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皇帝老爷不会吃红薯,烤着吃才最香!

作品:《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

    次日,通州。


    又是一年红薯丰收时。


    一望无际的红薯地里,尽是抢收的百姓,人人脸上喜气洋洋。


    通州不比其他地方,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这里的人成为了大明最早一批大面积种植红薯的农户。


    大明许多地方都还没有见过红薯的样子,他们就已经因为户部的红薯种植政策获益,先赚了一笔。


    不仅吃饱饭没问题,个个家中窑子里囤了不少红薯,还因户部回购薯藤手上还存下了一点银钱,日子那是过得越来越红火。


    如今又到了红薯丰收的时节,大伙儿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


    一眼望去,有人在拔红薯,有人在整理薯藤,这上千亩薯地已经收了一半多。


    地头还有一辆辆牛车,正在装薯藤。


    那是户部养殖厂的吏员,正在一边收购薯藤一边给百姓发钱。


    虽然天气渐凉,大伙儿还是热情高涨,挥汗如雨。


    一块绿油油地红薯地旁,老农拔起一棵薯藤,连带着从土里拽出五六个大红薯,笑得一双老眼都眯成了一条线。


    他坐在因拔薯而翻起地垄上,擦了把汗,忽然见到不远处地头大道上一行人马徐徐而来。


    看着有些印象,不由揉了揉眼睛细看。


    “阿大,你快看看,那是不是锦衣卫?”


    在隔垄的大儿子闻言,赶紧停下手中的活,转头看去,见到那数十骑正在那地头停下,马上的人还在向这边张望着。


    他顿时激动起来,一下越过薯垄搀扶起老农。


    “爹像是天启爷来了!”


    “啊!天启爷来了!”


    “快快快,咱快过去拜见!”


    老农赶忙起身,在儿子地搀扶下,一边拍拍裤子上的尘土,一边小跑过去。


    来人正是朱由校。


    昨日朝议聊到民生问题,他今天特意来看看今年收成如何。


    看着眼前大片红薯地,一半绿油油一半已经整理了一堆堆的薯藤,还有满地忙活的农人,心情甚是愉悦。


    还是到外面多走走,比整天窝在宫里看折子舒服多了。


    他一下从马上跃下,其余人也跟着纷纷下马。


    鮥瞳赶紧上前劝道“皇爷,下回让奴婢伺候您下马,这样稳当些。”


    朱由校道“朕也算是带过兵的人,又不是废物,下个马还有你伺候?”


    鮥瞳“皇爷说笑了,您可是武功超越永乐爷的明君,怎会是......”


    还没等他说完,那老农二人已经来到跟前,跪地大拜。


    “草民叩见皇帝陛下!”


    “老伯快快请起。”朱由校将他扶起问道“你认识朕?”


    老农依然躬身低首恭敬道“去年皇帝陛下来这边视察的时候,草民有幸在旁边瞻仰,因此认得。”


    他说着回忆道“那时候宋先生还在咱们通州教导咱们种红薯呢。”


    朱由校不由喃喃道“是啊!那时候宋爱卿在,老五也在。”


    老农闻言立即道“记得陛下很爱吃烤红薯,草民这就去给您烤红薯。”


    “阿大,快快,去挖个灶咱给陛下烤红薯!”


    朱由校见状赶紧劝住“不必了,朕刚刚吃过,就不麻烦你们了。”


    “大家快来,天启爷来看咱们!”


    这时候也有农人看到了这边情况,兴奋地招呼着其他人也跑了过来,哗啦啦齐齐跪地拜见。


    当中还有几个小娃儿,挤进人群,伸出个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大人们常说的皇帝老爷长的什么样。


    朱由校赶紧叫百姓们起身。


    “大家不必如此多礼,朕就是来看看大伙儿今年收成如何?”


    老农赶紧兴奋抢答道“回陛下的话,有了去年的经验,咱们今年种薯更加顺手,这比去年更丰收了,那红薯个顶个大!”


    他说着催促儿子道“阿大,快去拿些咱家的红薯来给陛下看看!”


    “好咧,爹!”他儿子应声转身挤出人群,在旁边咱家红薯地里刨出两串红薯回来。


    鮥瞳赶紧接过拍去上面的泥土递了过来“皇爷您看!”


    朱由校接在手里沉甸甸的,每一串至少结五个红薯,最大个的都快赶上拳头大小了。


    这个头,虽然比着后世的红薯还差了很多,但毕竟是刚开始改良的薯种,能有这样的收成,已经很不错了。


    “又是一个丰收年,好啊!”


    他欣喜感叹着,拿起一个泥少的红薯,在鮥瞳的袖子上戳了几下。


    鮥瞳见状不由急道“皇爷,不可呀!”


    朱由校已经咔一下将红薯掰开,咬了一口。


    “嗯,口感很清爽,就是有点沙。”


    有些头回见到皇帝的百姓,见他如此亲和接地气,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娃儿更是捧腹笑道“皇帝老爷不会吃红薯,烤着吃才最香!”


    孩子爹吓一跳,赶紧捂住他的小嘴。


    朱由校却不在意,跟着笑了笑,将那掰开的红薯给鮥瞳收起,这才继续对众人说道“你们今年已经种红薯第二年了,日子过得如何?”


    老农率先抢答“回皇帝陛下,小老儿家的日子比从前好太多了,不仅能吃饱肚子,还有点钱时不时买点肉给咱大孙吃呢!”


    其他百姓也跟着纷纷大声抢答。


    “俺家里置办了新柜子和一套椅子!”


    “俺家两个娃儿都娶上媳妇了!”


    “俺......”


    听到众人的回答,朱由校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温体仁在旁笑道“陛下一心为民,日夜操劳,百姓们的日子自然一年好过一年。”


    朱由校“但愿我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也能早日过上好日子!”


    在老农的带领下,百姓们又纷纷大拜谢恩。


    另一头正在收薯藤的养殖厂吏员,远远见到这边围拢了一群人,赶紧打马过来。


    喝道“都堆在这儿干什么呢?”


    “赶紧散去,莫要挡了车马去路!”


    当他看到锦衣卫和围在当中的朱由校时,吓得一哆嗦,赶紧滚鞍下马,挤进前来,跪地请罪。


    人不知陛下驾到,冒犯天颜,罪该万死!”


    朱由校也不怪他“你是养殖厂的吧?”。


    那吏员不敢抬头紧张道“是的,陛下。”


    “小人是养殖厂的收购主事。”


    朱由校“来得正好,带朕去养殖厂看看吧。”


    那主事连连应是,在朱由校与薯农辞别后,带着他们去了养殖厂。


    厂长王一七闻听圣驾前来,慌忙带领阖厂员工隆重出迎。


    “奴婢等恭迎陛下圣驾!”