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搞事情?

作品:《大唐第一亲王!

    等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太极宫的门,才缓缓打开。


    此时,后面那些大臣们的脚步,也跟了上来。


    站在前面引路了一位侍从,却回过头,歉意的对某位殿下笑了笑。


    直接趴在地上,苏公公从容不迫的走了出来。


    眼眸中没有任何人,走到离,李未央只有三五步远的地方,才弯腰行礼。


    “殿下,请跟随臣来。”


    某人也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这就是,身份所带给自己的便利,没什么好怪的。


    只是,在进入大殿的第一时间,当看到,对面坐着的那个人时,眉头才皱了起来。


    “陛下,按照礼法。


    应当是,臣子来齐之后,您在出场。


    可现在你的这种做法,似乎有些,与传统礼法不合。”


    早已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抱着手中的暖炉,毫无愧色的说道。


    “别理他们,就那帮臭腐儒规定的狗东西,凭什么来管朕?”


    朕口中之言,才是礼法。


    朕之行为,才是礼法。


    莫非,支持礼法,就不会亡国?


    那这样看来,朕那表叔,现在应该坐在这儿,而不是朕,坐在这儿。


    也是,某位殿下,在经过简单的问安后,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身后的那些侍卫,也非常的懂,皇帝的眼色。


    在他刚坐下时,就十分识趣的将一个暖炉,递了上来。


    李未央对现在的这种现象,自然感到非常的舒服。


    毕竟,大冷天的,起那么早,来上朝。


    就已经是非常不错,总不可能在这太极殿中,再等一段时间吧。


    这样的话,怎么都说不过去。


    特别是对于他这种极其怕冷的人来说,就更应如此。


    另一边,他也发现了,自己对面位置上的人,没来。


    看来长孙丞相这段时间,又得被陛下冷却。


    只是,不知道这是陛下在钓鱼,还是在做些什么。


    或者说,两者都有。


    一方面,打击丞相的嚣张气焰。


    一方面,将一些想要把长安,搅的天翻地覆的人,钓出来。


    但,就目前的资料以及情报而言。


    李未央不认为,也不觉得。


    现在长安,还有其他国家,安插进来的探子或者是,某些心怀叵测,敢动手的家伙。


    昨日,高句丽的那帮使臣被灭,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


    根据下面的人,传递上来的消息。


    似乎被灭的干干净净,连一些小孩都没放过。


    倘若某些人,将当今陛下当做那种仁慈的君主,那他绝对得吃大亏。


    屋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第一个露头的,就是李道宗,走到大殿中间,拱手行礼道。


    “臣,参见陛下。”


    皇帝十分无趣的挥挥手,虽然,自己继承皇位的时间还短。


    可天天就这些繁文礼节,都将他给搞得,十分心烦。


    可又不能不做,毕竟,这就相当于是一种效忠。


    第二个进来的是,杜如晦与房玄龄。


    在他俩还没准备行礼时,李世民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行了,行了,都多少年的老兄弟了。


    没必要那么僵化,直接进来,意思一下就行。


    快点坐下,快点找自己的位置坐下。


    早点将今日朝会的主要内容,议完后,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大冬天的,朕想, 没谁有心情顶着风雪,来吧!”


    刚到太极宫的三人,都是低头苦笑,这让他们怎么回?


    根本就回不了,如果今日的这些事,传出去。


    被太学那帮蚀骨不化的老家伙,听了,那不是倒霉了!!!


    殿中的侍卫,将皇帝刚才所说的话,一层一层的传递下去。


    基本上,没有人有丝毫的怨言。


    除了孔夫子的几个孝子贤孙,正想批评一下,如今陛下的这些离经叛道的的行为时。


    一阵寒风袭来,使他们,自觉闭上了嘴。


    等到所有人都进入太极宫,安顿下来。


    皇帝倒没有,逼着大家立即开会。


    反而让身边的侍卫们,将早已备好的暖炉,分发给了每一位官员。


    一时间,原本还冷清的大殿。


    随着人气的增加以及暖炉的作用,渐渐恢复了些许暖气。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标准化很多。


    又过了三盏茶的时间,李世民估计,大家也准备好了,直接开口道。


    “诸位贤臣,禀报一下今年的工作吧!


    倘若还有某些不足,或欠缺的地方,及时提出来,大家好一同集思广益。”


    以前每次开这种朝会,都是由当今丞相牵头。


    可今日,因为他不在。


    所以,牵头的人,就变成了户部尚书房玄龄。


    他站起身来,走到朝堂中央。


    先是对皇帝行了一个礼,随即转过身去,面对群臣。


    “今年在陛下,以及未央殿下的宏观调控下。


    使得大唐境内的矛盾,少了很多。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户部这边的官员贪腐的情况,也少了很多。


    较之上一年,已然不足一成。


    并且,长安周围,基本没有存在那种情况……”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关于户部的工作。


    他虽然,也有某些需要改进的意见。


    可也明白,贪腐这种事,是永禁不绝的。


    与之前比起来,好,那便是最大的进步。


    第二个禀报消息的是,新上任的大司农李天一。


    据说,这人没有读书以及做官的经历。


    纯粹就是,皇帝在自己的侍卫中,找了一个人,扔出去做傀儡。


    他汇报的,倒是一板一眼。


    只是,坐在皇帝右手边的李未央,十分疑惑。


    这家伙,回答也太过刻板,绝对是舅舅提前让人写好,交给他的。


    禀报的,自然是完成了大概的任务,在来年,还有改进的地方等等。


    毕竟,这相当于是一场年度汇报。


    有谁敢在这个节点上,给大家添堵?


    即使他是皇帝扔出来充数的,也不行!!


    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过了两个时辰。


    就在某位殿下,趴在桌上,都快睡着时。


    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在皇帝以及诸位大臣的见证下,发生了。


    自认为,代表了孔夫子的一帮人,毫无愧色的站起身来。


    走到大殿中央,规矩的行了一个礼,抛出了一个话题。


    “陛下,臣见今日禀报,已然差不多了,可否让我等说一下?“


    李世民虽然内心,不怎么高兴。


    可谁让人家,是圣人门徒呢!


    虽然不怎么喜欢儒学,但是,孔夫子还是应该尊敬的。


    “说吧,只是,注意好今日的氛围。”


    这几人,倒也毫不废话。


    回过头盯着满殿的大臣,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询问。


    “诸位,大唐是以什么治国?”


    以什么治国?大臣们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一个不小的问号。


    这些圣人门徒,怕是脑壳有坑吧。


    房玄龄不明白,他们要说什么,只不过,隐隐觉得任由这件事发展下去。


    恐怕,今天要死,几个人摆在这里,急忙站出来打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