打关羽攻陷武都开始,对百姓秋毫无犯。


    劫掠一旦开始,那么他们这些日子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


    “叔至,若不从百姓处获得粮草,到时候兵败如山倒,即使攻下武都又有什么用?”


    张翼见状劝说道。


    “那便依你们的吧。”


    陈到一个人,又岂能左右两个人的意见。


    “此事谁去做?”


    关羽也下定决心。


    刘备的民心所向暂时舍弃吧,先让益州兵填饱肚子再说。


    “我去。”


    陈到本就不赞成劫掠,关羽是一军主帅,更不能这么做。


    所以最后恶人还是落到了张翼头上。


    说干就干,张翼趁双方尚未再交战。


    他命人分别前往河池,下辨,上禄三县。


    先是以征粮为理由,向当地百姓索要粮草。


    “将军,我们只是普通小民,去哪里给您这么多的粮草啊?”


    河池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对于益州兵的突然翻脸极为不解。


    “有也得有,没有也得有!”


    张翼为益州人出身,对凉州之地的人又有什么好感。


    照他所说,刘备就别脱裤子放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当初攻略武都之后,该劫就劫,何必树立一个这所谓的仁德爱民形象?


    现在可好,他们身为统治者,却还要与战败者讲这些条件。


    看看董曜,当初拿不下豫州,愣是把当地人口全部掳走。


    即使是路上死了不少,最后不也没便宜了曹操?


    “给我抢!”


    想到这,张翼不再犹豫,当即下令。


    短短三个时辰里,益州兵劫掠河池。


    从一开始的索要粮草,最后变成了任何东西皆抢。


    没有了约束,益州百姓更是放纵。


    死于他们刀下的百姓比比皆是。


    “将军,我大军粮草还能吃七日有余,上禄、下辨也会运送粮草过来,足够我们与敌军周旋。”


    张翼喜上眉梢,带着胜利的战果来到大营。


    “叔至,我大军粮草的事情已经解决,你去率领上禄、下辨的兵马,去会会后边的羌人。”


    关羽得知情况后,长舒了一口气儿。


    这些粮草比起先前筹集的,并不是很多。


    但只要上禄、下辨的粮草一运过来,也足够他们吃个半月,甚至是一月。


    至于百姓的怒火,那也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身后还有隐患,在不想撤走的情况下。


    只能让陈到率领一军出兵,击溃羌人大军,把羌道给夺回来。


    这样,他便拥有继续和徐晃对峙的本钱。


    “关羽竟然做出这等事?”


    徐晃听闻三县被益州兵劫掠后,有些不敢相信。


    这有违当初刘备的意愿,和武都百姓之间秋毫无犯的协定。


    “狗急了还跳墙呢。”


    马超冷哼,什么仁德之主,仁义之兵。


    要么就恶到底,要么就别讲什么仁义。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不过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家伙罢了。


    “益州兵所作所为天怒人怨,他在益州待不了多久了。”


    徐晃深知一个道理。


    你如果对一个人好,他能记住。


    一旦你对这个人坏,他就记不住你的好了。


    何况关羽也不曾对武都百姓好过,所做之事不过是按照刘备吩咐,分内之事罢了。


    武都百姓已经对益州兵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又如何能立得住脚?


    “现在关羽有了粮草,定然想要解决后顾之忧。”


    “他的主力大军仍要与我们对峙,分兵之地唯有河池后方两个县内驻兵。”


    “诸位将军,何人愿意离开此地前往汉阳,从汉阳领兵走武都道进军上禄?”


    徐晃看了一下局势,关羽有了粮草,又能与他僵持。


    武都道目前仍在他们手中,且汉阳新招募了一些兵马,正好派上用场。


    “先前我二人贸然出兵,致使我军败于关羽,今日,我二人愿意前往汉阳将功折罪。”


    颜良、文丑对于先前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若能立下战功,日后清算之时也能减轻些罪过不是。


    “也好,还有其他人愿意一同前往?”


    徐晃沉思。


    李严已经死了,上禄驻扎的益州兵将领,是个名不经传的人。


    颜良、文丑虽说有勇无谋,打个上禄也足够用了。


    “在下姜叙愿意同往,另举荐一人为此行参军。”


    一大汉从旁边走出,拱手道。


    “你要举荐的参军是谁?”


    “此人名为杨阜,字义山,此人德才兼备、刚正不阿,可胜任参军一职。”


    “好,就照你所说。”


    徐晃身处凉州,对于杨阜也早有耳闻。


    此人早就在暗中被董曜标记上,日后是要进入朝堂的。


    现在于武威任职,是为磨练。


    有此人协助颜良、文丑,可谓是如虎添翼。


    “多谢将军,信任,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颜良文丑与姜叙三人三骑,目标便是汉阳。


    待拿着文书领了兵马走武都道,一举攻陷上禄。


    另外一边。


    陈到奉关羽的命令往来路进军,路过被焚烧的辎重之时,极为的心疼。


    为了北伐,不知道耗费了益州多少财力,物力。


    这些辎重也是从益州百姓那里得来的,却没想到被敌人一把火烧了干净。


    “将军,我们已经发现敌人踪迹。”


    “追上去看看。”


    陈到继续进军,果然见到路上尽是马蹄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